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周期素依赖激酶2(CDK2)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采用噻唑蓝掺入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细胞化学等观察IL-1作用前后系膜细胞增殖民政部以及CD听表达变化。结果 IL-1可以明显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同时伴有CD听表达增高。结论IL-1对系膜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春机制可能与影响CDK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Egr—1启动子库列调控造血生长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辐射诱导基因调控元件启动的造血生长因子表达及其对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 该实验将携带Egr-1调控序列启动的FLT3配基(FL)和GM-CSF双顺反子载体(Egr-FG)导入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称为HFGL/EFG)。采用RT-PC、ELISA及细胞半殖法观察FL和GM-CSF cDNA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及保护造血作用。结果 构建了Egr-1调控序列启动的双顺子反子基因表达载体(Egr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康复新(W11-α12)的促愈作用,探讨放创复合伤时创伤难愈的机制与促愈措施。方法10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体质量(20±2)g,以随机数字表法设单纯创伤(单伤)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复合伤)组。小鼠6Gy照射后,于背部造成两个皮肤切口伤,观察伤后伤口愈合速度、伤口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及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伤后3,5,7d,单纯创伤组(单伤组)伤口愈合速度(%)为63.22,83.47,94.61,放创复合伤组(复合伤组)则显著降低(t=7.84,7.26,8.18,P<0.01),分别为52.67,69.18,82.88。伤后1,3,5d,复合伤组伤口炎细胞数量分别比单伤组下降26.53%,62.11%,38.91%;成纤维细胞数量下降43.73%,52.70%,25.32%;毛细血管数量在伤后5d降低55.97%;应用康复新后,两伤组均见伤口愈合速度加快、细胞数量增加,但复合伤组的增幅要大于单伤组。伤后3,5d,复合伤组表皮细胞bFGF含量比单伤组低59.15%和36.15%,当应用康复新后,复合伤组增幅分别比单伤组高35.90%和10.97%。结论伤后伤口局部细胞数量减少和表皮细胞中bFGF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损伤后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康复新对伤口的细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细胞分泌bFGF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谭虎  粟永萍  杨天德  艾国平  黄岚  陶军 《重庆医学》2007,36(16):1580-1581
目的 克隆人高血糖素原基因(proglucagon cDNA,PG cDNA),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载体.方法 从人切除脑组织中提取总RNA,并分离mRNA,经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PG cDNA,并将其插入经BamH Ⅰ和EcoR Ⅰ双酶切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VITRO3中,构建重组质粒载体pVITRO3-PG cDNA.结果 经过限制性酶切鉴定和测序证明,PG cDNA全长543bp,编码181个氨基酸,并已插入到pVITRO3中.结论 成功获得了PG cDNA,构建了含PG cDNA 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为研究重组PG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是否对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游走功能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及其抑制程度,以及W11-a12的促愈使用。方法 采用培养的单层3T3细胞(小鼠胚胎FBs株)和培养的单层ECV304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划痕伤口模型进行离体照射,观察痕隙闭合速度。结果 在6Gy照射后培养的单层3T3细胞与单层L-ECV304细胞划痕“伤口”闭合明显延缓。单层3T3细胞在伤后10h对照组伤口完全闭合,而照射组仅闭合77%;照射组单层ECV304细胞在伤后12h仅为对照组的83.6%。W11-a12用药组对单层3T3细胞与ECV304细胞“划痕”伤口的闭合均有促进作用。结论 放射损伤对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游走有直接抑制作用,这是伤口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促进伤口细胞游走和增殖是W11-a12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5Gy全身照射对伤口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功能的抑制效应及W11-a12的促愈作用。方法 采用^60Coγ射线5Gy全身照射大鼠复合背部植入聚乙烯醇海绵的皮肤伤口模型,观察伤后伤口FBs的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的变化及W11-a12对其的影响。结果 5Gy全身照射复合皮肤创伤后第3、5天伤口内FN、TGFβ1、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阳性的FBs数量均显著减少,但减少的程度有所不同,由重到轻依次为bFGF、FN、TGFβ1。而W11-a12能显著增加未照射组和照射组伤口中FN、TGFβ1、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阳性FBs数量。结论 全身放射损伤对伤口中FBs的合成与分泌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增强FBs合成和分泌功能是W11-a12促愈作用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良的质粒DNA的快速提取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一种确实有效的更实用的小量质粒DNA的提取方法。方法:将一含有目的质粒的大肠杆菌扩增后采用改良后的方法提取质粒DNA,然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含量,并且进行酶切。结果:每毫升原细菌培养物质粒DNA的产量明显增高,且酶切效果极好。结论:改良后的质粒DNA提取法具有速度快、收获量多、纯度高、经济又方便等优点,适合于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胚胎造血细胞发育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了胚胎不同位点造血细胞的发育特点,造血微环境对其发育的影响以及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应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严重烫伤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影响,为临床上合理应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GC)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于严重烫伤后早期48h内不同时间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5mg/kg(大剂量)和0.5mg/kg(小剂量)地塞米松,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IL-lβ和IL-6的含量改变。结果 烫伤后4h和12h应用大、小剂量地塞米松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lβ、IL-6的含量,其中大剂量效果更加显著;烫伤后24h应用大、小剂量地塞米松均可显著降低IL-lβ、IL-6的含量,但两种剂量间无显著差别;烫伤后48h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三种细胞因子的影响均不显著。结论 从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来看,严重烫伤后4—12h应用大剂量外源性GC,12—24h应用小剂量GC,可产生最佳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不同取片方式对植入贫铀片大鼠组织铀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取出嵌入的贫铀弹片后,其周围组织中仍有高浓度的贫铀污染,研究何种取片方法能最低限度减轻这种污染,对减轻机体损伤有重要意义.方法动物麻醉状态下手术植入贫铀片,10 d后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取出,分为常规手术组、术前4%碳酸氢钠去污组、创口去污组、更换手术器械组、剪去周围组织组和综合法组,在取片后第7、14、21天收集组织样本,测定铀含量.结果以常规手术组组织铀含量最高,术前去污组、切口去污组和更换器械组次之,剪去周围组织铀含量下降较大,综合组最低.结论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实行手术,即术前4%碳酸氢钠去污 切口去污 更换器械 剪去周围组织效果最好,可大大减少铀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