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8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54篇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服用利培酮、催乳素高于正常值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人组后合用阿立哌唑10mg/d,并维持阿立哌唑和原有利培酮剂量不变治疗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合用阿立哌唑后,血清催乳素下降。结论:阿立哌唑可降低利培酮导致的高催乳素血症。  相似文献   
42.
冯少慧 《医药导报》2012,31(6):728-730
摘要目的探讨曲唑酮对伴发焦虑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伴发焦虑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治疗组加用曲唑酮25~100 mg•d-1,po。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焦虑的严重程度,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精神分裂症的病情程度,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其社会功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第8周末的HAMA总分分别为(15.32±4.13),(17.97±3.54)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分别为(7.32±2.86),(9.10±2.55)分(P<0.05);BPRS总分分别为(32.45±3.33),(34.77±4.63)分(P<0.05);焦虑忧郁因子分分别为(8.48±0.81),(10.90±2.03)分(P<0.01);PSP评分分别为(70.55±5.21),(66.17±6.07)分(P<0.01)。结论曲唑酮治疗伴发焦虑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改善焦虑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病情的改善及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3.
耿磊  王宗琴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0):1164-116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3mg、6mg、9mg、12mg四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口服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Scale,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的第2、4、8周末,四组的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及减分率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末,12mg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3mg组(P<0.05);治疗第8周末,6mg、9mg、12mg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3mg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帕利哌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睡眠障碍、头痛。12mg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它剂量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哌罗匹隆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CCMD-3 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哌罗匹隆与阿立哌唑口服治疗,观察8 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哌罗匹隆组与阿立哌唑组在有效率、PANSS评分和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罗匹隆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均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5.
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健康人群更容易出现代谢综合征,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药物,长期应用可导致患者糖脂代谢异常加剧。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人体营养必需脂肪酸,具有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本文主要对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所致糖脂代谢异常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6.
单相抑郁与双相情感障碍遗传效应及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寻找情感性障碍可能是一组异源性疾病的根据,调查了17例单相抑郁和9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一、二级亲属中的情感性障碍患病率,并对二组亚型的遗传效应及方式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单相抑郁的家族聚集性明显高于双相情感障碍。单相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分别为131.2%和88.9%。单相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都符合多基因遗传,但单相抑郁的遗传率明显高于双相情感障碍,且单相抑郁的二级亲属同病者均集中在母系。提示两者可能属异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47.
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同癔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与迷信巫术相关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  方法 将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41例与社会心理应激诱发的癔症 52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结果 研究组平均发病年龄大于对照组 ,遗传史、文化背景、临床特征均有明显不同。附体体验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附体内容也存有差异。  结论 表明两者属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 ,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作为一类文化相关精神障碍是合理的 ,支持CCMD—Ⅱ—R。  相似文献   
48.
武汉市护士付出-回报失衡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武汉市护士抑郁症状与工作付出回报失衡的关系,为更好地理解护士的职业压力与抑郁的关系、制定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中文版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武汉市3所三甲医院的38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抑郁症状检出率5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付出-低回报和超负荷工作模式、轮班制岗位类别、家庭收入自评低或很低为护士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付出-回报失衡是护士抑郁重要的预测因子;需要减轻护士工作负荷、提高待遇和合理安排轮班,以减少护士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伏隔核壳区(AcbSh)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在吗啡依赖戒断所致厌恶动机中的作用,揭示阿片依赖戒断的厌恶动机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Sprage.Dawley大鼠分为实验组(吗啡+纳洛酮,MN组)与对照组(吗啡+生理盐水,MS组;生理盐水+纳洛酮,sN组),连续6.5d吗啡注射(10mg/kg,bid,IP)一次纳洛酮催瘾(0.3mg/kg,IP),同时搭配条件性位置训练箱建立条件性位置厌恶(CPA)大鼠模型。在立体定位术后3-5d,CPA建立前、后收集AcbSh中的细胞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对透析液中DA及DOPAC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连续6.5d的吗啡注射与纳洛酮一次催瘾搭配,实验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动机,在伴药侧的时间[(230.01±24.76)S]明显缩短,与实验前[(566.04±19.80)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89,P〈0.01)。CPA建立后,MN组AcbSh中DA水平(1.72±0.10)明显升高,与MS组(0.95±0.05)和sN组(0.09±0.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19,P〈0.01);MN组DOPAC水平(1.56±0.07)与MS组(1.19±0.04)、SN组(1.07±0.02)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375,P〈0.01)。结论AcbSh中DA及DOPAC可能参与CPA的建立,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机制可能在物质依赖厌恶动机中起到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0.
高作惠  严峻 《当代医学》2014,(18):132-133
目的:探讨并总结哌罗匹隆与利培酮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寻求更好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用哌罗匹隆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患者的满意度为82.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0%,患者的满意度为75.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罗匹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高,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