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 125Ⅰ粒子植入术中应用咪达唑仑镇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CT引导下放射性 125Ⅰ粒子植入术患者86例,按照动态随机化法分为咪达唑仑利多卡因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利多卡因组(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清醒镇静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点滴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咪达唑仑给药前15 min(T0)、咪达唑仑/生理盐水给药后15 min(T1)、利多卡因局麻后15 min(T2)、穿刺病灶时(T3)、植入粒子时(T4)、手术结束后(T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氧饱和度(SpO2)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动反应、手术时间、利多卡因追加量、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T1与T0相比心率、MAP、呼吸、SpO2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31.0、14.1、2.4,P<0.05);比较T1、T2、T3、T4、T5各时间点的心率、MAP、呼吸、SpO2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与T2相比,心率、MAP、呼吸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18.0、-9.5, P<0.05),比较T1、T2、T3、T4、T5各时间点的心率、MAP、呼吸、SpO2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97.3、833.7、120.1,77.5,P<0.05)。观察组体动反应、手术时间、利多卡因追加量等指标及镇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t=-15.4、9.2、-56.3,P<0.05)。结论 放射性 125Ⅰ粒子植入术中咪达唑仑用于清醒镇静可有效改善患者耐受性,更好的缩短手术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应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联合化疗治疗肺上沟癌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影像及病理证实为肺上沟癌的患者36例,其中鳞癌26例,腺癌10例。粒子植入后1周行化疗,具体方案为第1、8天静脉给予1 000 mg/m2吉西他滨,第1天静脉给予顺铂75 mg/m2,连续4个周期。125I粒子在化疗间期植入,中位粒子数43,处方剂量(prescribed dose,PD)120 Gy,粒子中位活度0.7 mCi (2.59×107 Bq),范围0.68~0.82 mCi (2.52×107~3.03×107 Bq)。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观察生存率。结果 靶区瘤体周围处方剂量mPD (118.7±7.2)Gy,D90(126±4.7)Gy,D90> mPD。术后6个月胸部CT显示,完全缓解(CR)11例,占30.6%;部分缓解(PR)19例,占52.8%;疾病稳定(SD)5例,占13.9%;疾病进展(PD)1例,占2.8%;总有效率(CR+PR)为83.4%,共30例。1、3、5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83%和67%,中位局部控制时间56.8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4.1%、56.7%和36.8%,中位生存期38个月。结论 化疗联合组织间近距离125I粒子植入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肺上沟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1 前言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居癌症发病率和死因之首,全球每年发病约250万人,每年有超过160万人死于肺癌[1].在我国肺癌的发病形势更加严峻,2010年新发肺癌 605,900人,死亡486,600人[2].估计2015年我国将新发肺癌733,300人,死亡610,200人[3],绝对数均排在世界第一.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外科切除是治愈的主要手段[4],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大约80%的肺癌无法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多数肺癌患者在传统的放化疗中获益有限,因此许多新的局部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包括局部消融治疗等.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术中实时治疗计划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胸部肿瘤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10-2012年间31例行125I粒子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3例术中行TPS实时计划优化(A组),余18例未行术中实时计划(B组)。按经验间隔1 cm植入粒子,所有患者处方剂量110 Gy,术后均行TPS质量验证。并在B组原术中影像资料上重新模拟实时计划(C组),比较各组质量验证满意率。采用χ2检验差异。  相似文献   
65.
谢王踢  吉喆  江萍  王俊杰  沈二栋 《癌症进展》2019,17(10):1123-1125,1142
宫颈癌发病率位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且经过标准的手术治疗或根治性放化疗后,仍有部分宫颈癌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25I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近距离放射治疗,具有创伤小、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疗效确切,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瘤的治疗,近年来开始用于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延长生存期,缓解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复发性宫颈癌中的应用,以及125I粒子植入治疗联合化疗、外放疗和热疗等其他治疗方式是否能进一步提高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6.
本报讯(通讯员姚永玲)8月9曰,凼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了165家开展人体器官移植项日医院名单。根据公伽的医疗机构和移植项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可以开展四项移植,分别是肝脏移植、肾脏移植、胰腺移植、小肠移植。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为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规范的静脉治疗,制订《输液连接装置安全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方法 运用循证方法,按照证据级别高低,检索、评价和汇总该领域的证据,提取相关推荐意见和研究结论,形成《共识》初稿,通过1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2轮专家论证会,征求国内多领域、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并整合,对内容进行调整并达成共识。结果 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2,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均>4分,变异系数均<0.22,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5( χ2=144.44,P<0.001)。在输液连接装置的分类、维护等方面达成一致推荐意见。结论 《共识》可为国内输液连接装置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为临床制订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3月对213例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超声引导组),与采用盲穿法的230例肿瘤患者(盲穿组)进行对比,比较2组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3%(203/213),显著高于盲穿组78.3%(180/230)(χ2=27.436,P=0.00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8.1%(209/213),显著高于盲穿组78.3%(180/230)(χ2=40.755,P=0.000).超声引导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0 5%(1/212),显著低于盲穿组4.5%(9/202)(χ2=5.377,P=0.020);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0.9%(2/212),显著低于盲穿组7.9%(16/202)(χ^2=12.109,P=0.001).超声引导组无一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盲穿组1例,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0.488).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肿瘤患者行PICC比盲穿法可以显著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9.
盆腔复发肿瘤多见于子宫、直肠及膀胱的恶性肿瘤[1],临床大多采取根治性手术、根治量放疗和(或)联合化疗,盆腔内脏器的广泛损伤或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复发率也较高,一旦复发,治疗手段少且预后差,此时多采取姑息性治疗手段。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是一种由超声或CT等引导的肿瘤姑息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一炎症一动脉硬化综合征(MIA)与低三碘甲腺原氨酸(T,)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3—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进行随访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49例)和非老年组(〈65岁,60例)。检测患者的血清TSH、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L)、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水平,同时评估血压、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蛋白氮呈现率(PNA)、肌酐动力法评估的瘦体重(LBM—ck)等指标。结果:老年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C反应蛋白水平、脉压、低T3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8.6%、(9.02±10.4)mg/L、(60.2±15.0)mmHg〈42.9%,比非老年组的8.3%、(3.43±5.09)mg/L、(52.0±20.2)mmHg、21.7%更高(P〈0.05);老年组患者FT3水平为(2.41±0.35)pg/mL,低于非老年组的(2.57±0.31)pg/mL(P〈0.05)。老年组患者血清FT3水平与LBM—ck、PNA呈正相关(r=0.297、0.385,P〈0.05),而与C反应蛋白水平、脉压呈负相关(r=-0.302、-0.284,P〈0.05)。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更易罹惠MIA,且低血清FT3与MIA之间关系密切,MIA与低T3综合征之间可能存在恶性循环的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