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3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283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78篇
基础医学   419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1248篇
内科学   631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217篇
特种医学   180篇
外科学   555篇
综合类   2098篇
预防医学   430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652篇
  5篇
中国医学   381篇
肿瘤学   28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618篇
  2010年   654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11.
目的介绍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42例垂体瘤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由于手术路径有一定的倾斜性,应根据冠状MRI,选择肿瘤主要延伸方向的对侧鼻孔入路。结果36例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3例部分切除;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缓解;30例术后出现短期尿崩,其中1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经临床治疗后缓解。结论该入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手术显露较局限,应根据冠状MRI选择肿瘤延伸方向的对侧鼻孔入路,以避免因显露不充分而影响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熟练应用,对化脓性膝关节炎进行彻底的微创清创成为可能。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10例,结合术后积极的康复训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有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6~48岁,平均28岁。血源性感染8例,关节腔内药物注射引起感染2例。术前细菌培养阳性的8例,致病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术前1d,最高体温平均为(38.8±0.5)℃。行关节镜下清创引流术的指征为:有明确关节内脓液抽出病史;关节穿刺液常规检查发现脓细胞;关节液白细胞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纳米微粒与普通剂型的三氧化二砷(As2O3)对抑制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作用的差别。方法 对照组为不加药物的细胞,实验组为3μmol/L纳米微粒和普通剂型的As2O3,干预体外培养的兔VSMC细胞72h,进行四唑氮盐(MTT)染色测定细胞吸光度(A)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提取细胞DNA,进行凝胶电泳分析,将3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μmol/L纳米剂型的As2O3,干预细胞,细胞数量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而普通剂型干预细胞,生长受抑制程度较纳米剂型弱。24h时,对照组、3μmol/L普通剂型组与纳米组,A值分别为0.68±0.10、0.58±0.12、0.33±0.12,48h时分别为0.79±0.11、0.48±0.14、0.28±0.11,72h时分别为0.96±0.13、0.34±0.15、0.20士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Ⅳ值分别为10.934、15.039、15.539,P值均〈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纳米剂型As2O3、普通剂型As2O3干预及对照组的细胞干预48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44.97%、58.54%、74.02%,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6.89%、11.27%、11.20%,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6.56%、23.60%、12.46%,坏死细胞分别为11.58%、6.59%、2.32%。DNA电泳,As2O3干预细胞,可见凋亡梯形条带,部分细胞坏死,呈模糊的无间隔片状条带。纳米剂型药物作用的细胞DNA条带,梯形条带更多、更模糊。结论 As2O3,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VSMC增殖,且纳米剂型As2O3较普通剂型的As2O3,对细胞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靶基因人类斯钙素1(hSTC—1)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人类斯钙素1(hSTC—1)mRNA,12例健康成人、4例妊娠期妇女、14例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并检测1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中的hSTC—1 mRNA。结果: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食管癌组hSTC—lmRNA的阳性率为52.9%(9/17例),胃癌组的阳性率为57.7%(15/26例),大肠癌组的阳性率为53.8%(14/2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的阳性率为100%(12/12例);而健康成人、妊娠期妇女、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无1例出现阳性。将肿瘤患者hSTC-1 mRNA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结合分析发现:外周血中的hSTC-1m RNA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应用RT—PCR方法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hSTC—1m R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成为检测肿瘤外周血微转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到大鼠损伤脊髓(SCI)后迁徙情况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大鼠NSCs,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 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及多聚左旋赖氨酸(PLL)标记NSCs,分别进行普鲁士蓝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NSCs在体外标记情况.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损伤组(A组)、脊髓损伤对照组(B组)、脊髓损伤后NSCs移植治疗组(C组),分别在细胞移植术后第7d、14d、21d、28d及35d,按照改良Tadov评分法和Rivlin斜板试验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B、C组术后第7、21、35d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2*WI.结果:(1)普鲁士蓝染色证实SPIO和PLL标记NSCs的有效率为100%.(2)细胞移植后7~35d,C组与B组动物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B组恢复较慢,14d、21d、28d和35d时C组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角度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5T MRI榆查,C组移植处在T2*WI序列呈低信号改变,第21d低信号向损伤区扩大,第35d损伤区见到低信号改变.B组相同时间点无低信号改变.第35天时与B组相比,C组3个扫描序列中信号强度分别下降32.55%、54.14%、62.27%,T2*WI的信号强度变化最大,T1WI变化最小.结论:磁共振技术可以追踪SPIO及PLL标记的移植在体内的NSCs.  相似文献   
16.
人脑外伤后皮层核因子-κB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人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挫伤皮层中的表达情况,包括表达位置、表达强度和表达时相。方法 挫伤区皮层的标本来自24例TBI患者,取样时间为伤后5h-5d,利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NF—κB的活性和表达强度。结果 在人TBI后的挫伤区皮层中,NF—κB表达明显上调,表达高峰为伤后48—72h,NF—κBP65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NF—κBP50主要在神经胶质细胞和少量神经元中表达,NF—κBP65的表达强度高于NF—κBP50。结论 NF—κB在人TBI后的挫伤区皮层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TBI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MRI同层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垂体微腺瘤的MPd同层动态增强特征。方法:对40例临床怀疑为垂体微腺瘤的病人行同层动态增强MPd扫描,并绘出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40例病人中共检出垂体微腺瘤26例。同层动态增强后垂体微腺瘤的MPd表现为圆或椭圆形的低或稍低信号,似“充盈缺损”;垂体微腺瘤的最大信号强度多出现在注入造影剂后32~96s,以64s最明显。结论:同层MPd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来自鼓楼医院体检中心362名脂肪肝患者的体检资料,并与36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患者体质指数(BMI)高于对照组,同时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栽脂蛋白B、空腹血糖、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及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值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于对照组。脂肪肝患者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不仅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与血糖、血压及BMI间也有联系,脂肪肝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的患病率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白内障 (AIC)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方法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以及晶状体生理功能检查 ,观察AIC模型动物晶状体生理功能与组织内主要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 :晶状体组织内Na K ATP酶活性降低与晶状体调节力下降、裂隙灯下显微镜混浊改变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结论 :自身免疫性晶状体损伤 ,进而造成晶状体组织内相关酶代谢异常是AIC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豚鼠的子代内耳生理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 (ASHL)母豚鼠所产子代内耳生理功能的变化 ,探讨针对内耳的自身免疫因素对子代内耳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改变特点。方法 :同种内耳抗原 (CIEAg)持续免疫孕豚鼠 ,采用耳蜗电图 (记录cAP、CM )和眼震电图仪 (记录自发性眼震和冷热空气试验 )测试母鼠和子鼠的听觉和前庭功能 ,并检测血清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ASHL模型母豚鼠所产子鼠血清中发现有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 ,部分 (3 /9)出现听觉损伤。非ASHL母鼠和对照组母鼠所产子代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ASHL雌鼠所产子代可出现感音神经性聋 ,其内耳损伤和功能障碍极可能与针对内耳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 (尤其是体液免疫 )有关 ,从而提示内耳自身免疫因素可能为部分先天性非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