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28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成人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成人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 ,关闭成人房间隔缺损的适应证和存在的问题 ;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方法、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处理。提出成人房间隔缺损应该首先选择经导管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2.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因素的关联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 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 :测定 12 1例冠心病患者 (均经冠脉造影证实 )的基因型。基因型的测定采用 PCR- REL P方法。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标准按 QCA方法确定。患者的血脂水平按常规方法测定。结果 :发现 5种基因型 ,分别为 E2 / 2、E2 / 3、E3/ 3、E3/ 4、E4 / 4。其中 ,E4等位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 (P<0 .0 5 ) ;与 E2 / 2 +E2 / 3比较 ,E3/ 3、E3/ 4 +E4 / 4基因型的患者冠状动脉多发狭窄比率偏高 ;狭窄程度偏重 (P<0 .0 5 ) ;E3/ 4 +E4 / 4等位基因型的冠心病携带者发病年龄偏小 (P<0 .0 5 ) ;E3/ 4 +E4 / 4组基因型的患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高于其他基因型 (P<0 .0 1)。结论 :载脂蛋白 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早发、严重度和血脂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长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长支架置入术long balloon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lus long stent implantation, LBPTALS)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普通支架置入术(ordinary balloon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lus ordinary stent implantation, OBPTAOS)对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股浅动脉狭窄单支病变的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LBPTALS,OBPTAOS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h、术后7d分别抽取患肢静脉血样,以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0)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非平衡法放射免疫测定血浆内皮素(ET-1)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靶病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PTALS组的手术时间、夹层数、置入支架数明显低于OBPTAOS组(P〈0.05)。LBPTALS组的球囊扩张次数明显少于OBPTAOS组(P〈0.01),LBPTALS组术后即刻、术后2h、术后7d的血清NO浓度、NOS活力高于OBPTAOS组(P〈0.05),血浆ET-1浓度低于OBPTAOS组(P〈0.05)。术后7d血清NO浓度、NOS活力开始恢复,但仍低于术前(P〈0.05)。术后7d血浆ET-1浓度开始恢复,但仍高于术前(P〈0.05)。结论:LBPTALS对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血清NO浓度、NOS活力、血浆ET-1浓度的影响,即对血管内皮功能减退的影响小于0BPTAOS,可能是前者减少内皮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M1及T1基因(GSTM1/GSTT1)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365例,对照组372例),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先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GSTM1/GSTT1基因型;并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先心病发病风险影响因素关联强度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及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饮酒、化学物质接触、孕前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定期产检以及怀孕知情时间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5)。GSTM1/GSTT1基因缺失与先心病发病风险显著正相关(OR=1.56,P=0.049;OR=1.73,P=0.036)。经logistic回归分析,GSTM1(-)/GSTT1(-)基因型和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饮酒、化学物质接触以及孕前高体质量指数是先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定期产检以及摄入充足的叶酸是先心病的保护因素。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与GSTM1(-)/GSTT1(-)基因型之间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与母亲围孕期不吸烟且GSTM1/T1基因未缺失的研究对象相比,其母亲围孕期吸烟且携带GSTM1(-)和(或)GSTT1(-)基因型的先心病发病风险显著上升(OR=9.01,3.87,3.01;95%CI:1.73~39.69,1.21~19.57,1.13~9.69)。结论 GSTM1/GSTT1基因缺失是先心病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GSTM1(-)/GSTT1(-)基因型与孕母围孕期吸烟在先心病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Gln)与缬沙坦对大鼠心房纤维化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重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雄性大鼠(160±20)9 32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A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5 mg·kg-1·d-1)(B组)、ISO(5 mg·kg-1·d-1)+丙氨酰谷酰胺注射液(Ala-Gln)(0.75 mg·kg-1·d-1)(C组)和ISO(5 mg·kg-1·d-1)+缬沙坦(30 mg·kg-1·d-1)(D组).各组1次/d给予相关试剂,ISO连续给药7d,而后C、D两组大鼠继续给予相关试剂至28 d后处死.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含量采用放免法检测;通过H-E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Masson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并作为心肌纤维化程度的量化指标;免疫组化SP法半定量测定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1/2/3(p-JNK1/2/3)、c-Jun及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 Ang Ⅱ在B、C、D组中含量较A组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C、D组相比出现明显的心房纤维化(P<0.01)且心肌组织中p-JNK1/2/3和c-Jun的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与A组相比心房纤维化程度及心肌组织中p-JNK1/2/3和c-Jun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C组中HSP70的含量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D组中HSP70的含量相互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Cx43含量较A组减少(P<0.01)且分布无规律性,侧面化分布相对增多.而C、D组中Cx43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部分呈线性分布于心肌细胞闰盘处;C、D两组中Cx43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酰胺与缬沙坦均可减轻Ang Ⅱ诱发的大鼠心房纤维化及Cx43重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JNK1/2/3和c-Jun的表达,抑制JNK信号通路的不同位点有关,在改善大鼠心房纤维化程度和Cx43重构方面起到类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AMI溶栓后QTd降低预示梗塞相关血管再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冯生杰  贾国良 《医学争鸣》1998,19(6):668-669
通过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QT主散度变化的研究,探讨溶栓后QTd变化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顺序选择AMI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住院患者66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0例,CAG判断溶栓效果,测量并比较溶栓前后及CAG正常者标准12导联ECG上的TQd。  相似文献   
87.
检测24例行PTCA病人围术期血清皮质醇、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水平,血糖浓度以及白细胞化学发光变化。结果:围术期并发急性冠脉事件7例,均系术前冠脉有多支、严重病变,术中行多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者。两组围术期皮质醇、血糖均以术后2h增高最明显;且并发症组较对照组增高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两组白细胞化学发光本底也于术后2h增高最明显,且并发症组术后8h较术前增高(P<0.05);两组的峰值和总峰值于术后8h较术前增高最显著,并有组间差异(P<0.05)。结果提示神经内分泌激素与白细胞化学发光变化具有一致性;PTCA应激引起皮质醇水平和白细胞活性增高,是并发急性冠脉事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8.
正后壁心肌梗塞由于其位于左室后基底部,是正常心肌除极活动的终末部分,不影响 QRS 波的起始阶段,故常规心电图导联无病理性 Q 波,是以上 V_1或 V_2导联出现 RS波R/S>1和相应的 ST-T动态变化作为诊断线索,尚需注意和右室肥厚,  相似文献   
89.
雅施达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2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经组织多普勒(TDI)筛选的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效果。方法 8例心力衰竭合并RBBB患者接受了CRT,其中5例并发左侧束支的部分阻滞(LHB),3例为单纯RBBB,所有患者符合CRT治疗的I类适应证,并在CRT治疗前应用TDI进行了严格筛选,所有患者均存在心室间及室内收缩不协调,左室电极尽量放置在收缩最延迟处,观察患者术后症状及超声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CRT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存活,其中5例并发LHB患者及1例单纯RBBB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至少1级,射血分数改善大于5%,其余2例单纯RBBB患者对CRT治疗无反应,NYHA心功能分级未改善,射血分数改善小于5%。结论经TDI筛选的RBBB心力衰竭患者可从CRT治疗中获益,但获益的患者多数合并有LHB,而只有较少单纯RBBB患者从CRT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