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黄妙云 《医疗装备》2011,24(7):85-86
目的:提高医用大型设备的使用率和开机率,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通过介绍Precise直线加速器磁控管灯丝电流监测连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结果:及时、有效地自行解决直线加速在使用过程可能出现的故障,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手术时间到放疗开始时间(SR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国11家肿瘤中心的108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用Maxstat方法寻找手术到放疗间隔时间对预后影响的最佳界值。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和倾向配比评分(PSM)分析手术距放疗间隔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72.9个月,5年无瘤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68.1%和81.8%。全组患者分为SRI≤18周(917例)和 SRI>18周(170例)两组。多因素分析显示激素受体状态、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和SRI是DFS影响因素(P<0.001、<0.001、<0.001、0.023)。激素受体状态、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内分泌治疗和SRI是OS影响因素(P=0.013、0.006、<0.001、0.013、0.001)。采用PSM均衡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后SRI≤18周患者DFS和OS仍然优于SRI>18周者。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手术到放疗间隔时间影响预后,患者应尽量在手术后18周内开始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4(PDCD4)对胰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收集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CD4表达水平。以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为研究对象,细胞转染PDCD4过表达载体(pIRES2-PDCD4组)、空载体(pIRES2组),同时以只加入转染试剂的细胞为未转染组,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CD4表达水平。细胞经放射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连环蛋白、Wnt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c-myc、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4.869、9.208,P<0.05)。pIRES2-PDCD4组细胞中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t=9.074、18.927,P<0.05)。照射处理后,pIRES2-PDCD4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t=3.670、4.086,P<0.05),而细胞中β-连环蛋白、c-myc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t=9.242、17.644,P<0.05)。pIRES2-PDCD4组放射敏感性高于未转染组,增敏比为1.843。结论 PDCD4能够增加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为肿瘤相关死亡之首。放疗是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文献报道约61%患者在诊断后5年内需要接受至少一程放疗[1]。放疗在肺癌中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学关系,随着照射剂量升高,局部区域复发风险相应降低[2-3]。然而,肺癌放疗剂量的提高受到正常组织毒性限制,其中RILI是最重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之一。 目前认为RILI是由多因素、多细胞参与的复杂、动态反应过程。有学者提出了RILI的细胞—分子调控假设:多种细胞受到照射后本身发生损伤,且细胞间相互作用并受到各种水平细胞因子的调控,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局部肺组织内的病理生理反应。分次放疗则能反复刺激这些细胞,导致肺实质损伤,进而引起各种细胞因子释放并诱发包括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血细胞乃至骨髓干细胞的系统性反应,从而造成进一步肺组织损伤及损伤修复[4]。在细胞水平,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后造成肺泡上皮细胞,主要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导致肺泡张力变化、肺顺应性降低、肺泡塌陷和不张,同时伴有间质血管内皮细胞改变,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渗出增加→间质水肿→肺内充血。在分子水平,多种细胞因子如TGF-β1、TNF-α、IL-1、IL-6、PDGF-β等参与了RILI发生及发展过程,并将急性反应放大[5-8]。在组织水平,RILI可表现为RP或RF,相应影像学表现为局部肺内斑片影、通气支气管征、实变影、条索影或蜂窝样改变。  相似文献   
5.
颅内生殖细胞瘤虽然是较少见的恶性肿瘤,但是通过多年研究对该疾病已积累了相当的认识和经验,其诊治方法也是较为明确的.然而近年来国内在颅内生殖细胞瘤治疗上出现了一些不恰当治疗的情况.为避免可能造成的误导,通过对本科收治的正反典型病例的分析,结合文献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希罗达一线治疗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 评价希罗达 一线治疗中国人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 0例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均给予希罗达 口服 ,每日 2次 ,餐后服用 ,12 5 0mg·(m2 )·-1次 -1,连续服用 14d后停药 7d。治疗周期为 2 1d ,至少治疗 2个周期。结果 本组部分缓解 (PR) 14例 ,病情稳定 (SD) 2 4例 ,疾病进展 (PD) 15例 ,总有效率 2 3.3% ,中位生存期为 14 .7个月 ,1年生存率为 6 3.9% ,2年生存率为 33.4 %。Ⅲ、Ⅳ级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 4例 ,贫血 2例 ,手足综合征 1例。Ⅰ、Ⅱ级不良反应为皮肤色素沉着 2 0例 ,手足综合征 18例 ,腹泻 10例。结论 希罗达 治疗中国人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疗效肯定 ,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抑制FOXD1基因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FOX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行梯度剂量(0、2、4、6 Gy)X射线照射,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OXD1的表达。