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3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系治痞证代表方,按痞证多指湿阻气机,胃脘部(旧指心下)满闷不舒而言,因痞字从病从否,说明病人胃脘难受堵闷痞塞,按之濡软而不痛,有难言之意。痞有虚实之不同,虚痞多由脾胃素虚,或病后气虚,或吐下伤及脾胃,以致中阳不振,运化无权而发生本症。实痞多因食滞、痰热或湿热等邪陷中焦,壅阻于胃而形成本症。伤寒之痞多因表邪误下入里,壅聚于胃,以致中气已虚、寒热互结而成,故多挟虚;而温病多因湿热互结,热重于湿而未经误下,或由痰热凝聚,故多成实痞,此与伤寒致痞有所不同。《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为治少阳误下伤中而形成痞证。因痞出自误下,损伤脾胃,邪热内陷,以致脾胃升降失司,或呕或利,寒热错杂,壅阻心下,遂成心下痞硬之证。此证偏虚,  相似文献   
2.
<正> 据文献报道,延髓最后区有纤维直接投射到视上核和室旁核,参与血管加压素释放的调节,在水盐平衡中起作用因而提示兴奋最后区有可能通过  相似文献   
3.
地黄丸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9年11月~1990年3月北京中医院门诊和病房用地黄丸(包括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治疗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60例,观察了地黄丸对患儿免疫功能和微量元素的影响,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60例患儿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1岁以内2例,1~3岁15例,3~7岁34例;7~14岁9例,最小者10个月,最大者14岁,平均年龄5.04岁。病例选择根据1988年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几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制订的小儿脾虚证的诊断标准:凡是经常呼吸道反复感染,平均每月最少一次以上,临床具备面色萎黄、食欲不佳、多汗、大便不调等症状。中医辨证属脾虚型,列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分别用六味地黄丸(26例),麦味地黄丸(22例)杞菊地黄丸(12例)治疗。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评估是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收集和研究教学反馈信息,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有的放矢地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为了摸清我院课堂教学现状,并为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提供依据,学院制定了"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实施细则”,对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作了明确规定,并于1998年 6月~7月在全院范围内首次应用这一细则对所有正在授课的23名教师(占全院教师比例的26. 7 %)进行了评估.现就同行评估和学生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同道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为搞好课堂教学改革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消渴古籍数字化研究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概述了古籍数字化现状问题后,从专科疾病史、糖尿病,临床研究、科技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方面阐述了消渴专题古籍数字化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宋以前消渴数据资源库建设”的建设概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用户对消渴古代文献的利用状况,为文献检索与推荐服务提供依据,我们编制了“消渴古代文献数据库利用需求调查问卷”。我们选取北京的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研究机构和教学机构各1所,对其中从事糖尿病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芪甲甙分析方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江  李颖倩 《北京中医》2000,19(4):50-51
黄芪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等功效.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皂甙、多糖、黄酮、氨基酸等,其中黄芪甲甙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降压、镇痛、镇静等作用,对免疫器官也有影响.因此对黄芪药材及含黄芪(君药)的中成药的质量评价均以黄芪甲甙作为评价的指标,且文献报道较多.在新药中以黄芪为君药测定其甲甙含量也有多种已被收入新药质量标准中.为科学评价黄芪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现对近年来黄芪甲甙的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论窦材学术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婷 《北京中医》2000,19(3):53-54
窦材,南宋人,生卒年代不详.据<扁鹊心书>窦氏绍兴十六年自序"苦志五十余年,悟得救人秘法,已十余年矣",窦氏大约生于公元1070年.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中国医籍提要>及<中医大辞典>均载其祖籍为山阴(今浙江绍兴).考光绪十年<畿辅通志>卷一百三十五<艺文略>三:"窦材,真定人",又<扁鹊心书·进医书表>:"臣河朔真定之寒士",据此窦氏祖籍当为真定.窦氏早年曾任开州巡检,后迁武翼郎,一说曾任太医.  相似文献   
9.
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丰平  王学江 《北京中医》2000,19(6):52-53
为了从病证结合角度探讨"血瘀证"动物模型,本文利用S180腹水瘤建立小鼠实体瘤,进行血瘀证有关指标检测,评价其作为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意义.同时观察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益气活血汤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65例观察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竭早期表现为心气不足,进而阳气亏虚,气虚血瘀,本虚贯穿疾病的始终,标实为其某一阶段的兼症。采用自拟益气活细汤加减治疗,与对照组(消心痛,利尿剂加抗凝阿斯匹林)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各种症状改善率达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