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8篇
肿瘤学   4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胡伟汉  谢方云  陈德珠  伍勇  焦景君  彭婉君  严聪  方盛华 《癌症》2004,23(Z1):1542-1545
背景与目的:鼻腔癌发病率低,晚期患者有时与副鼻窦癌难以鉴别,多与副鼻窦癌合并报道,单独报道少见,至今也尚未有鼻腔癌的统一治疗方案.本文以CT检查结果作为鼻腔癌临床分期的主要依据,旨在评价鼻腔癌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98例鼻腔癌中43例采用单纯放疗,55例采用手术+放疗的综合治疗.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对数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全组总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9%和35.0%.早期(Ⅰ、Ⅱ期)患者生存率高于晚期(Ⅲ、Ⅳ期)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腺癌患者生存率优于鳞癌患者(P=0.04).综合治疗疗效高于单纯放疗(P<0.01),对晚期患者和鳞癌中尤为明显(P<0.05),而对早期患者和腺癌中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0.41、0.73).初诊时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鼻腔癌治疗方法的选择宜结合不同的病理类型以及临床分期做出选择,早期患者单纯放疗为首选方法,晚期患者应考虑综合治疗.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2.
对256例HBV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重叠感染甲、乙、丙、丁、戊型肝下炎病毒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以HBV重叠感染HDV,HEV,HCV为主,分别占 38%,29.7%和16.4%,222例(86.7%)为双重感染,34例(13.3%)为多重感染,结果显示:HBV感染是HCC的主要危险因素,HBV重叠感染增加肝细胞恶变的可能性,具有协同致癌作用。作者提出,预防和控制HBV感染和重叠感染对降低HCC发病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3.
鼻咽癌活检组织SF2的检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组织块培养图象分析技术测定鼻咽肿瘤活检组织2Gy照射后的细胞存活分数(survival fraetion at 2 grey,SF2)的可行性。方法:取初发鼻咽肿瘤新鲜活检标本65例,用组织块培养图象分析技术测定SF2和3例肿瘤组织在不同照射剂量下的细胞存活分数,描述剂量-反应关系。结果:65例中60例成功测得SF2值,分布于0.12~0.99,标准差0.053~0.190,变异系数0.096~0.442。3例肿瘤组织的存活分数和照射剂量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用L-Q模型能良好拟合其结果。结论:该方法可以测定出不同患者鼻咽活检肿瘤组织间SF2值的差别,简便快捷、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宫颈病变患者行宫颈锥切手术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探讨一种最佳的适合宫颈锥切术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40例宫颈锥切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全凭静脉组,即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复合微泵输注迪施宁(国产异丙酚)+瑞芬太尼;Ⅱ组为腰麻组,两组术中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呼吸循环情况.观察二组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Bis值及有无发生呼吸抑制,患者对麻醉方式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手术过程顺利,静脉组患者术中安睡,术中无知晓,术后10min内清醒,对答准确,术后不用留置尿管.术后1h均能起床活动,术者及患者对麻醉方式的选择满意。但有5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经面罩吸氧或经鼻置鼻咽通气管立即均能解决。腰麻组患者有10例病人术中强烈要求镇静,术后均需留置尿管,术后6h需去枕平卧。术后2-4h双下肢有麻木感,术者及患者对麻醉方式的选择欠满意。【结论】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确切,但静脉组患者术中安睡,无术中知晓,术后不用留尿管,术后清醒快且彻底,术后能早期活动及无不适感。故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但术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若出现呼吸抑制时应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45.
Zheng YJ  Zhao C  Fan W  Liu H  Cui NJ  Chen F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8):2698-2702
目的分析初治鼻咽癌治疗前原发灶乏氧和治疗中、治疗末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肿瘤消退的关系。方法6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中、末行头部^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22-二酮二肟(^99Tc^m-HL91)乏氧显像及CT模拟扫描。(1)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法的放射性计数比(T^+/N)分析三个时段原发灶的乏氧状况及动态变化;(2)分析治疗前乏氧程度及治疗过程的动态变化与肿瘤消退的关系。结果目测法显示治疗前56例乏氧阳性,治疗中、末分别有8例和19例转为阴性;半定量法显示同-病例治疗前、中、末T^+/N值逐渐降低(F=109.073,P=0.000)。治疗前重度乏氧(T^+/N≥1.52)者治疗中、末肿瘤消退率均明显低于轻度乏氧(T^+/N〈1.52)者(P=0.019和0.000)和乏氧阴性者(P=0.038和0.000),其治疗中、末T^+/N值的变化与相应时段肿瘤消退率呈正相关趋势(r=0.587,P=0.003和r=0.655,P=0.001)。结论初治鼻咽癌原发灶乏氧随治疗的进程逐渐减轻或消失。治疗前乏氧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与肿瘤的消退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1.5T高场强MR加速器(MR-Linac)的图像畸变,以及MR-Linac和外设对MR图像畸变影响。方法 采用特制的MR几何畸变测试模体和分析软件,建立在以磁体中心为球心的球形体积直径(DSV)内MR图像畸变的基准。分析加速器束流系统、机械系统和外设设备工作时对图像畸变的影响,并通过长期追踪测试来观察MR-Linac图像畸变的稳定性。结果 高场强MR-Linac的图像畸变随着测试点距离磁体中心的距离增大图像畸变也相应增大DSV 400mm范围内绝大部分测试点在三维方向的图像畸变<1mm,400~500mm范围内部分区域的图像畸变>2mm,最大畸变>7mm。MR-Linac图像畸变在装机后7个月内保持稳定,加速器以及外设工作时仅对DSV 400~500mm范围内MR图像几何畸变的最大值有轻微影响。结论 高场强MR-Linac的临床使用中应谨慎治疗肿瘤位置距离等中心>20 cm的病例。