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6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504篇
综合类   26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评价国产枸橼酸西地那非(金戈)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在国内5家医院泌尿外科或男科门诊纳入222例ED患者,随机分为西地那非组(111例)和安慰剂组(111例),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治疗观察。以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评分、性交成功率作为有效性评价指标,以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西地那非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年龄分别为(47.20±11.32)岁和(46.67±13.08)岁(P0.05),ED病因分别为心理性(27.93% vs 23.42%)、器质性(21.62% vs 29.73%)和混合性ED(50.45% vs 46.85%)(P均0.05),其他流行病学数据如身高、体重、民族、吸烟、饮酒、药物过敏史等一般情况也均无统计学差异。对主要疗效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西地那非组与安慰剂组对勃起功能显著有效率分别为78.90%和29.91%(P0.01);西地那非组性交成功率和总体疗效分别为63.87%和77.98%,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29.16%和34.58%(P均0.01)。在对于不同种类ED的治疗上,西地那非对心理性、器质性和混合性ED的有效率分别为64.52%、83.33%和82.14%,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46.15%、21.21%和25.00%(P均0.01)。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共有45例(20.27%)受试者出现了各种不良事件(西地那非组有32例,安慰剂组有13例),所出现的不良事件大多数为轻度、一过性的。结论:国产枸橼酸西地那非是一种可治疗各种病因导致ED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并阴茎转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疗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前列腺癌并阴茎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68岁,因排尿困难在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前列腺腺癌。术后行外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治疗,15个月后发生阴茎转移,予以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下降,阴茎肿块缩小,不适症状缓解。 结论前列腺癌阴茎转移发生罕见且预后差,有多种转移机制参与;手术及放化疗虽为姑息性治疗,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依据临床病理资料对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5种术前判断惰性前列腺癌的筛选标准进行探讨,以探索这些标准对国人惰性前列腺癌筛查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314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并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手术病理资料.以手术病理Gleason评分≤6、分期T2、癌灶总体积≤0.5 mL作为惰性前列腺癌的病理标准,对比国际上研究较多的5种判断惰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标准,分别为Epstein标准(EC)、Sloan-Kettering纪念肿瘤中心标准(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国际前列腺癌研究-主动监测标准(Prostate Cancer Research International:Active Surveillance,PRIAS)、UCSF标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UCSF)和UM标准(University of Miami,UM),对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urve,AU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各方法预测惰性前列腺癌的效能差异.结果:临床病理资料中,共有49例(16%)病例符合5种标准中的任意一种筛选标准,不考虑重复计算,其中符合Epstein标准者24例、符合MSKCC者33例、符合PRIAS者28例、符合UCSF者34例、符合UM标准者22例,仅8例(3%)符合全部标准.手术病理中,共24例(8%)符合惰性前列腺癌的病理标准.通过比较临床病理与手术病理资料,UCSF、MSKCC两标准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均有良好的表现,AUC也大于其他3种标准,统计效能较高;Epstein、PRIAS两标准的阳性预测值较高,敏感性、特异性略低,统计效能中等;UM标准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AUC都较低,统计效能显著低于其他4种标准;符合全部5种筛选标准不能提高统计效能.结论:UCSF标准筛选惰性前列腺癌的预测效能高于其他标准,但其准确性仍较低,符合全部5种筛选标准并不能提高预测效能,此结果与国外大样本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更适合中国人的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女性尿道憩室的声像图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女性尿道憩室患者临床及超声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40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尿道憩室。其中38例为单发憩室,2例多发憩室。均位于尿道中段,背侧为主。环形11个,马鞍形25个,类圆形7个。复杂性憩室37个,单纯性憩室6个。憩室最大径0.9~6.2 cm(中位3.0 cm),其中复杂性憩室最大径1.5~6.2 cm(中位3.0 cm),单纯性憩室最大径0.9~2.2 cm(中位1.5 cm)。壁厚0.2~0.5 cm(中位0.3 cm)。32个憩室呈无回声,11个憩室为片絮状弱回声。34个憩室内多发分隔,9个憩室内无分隔。26个憩室内点片状强回声结石,17个无强回声。43个憩室内均未见实性肿瘤。29个憩室开口位置与术中所见相符,14个憩室开口与术中所见不相符或未得到手术证实。28个憩室壁或分隔可见少量低速高阻动脉血流信号。结论女性尿道憩室的声像图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生活质量与不同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16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良性前列腺增生影响指数( BPHII)及国际前列腺增生症状评分( IPSS)分别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症状,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PHII的危险因素。结果前列腺增生患者的BPHII评分与IPSS评分呈中等程度相关(r=0.565,P<0.001),与残余尿量呈弱相关性(r=0.249,P=0.002),未发现BPHII与前列腺体积、PSA的相关性。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尿路症状和残余尿是BPHII的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IPSS评分及残余尿量有相关性,且下尿路症状与残余尿量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提示今后治疗的目标应重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改善患者症状及减少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比较开放及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行开放(ORC)及腹腔镜(LRC)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资料,其中ORC组13例,LRC组21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控尿情况及肿瘤学随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RC组较ORC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P=0.013)、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短(P=0.001)、住院时间短(P=0.005)的特点。