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新的技术方法,早期评价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意义重大。DW-MRI是在体、无创进行水分子扩散测量与成像的唯一方法,有望成为肿瘤治疗早期反应的有效指标。本综述着重介绍DW-MRI在早期、无创评价肿瘤放化疗疗效方面的实验与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整合素β_3与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在RRS系统中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RRS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人整合素β3与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汉坦病毒入胞机制.方法:大量制备前期构建的β3-pYesM△PolyA、 G1-Met和G2-Met质粒,共转染至酵母温度敏感株cdc25-2,进行双杂交鉴定.结果:双杂交结果表明,β3可与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G2在酵母菌中相互作用,而不与G1相互作用.结论:在汉坦病毒与整合素β3受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G2可能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络资源分析融合蛋白的二级结构及其理化性质,探讨分泌型抗成骨肉瘤单链双功能抗体基因的表达。 方法:①将单链抗体基因(ScFv)与白细胞介素2基因亚克隆至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重组质粒pL(ScFv-IL-2)SN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PA317包装细胞,G418筛选,直至出现抗性克隆,扩大培养,用NIH3T3测定病毒滴度,将重组病毒感染人成骨肉瘤细胞命名为OSC/ScFv-IL-2。②以PCR,RT-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 对ScFv-IL-2基因修饰的OSC9901细胞进行鉴定。在构建融合蛋白之后,运用DNA分析软件(DNAssist)和蛋白质分析软件(ANTHEPROT V5)分析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及其理化性质。 结果:①经酶切及PCR分析鉴定,成功地构建了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L(ScFv- IL-2)SN,并获得高滴度产毒细胞株C26;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ScFv- IL-2基因融合蛋白的表达。②运用DNAssist核酸序列分析软件分析ScFv-IL-2DNA序列翻译并获得了氨基酸序列,运用蛋白质分析软件(ANTHEPROT V5)分析融合蛋白的二级结构及其理化性质。 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络资源可以分析预测融合蛋白的性质,为进一步探讨单链双功能抗体基因融合蛋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双语教学时适应国际化进程、推进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是培养与国际接轨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本文对我校双语教学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心血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医学院校双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本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构建汉滩病毒M基因G1片段与S基因0.7kb片段嵌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方法构建含有汉滩病毒G1S0.7嵌合基因的转移载体pShuttle-G1S0.7,然后通过特异性的酶切将嵌合基因与腺病毒DNA相连,电转化E.coli JM109,获得重组腺病毒Adeno-G1S0.7 DNA,转染HFX293细胞得到重组腺病毒。进一步对重组腺病毒的滴度和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构建的含G1S0.7嵌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滴度可达10^13~10^15 PFU/L;该重组腺病毒感染Vero-E6细胞后,表达出可被抗汉滩病毒核蛋白及糖蛋白G1的特异性单抗(mAb)所识别的融合蛋白。结论利用腺病毒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同时具有核蛋白及糖蛋白G1生物学活性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分析X射线装置产生的电离辐射对工作人员和病人的危害,提出应该减少照射量、注意非投照部位的防护、防止重复检查等措施,指出加强X射线防护管理才能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把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胎盘组织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乙型肝炎病毒 (HBV)在子宫内经胎盘引起的传播无法用乙型肝炎 (简称乙肝 )疫苗加以阻断 ,危害十分严重。因此 ,HBV宫内传播及其机制的研究已是控制乙肝的关键课题之一。我们从 1992年开始在西安地区对此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初步确定了主要危险因素 ,提出了HBV宫内传播的假设 :存在 :血源性与细胞源性两条途径的假设[1,2 ] 。 1997年至 1998年在太原地区作了重复性观察 ,并对胎盘组织“细胞转移”HBV的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一、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与标本收集 :(1)研究对象与血标本 :收集1997年 2月至 1998年 7月太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络资源分析融合蛋白的二级结构及其理化性质,探讨分泌型抗成骨肉瘤单链双功能抗体基因的表达.方法:①将单链抗体基因(ScFv)与白细胞介素2基因亚克隆至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重组质粒PL(ScFv-IL-2)SN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PA317包装细胞,G418筛选,直至出现抗性克隆,扩大培养,用NIH3T3测定病毒滴度,将重组病毒感染人成骨肉瘤细胞命名为OSC/ScFv-IL-2.②以PCR,RT-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对ScFv-IL-2基因修饰的OSC9901细胞进行鉴定.在构建融合蛋白之后,运用DNA分析软件DNAssist)和蛋白质分析软件(ANTHEPROT V5)分析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及其理化性质.结果:①经酶切及PCR分析鉴定,成功地构建了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L(ScFv-IL-2)SN,并获得高滴度产毒细胞株C26: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ScFv-IL-2基因融合蛋白的表达.②运用DNAssist核酸序列分析软件分析ScFv-IL-2DNA序列翻译并获得了氨基酸序列,运用蛋白质分析软件(ANTHEPROT V5)分析融合蛋白的二级结构及其理化性质.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络资源可以分析预测融合蛋白的性质,为进一步探讨单链双功能抗体基因融合蛋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抗HIV-1 Tat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通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克隆化制备抗Tat蛋白的mAb,并用ELISA法对所得mAb的特异性、抗原识别表位及相对亲和力等做了初步鉴定.结果:获得了3株抗Tat蛋白的mAb,这3株mAb均能特异识别Tat蛋白.结论:获得了3株杂交瘤细胞系,均可以稳定分泌抗HIV-1 Tat蛋白的mAb,有望为HIV早期检测及HIV抗病毒治疗提供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ELISA法对159例孕产妇及新生儿血分别检测HBsAg,HbeAg进行HBV宫内传播率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者16例,HBV宫内传播率994%(16/159),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宫内传播率1739%(16/6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母血HBeAg阳性、性别、产后出血、产程及羊水污染选入模型(剔除P值为010),OR值(OR95%可信区间)分别为843(204—3476)、486(133—1738)、143(103—196)、112(100—125)及014(002—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