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的,以浆细胞恶性增生,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并伴有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以及广泛溶骨病变和(或)骨质疏松为特征的肿瘤.当前治疗该病仍然十分困难,因此,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MM对人们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已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近年来,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不断把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以及分子免疫学的许多新方法引入MM的研究,使得MM的预后判断以及骨髓瘤细胞潜在的生存及生长机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因SCIN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64例CML患者和37例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SCIN的表达水平。应用实时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结合亚硫酸盐测序PCR检测65例CML患者和29例对照SCIN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CML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细胞SCIN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0);慢性期、加速期与急变期患者中SCIN表达下调率分别为61%、67%和75%,有增加趋势。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基因SCIN表达与BCR-ABL1转录水平呈负相关(r=-0.315,P0.05)。然而,SCIN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相比较,在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量、染色体特征、CML分期及BCR-ABL1转录水平等临床参数中未见差异(P0.05)。CML患者SCIN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SCIN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基因SCIN在CML患者中非甲基化依赖性表达下调,可能与BCR-ABL1融合基因致病CML有关;SCIN表达下调可能与CML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比例及变化规律,探讨Treg细胞在ITP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集30例急、慢性ITP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细胞的比例及变化,并评价其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30例ITP患者治疗前Treg细胞的比例为(1.59±0.86)%,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87±1.73)%(P<0.01),治疗后其比例显著升高,为(2.51±1.17)%,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reg细胞在治疗显效和良效组显著高于进步和无效组(P<0.01),进步组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前后Treg细胞比例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降低,但随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逐渐升高,提示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ITP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Th22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①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DS较高危组、较低危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22细胞所占比例.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IL-22、TGF-β、TNF-α、IL-6的表达水平.③用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22细胞的相关转录因子IL-22 mRNA的表达水平,并逐层分析比较.结果:MDS较高危组、较低危组Th22细胞比例、IL-22、TNF-α、IL-6、TGF-β、IL-22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3±0.13)%、(13.51±3.87) ng/L、(146.74±29.74) ng/L、(77.58±16.23) ng/L、(5.21±1.65)ng/L、0.29±0.06和(0.85±0.21)%、(16.13±4.82) ng/L、(182.34±37.55) ng/L、(95.62±20.28) ng/L、(7.46±2.17) ng/L、0.38 ±0.07,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24±0.31)%、(19.72±6.55) ng/L、(238.32±50.41) ng/L、(137.95 ±.27.08) ng/L、(9.65±2.78) ng/L、0.4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较低危组Th22细胞比例、IL-22、TNF-d、IL-6、TGF-β、IL-22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较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S患者体内Th22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MDS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提示MDS患者体内TNF-α、IL-6的表达减低及负向免疫细胞增多可能抑制Th22细胞的分化发育.  相似文献   
5.
浆细胞肿瘤相关贫血的发生主要与克隆性浆细胞无限制增殖密切有关,其他如Fas-L/TRAIL介导的红系前体 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因子抑制红系造血、铁代谢异常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异常也参与其中。贫血的治疗主要是针 对浆细胞病的治疗,输注红细胞、红细胞造血刺激剂和补充造血原料为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辅助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6例经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并且存在结外器官侵犯的患者,取其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10%血浆的RPMI-1640培养基中添加Anti-CD3mAb和rhIL-2联合诱导单个核细胞为CIK细胞,并将细胞进行自体回输。结果CIK细胞输注后可见患者体内CD3 CD56 细胞较前增加,影像学复查显示肿块缩小,治疗过程中主要出现畏寒、发热,未观察到其他明显副作用。结论自体单个核细胞可以高效扩增CIK细胞,回输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3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总结国内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结果 ,以提高和改善对MM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间国内22家医院332例初诊的MM病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 一线治疗方案中,325例患者选择化疗,占97.9%,7例患者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SCT),占2.1%;共有197例(59.4%)患者接受了二线治疗,其中选择化疗和SCT的分别为190例(96.5%)和7例(3.6%);共有92例(27.7%)患者接受了三线治疗,其中选择化疗和SCT的分别为88例(95.7%)和4例(4.4%).主要药物不良事件为危及生命的感染19.3%、严重贫血19.3%、深静脉血栓1.2%、血小板减少16.9%、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18.1%.结论 一些传统MM治疗方案有一定疗效并适合不同患者,期待新的治疗方法 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治疗反应、结局以及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国内76个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确诊、年龄≥18岁、确诊后6个月内接受氟马替尼或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且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CML慢性期病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减少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选择偏倚, 比较两种TKI的治疗反应及结局。结果研究最终纳入4 833例接受伊马替尼(4 380例)和氟马替尼(453例)作为一线治疗的成人CML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组中位随访54(IQR:31~85)个月, 7年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子学反应4(MR4)和分子学反应4.5(MR4.5)累积获得率分别为95.2%、88.4%、78.3%和63.0%。7年无治疗失败生存(FF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1.8%、93.0%和96.9%。氟马替尼治疗组中位随访18(IQR:13~25)个月, 2年CCyR、MMR、MR4和MR4.5累积获得率分别为95.4%、86.5%、...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MM)其特点是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微环境中不规则积聚引起的不同程度贫血、骨破坏、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和感染[1].MM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目前仍被认为不可治愈,因此建立MM模型具有重大意义.Yaccoby等[2]曾建立起较经典的SCID-hu MM模型,但是该模型却忽略了MM是在有免疫力的人体发生的.我们试用尚有残余免疫力的BALB/c裸鼠建立MM模型并研究其特性.  相似文献   
10.
CD40-CD40L作为一种重要的共刺激信号,在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异常变化直接或简接地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再障及骨髓移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