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仍被公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选用三切口或者二切口根治术,用管形胃重建食管是目前首选的替代方法。临床上往往会遇到有胃手术史、食管贲门癌复发或者食管胃双发癌的患者需要进行食管癌根治术,因此无法采用胃代食管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8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以及合并有高血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χ2=11.61,P<0.05);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3%,显著高于食管癌无合并高血压患者(4.35%)(χ2=14.42,P<0.05)。观察组合并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合并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1,P>0.05)。结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可显著减少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食管癌患者,更应重视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术前诊断为肺癌14例,良性肿瘤、肺囊肿或结核球5例,诊断肺炎性假瘤6例.均行手术治疗,行肺叶切除2例,肺楔状切除9例,其余均为肿块摘除,均经病理证实.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病例,随访17例1~4年,均健康生存,无复发.结论 肺炎性假瘤缺乏特征性表现,易误诊,影像学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当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宜及时开胸探查,术中冷冻病理切片检查以决定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Stathm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单基因定量法检测已手术Ⅱ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Stathmin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Stathmin蛋白表达水平。所有患者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统计学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随访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DFS)和总体生存时间(OS),统计学分析Stathmi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DFS、OS的关系。结果 Stathmin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N分期显著相关,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Stathmi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T、N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Stathm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OS,DFS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Ⅱ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Stathmin表达水平不能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游离DNA中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外周血APC甲基化围手术期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实时定量MSP技术检测76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以及术前1d、术中及术后7d外周血游离DNA中AP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选取60名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浆DNA作对照。结果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游离DNA中APC基因甲基化率分别44.74%(34/76)和42.11%(32/7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健康对照组[(6.58%(5/76)和1.67%(1/60),均P=0.000]。APC基因甲基化率在外周血与肿瘤组织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ROC曲线Youden指数为0.849(P=0.000)。APC基因甲基化分别与患者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神经脉管浸润有关(P〈0.05):家族肿瘤史是与外周血游离DNA中APC甲基化有关的独立因素(P〈0.05)。术前、术中、术后血浆中DNA甲基化发生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结论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游离DNA中APC甲基化率可反映肿瘤进展状态.并随肿瘤实体的摘除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7.
2011年3月10-12日,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CSCO)联合主办了第八届"中国肺癌高峰共识会",来自全国的500多位专家,讨论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型肺癌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胸腹腔镜术后医院感染病原学特点,分析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情况,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于2012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9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采集感染患者相关临床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分析感染与未感染患者血清PCT、CR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 693例食管癌行胸腹腔镜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28例,感染率为4.04%,28例感染患者中,吻合口瘘性脓胸17例占60.72%,呼吸道8例占28.57%,切口3例占10.71%;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41株,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6株占63.41%,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高于未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水平低于未感染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电视胸腹腔镜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感染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手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经SBRT或手术的12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两组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各纳入60例符合要求病例。放疗组80%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覆盖 95%PTV,100%等剂量线覆盖100% IGTV,每次5~15 Gy,中位生物等效剂量100 Gy (57.6~150.0 Gy);手术组VATS肺叶切除32例,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9例。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32.3个月。3例手术患者90 d内因感染发生治疗相关死亡,SBRT组无治疗相关死亡(P=0.079)。SBRT组3例患者随访期间因肿瘤外因素死亡(脑梗死、心脏病等)。12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其中手术组5例,SBRT组7例(P=0.543)。17例远处转移,其中手术组11例,SBRT组6例(P=0.835)。中位无瘤生存期手术组38.4个月,SBRT组33.5个月(P=0.178);1、3年总生存率手术组分别为95%、83%,SBRT组分别为93%、83%(P=0.993)。结论 SBRT对早期原发性NSCLC总生存期与手术相当,二者局部控制率相近。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对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比较单纯胸腺瘤与合并肌无力胸腺瘤患者的手术预后。方法1992年至2012年中国胸腺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hTymomas, ChART)数据库录入的18个胸外科中心诊断胸腺瘤并接受相关手术的患者分为合并重症肌无力组(合并组)和单纯胸腺瘤组(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共1,8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合并肌无力组及单纯胸腺瘤组分别421人和1429人,行胸腺全切的比例分别是91.2%和71.0%(P<0.05);肌无力组患者的WHO病理类型多分布于AB、B1和B2型,优于单纯胸腺瘤组(P<0.05);合并肌无力组的Masaoka分期较早(I和II期)的比例高于单纯胸腺瘤组。5年和10年的总体生存率在MG组和非MG组中分别为93%和88%;83%和81%(P=0.034);在Masaoka III、IVa和IVb期胸腺瘤患者中,合并肌无力患者的生存曲线高于单纯胸腺瘤患者(P=0.003)。在进展型胸腺瘤患者中,MG组和非MG组患者的Masaoka III、IVa、IVb的构成比相似,组织学结果中,MG组的AB/B1/B2/B3型的比例高于C型比例更高的非MG组(P<0.001)。整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MG、WHO分型、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化疗、放疗和临床切除状况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在多因素分析中,WHO分型、Masaoka分期和临床切除状况是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结论虽然重症肌无力不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但是在胸腺瘤患者中,合并MG的患者预后较优,尤其是Masaoka分期晚期的患者,可能与疾病的早期发现、病理类型分布相对较好、整体R0切除率较高以及复发率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