将siRNA阴性对照和FOXD1 siRNA转染至结直肠癌细胞中,分别记为si-NC组和si-FOXD1组,经4 Gy的X射线照射处理后记为si-NC+4 Gy组和si-FOXD1+4 Gy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OXD1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TECT DNA-PK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DNA-PK活性,将转染的结直肠癌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建立移植瘤模型,进行射线照射后,检测各组肿瘤的体积和质量变化。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FOX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t=5.579、4.816,P<0.05),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NCM460相比,结直肠癌细胞株中FOXD1 mRNA(t=5.85~17.62,P<0.05)和蛋白(t=9.04~11.42,P<0.05)表达均显著升高。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FOXD1的表达量随着放射剂量增加而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44.15,P<0.05)。转染si-FOXD1能够有效地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中FOXD1的表达(t=10.51,P<0.05),FOXD1敲低后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活性(t=10.41,P<0.05),提高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比为1.797,降低放射诱导的DNA-PK的活性(t=6.20,P<0.05)。抑制FOXD1的表达经射线照射后,裸鼠种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减小(t=11.29、3.69,P<0.05)。结论 抑制FOXD1基因的表达能够提高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抑制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可为改善放射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潜在的靶向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PF三药联合的4周期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在N3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 收集接受过4周期诱导化疗的N3期鼻咽癌初治患者19例,诱导化疗采用TPF方案(紫杉醇135 mg/m2,第1天; 顺铂20 mg/m2,第1~3天; 氟尿嘧啶600 mg/m2,第1~5天,3周为1疗程),同期化疗采用单药铂类。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4周期诱导化疗,4周期化疗后,鼻咽部病灶有效率为100%,其中完全缓解(CR)15.8%,部分缓解(PR)84.2%; 颈部淋巴结有效率100%(CR 21.1%,PR 78.9%)。治疗结束后3月,鼻咽部病灶有效率100%,其中CR 16例(84.2%),PR 3例(15.8%); 颈部CR 19例(100%)。诱导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是1~2度的白细胞减少、贫血、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 同期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是1~2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乏力、口干、放射性黏膜炎和皮炎。中位随访时间为30月(8~57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复发生存率(LR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84.2%,84.2%,100%及89.5%; 3年PFS,DMFS,LRFS及OS分别为78.9%,78.9%,100%及89.5%。 结论 4周期TPF方案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是治疗N3期鼻咽癌的可行方案,远期疗效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动态监测恶性肿瘤患者Cyberknife大剂量分割放射治疗后外周血髓系抑制细胞(MDSCs)和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变化。 方法 收集25例(152个样本)Cyberknife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Before RT)、放疗结束(After RT)、放疗后1周(After 1W)和放疗后1月(After 1M)外周血标本,并在CT/MR图像上测量Before RT组和After 1M组肿瘤最大直径。流式细胞术检测 CD11b+CD33+HLA-DR-/low MDSCs在单核细胞中所占比率和CD4+CD25+CD127-/low Tregs占外周血CD4+细胞的百分比; 分析MDSCs和Tregs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 结果 MDSCs和Tregs所占比率(%):Before RT组(4.12±1.22)%和(8.57±3.72)%,After RT组(4.05±1.39)%和(8.27±3.68)%,After 1W组(3.82±0.79)%和(7.97±3.67)%,After 1M组(4.60±1.37)%和(11.16±3.67)%。外周血中的MDSCs和Tregs在Cyberknife大分割放疗后减少,1周后最低,1月后急剧增加,高于放疗前。组间配对样本t检验:After 1M组分别与Before RT组(MDSCs P=0.046,Tregs P=0.005)和After 1W组(MDSCs P=0.011,Tregs P=0.024)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efore RT与After RT组之间变化MDSCs和Tregs呈正相关(P=0.032)。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稳定患者12例(48%),部分缓解患者10例(40%),完全缓解患者1例(4%),进展患者2例(8%)。Spearman相关性分析:Before RT组与After 1M组的肿瘤最大直径变化与After 1M组的MSDCs水平呈负相关(P=0.040)。 结论 Cyberknife可作为大剂量分割模型治疗恶性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MDSCs和Tregs的变化,动态监测MDSCs和Tregs可能在评价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抑制状态和最佳免疫干预时间点选择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和第5位。手术、放射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大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是降低保乳手术和高危乳房切除手术患者复发并延长生存的重要措施,也是不可手术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姑息治疗手段。当前,我国乳腺癌放疗领域暂没有统一的标准放疗指南。在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的推动下,基于乳腺癌领域最新理论和实践知识,并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制定了《中国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该指南旨在指导乳腺癌放疗的实施,促进规范和标准化国内乳腺癌放疗实践,最终达到提高我国乳腺癌放疗水平,改善广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