MR-Linac在装机后7个月内图像畸变保持稳定,加速器和外设工作时对图像畸变的影响有限,临床上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患者治疗前B症状与血浆EBV‐DNA拷贝数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关系,并分析其机制和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齐全的173例患者,其中男性116例,女性57例,中位年龄43岁(4~71岁)。Ann Arbor分期Ⅰ‐Ⅱ期126例,Ⅲ‐Ⅳ期47例。肿瘤原发部位包括鼻腔(100例)、非鼻腔上呼吸消化道(34例)和上呼吸消化道以外(39例)。治疗前有和无B症状者分别为91例和82例。按照血浆EBV‐DNA拷贝数的高低分为阴性组36例、低载量(<104 copies/ml)组73例和高载量(≥104 copies/ml)组64例。检测的血清细胞因子包括IFN‐γ、IL‐2、IL‐4、IL‐6、IL‐10和TNF‐α。相关性分析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影响因素并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B症状及发热的发生与血浆EBV‐DNA拷贝水平的增加呈显著一致的趋势,发生B症状的患者其血清IFN‐γ、IL‐6和IL‐10的水平均高于无B症状组(P均<0.001)。血清IFN‐γ、IL‐6和IL‐10水平也均与血浆E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B症状的发生与ENKTL患者的高危临床特征相关,包括晚期、原发肿瘤局部侵犯、区域淋巴结累及和治疗前LDH升高。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B症状、血浆EBV‐DNA及上述血清细胞因子均为OS和PFS的影响因素(P均<0.05)。然而,多因素分析并未显示B症状对生存的独立预后价值。结论 ENKTL患者B症状的发生与EBV‐DNA拷贝水平和细胞因子的增高有关,这些指标也是影响ENKTL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单模板自动轮廓勾画软件(atlas-based auto segmentation,ABAS)在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中器官轮廓勾画的准确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3-06-01-2013-12-31收治的5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例体征参数接近中位平均值的患者CT平扫图像〔已完成14种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轮廓手动勾画并经临床确认〕导入ABAS软件作为通用模板,对软件自动生成与临床确认的器官轮廓计算形状相似性指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并统计相应勾画时间。依照患者体征(身高、体质量、头径、颈径和体表面积)对各器官DSC值进行等间距分组,采用SPSS 17.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体征差异过大的患者分别基于通用模板和个体化模板进行自动勾画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性。结果采用通用模板的大体积组和小体积组DSC均值分别为0.84±0.08和0.03±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06,P<0.001;中体积组DSC值为0.80±0.12,与小体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48,P<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证实,颞叶DSC值与患者头径体征存在相关性(颞叶-L:F=4.245,P=0.006,颞叶-R:F=4.264,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腮腺DSC值与患者头径体征亦存在相关性(腮腺-L:F=2.934,P=0.043,腮腺-R:F=3.163,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征参数差异大患者分别采用通用模板和个体化模板进行自动勾画的脑干DSC值分别为0.75±0.08和0.8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双侧颞叶DSC值分别为0.75±0.09、0.74±0.08和0.83±0.06、0.8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颞叶-L:P=0.018,颞叶-R:P=0.041)。双侧腮腺DSC值分别为0.74±0.04、0.78±0.04和0.84±0.05、0.8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腮腺-L:P=0.001,腮腺-R:P=0.001)。双侧内耳DSC值分别为0.67±0.11、0.66±0.12和0.77±0.09、0.79±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耳-L:P=0.019,内耳-R:P=0.029)。单例患者ABAS软件用时约4~5 min,医生手动修改约为10~25 min,纯粹手动勾画约90~150min。结论基于通用模板的ABAS软件对头颈部多数OARs自动勾画结果较好,但对于特异性体征患者建议设计个体化模板以提高自动勾画准确性。小体积器官推荐临床医生手动勾画。临床应用单模版ABAS可以明显节约医生正常组织勾画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辅助放化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分级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62例直肠癌患者行术前辅助放化疗,对出现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给予实施分级护理,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62例患者中110例患者发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67.9%,其中Ⅰ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62例(占38.3%),Ⅱ级29例(占17.9%),Ⅲ级19例(占11.7%)。经分级护理及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直肠癌术前辅助放化疗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高,分级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症状或促进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顺利渡过直肠癌术前辅助放化疗过程。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简称放疗)鼻咽癌患者失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鼻咽癌患者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了解102例放疗鼻咽癌患者失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放疗鼻咽癌患者失眠发生率为42.2%;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性口干症、恶心、医院环境噪音、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担心工作受影响、担心疾病预后、打嗝、呕吐、担心拖累家人对患者失眠有影响(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医院环境噪音和担心工作受影响是患者失眠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放疗鼻咽癌患者失眠发生率高,其中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医院环境噪音和担心工作受影响是患者失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