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725)。所有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P=0.393)以及淋巴结阳性率(P=0.562)方面无统计学差。中位随访时间28.5个月(8~47个月)。在术后1年内,LRC组与ORC组在日间控尿率(88.2%vs.84.6%,P=0.773)及夜间控尿率(70.6%vs.76.9%,P=0.697)无明显差异。在随访过程中,4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其中盆腔复发2例,脑转移1例,肺转移1例。3例患者死亡。LRC组与ORC组在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其术后控尿功能及肿瘤学结果与开放手术疗效相当,因此应作为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总结分析单一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上尿路修复手术的技术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由单一术者完成的108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上尿路修复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改良后离断肾盂成形术53例、肾盂瓣成形术11例、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再吻合术11例、输尿管狭窄切开自体舌黏膜修补术5例、输尿管狭窄切开阑尾补片修复术4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1例、术中精确测量法膀胱悬吊翻瓣术6例和改良回肠代输尿管术7例。手术成功定义为主观症状缓解且泌尿系超声提示肾积水缓解。结果: 108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普通腹腔镜及开放手术。改良后离断肾盂成形术,中位手术时间141 min(74~368 min),中位出血量20 mL(10~35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4 d(3~19 d),手术成功率为94.3%。肾盂瓣成形术,中位手术时间159 min(110~222 min),中位出血量50 mL(20~15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5 d(3~8 d),手术成功率为100%。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再吻合术,中位手术时间126 min(76~16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 mL(10~5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5 d(4~9 d),手术成功率为100%。输尿管狭窄切开自体舌黏膜补片修补术,中位手术时间204 min(154~250 min),中位出血量30 mL(10~1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6 d(4~7 d),手术成功率为100%。输尿管狭窄切开阑尾补片修复术,中位手术时间164 min(135~211 min),中位手术出血量75 mL(50~2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日8.5 d(6~12 d),手术成功率为100%。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位手术时间149 min(100~218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 mL(10~50 mL),中位术后住院日7 d(5~10 d),手术成功率为90.9%。术中精确测量法膀胱悬吊翻瓣术,中位手术时间166 min(137~205 min),中位手术出血45 mL(20~1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5 d(4~41 d),手术成功率为83.3%。改良回肠代输尿管手术,中位手术时间270 min(227~33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 mL(10~1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7 d(5~26 d),手术成功率为85.7%。结论: 本研究中单一术者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开展并改良了多种复杂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对进一步形成标准化、程序化上尿路修复手术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本组7例肾移植后患者PCP均经病原学确诊,具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8~57岁,平均4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而肺部体征较少,其特点为"症征不符";动脉血气表现均为低氧血症,严重者为Ⅰ型呼吸衰竭;静脉血乳酸脱氢酶(LDH)和(1,3)-β-D-葡聚糖(G试验)水平均明显升高;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为双肺弥散性磨玻璃影(GGO)伴或不伴斑片实变影;5例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六胺银染色可发现肺孢子菌包囊,另外2例在痰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痰液及BALF肺孢子菌PCR检测均为阳性。经免疫抑制剂减量、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SMZ/TMP)治疗、机械通气及支持对症后,5例治愈,1例自愈,1例死亡。结论:肾移植后患者PCP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点,血浆LDH和(1,3)-β-D-葡聚糖等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痰液或BALF六胺银染色是主要的确诊方法;早期免疫抑制剂减量和SMZ/TMP治疗后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9.
综述近年来我国在前列腺炎流行病学、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等领域取得的有世界影响的重要进展。在临床诊疗方面,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得到广泛、深入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了我国前列腺炎诊断治疗规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道转移的转移机制、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收治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道转移1例:79岁男性,13年前因前列腺癌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予以内分泌治疗。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痛、伴肉眼血尿。尿道外口可见一1.0 cm×0.5 cm类圆形肿物。膀胱尿道镜检见尿道多发肿物,并行肿物切除活检,提示前列腺癌尿道转移。术前PSA:3.01μg/L。患者遂行尿道根治性切除术、膀胱造瘘术。结果:术后病理提示:尿道括约肌及海绵体组织中可见癌组织浸润。免疫组化:PSA(+),PsAP(+),AR(+),CK7(-),考虑为前列腺癌。手术切缘未见肿瘤。术后恢复良好,术后PSA:1.00μg/L。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道转移临床罕见,外科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案,适当的根治性切除手术应该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