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47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63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77篇
  2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心脏生物标志物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是生物标志物大发展的30年。心血管疾病成为人类疾病的首要死因后,心脏生物标志物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作出重要贡献。大量研究证实,有100多种分子物质会影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根据现有资料提示有多种有  相似文献   
32.
33.
<正>左心室游离壁局部膨出是临床较常见的心脏形态学异常,可由多种先天性和获得性病变引起,最常见的是真性室壁瘤,其他如假性室壁瘤、双腔左心室、左心室憩室、心室疝也可有类似表现,有时也需要与心包疾病鉴别。另一方面,同一性质的病变可能由多种疾病导致,例如,真性室壁瘤不  相似文献   
34.
<正>近50年来,应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植入型心脏电生理装置(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指征不断扩展,植入数量持续增多。同时,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文献报道,美国起搏  相似文献   
35.
应对慢病的严峻挑战,需要弥合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裂痕,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伟大转折。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更多的医生能改变理念和行为,和疾控中心、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战友们'并肩战斗在慢病预防控制的最前线。在此,我想给大家讲讲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三位医生的故事。第一位是吴英恺教授。吴英恺教授年轻时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解放后相继创办了解放军胸科医院。  相似文献   
36.
既往心肌梗死、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16项二级预防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约1/5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并发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血管性死亡),相当于每1 000例患者非致命性事件发生率每年绝对减少10~20例次,以及有较小但明确的血管性死亡降低;与这些收益相反,有颅外大出血并发症20~50倍的相对增加但较小的绝对增加(主要胃肠道出血),这取决于患者  相似文献   
37.
目的为进一步理解T波和U波的关系及U波在长QT综合征(LQTS)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对11例LQTS患者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LCSD)手术,评价其手术前后及跟踪期间ECG上U波和T波变化。结果术后QTc(校正的QT间期:从0.50±0.05s到0.47±0.03s,P=0.02)、QTp(从QRS波起始到T波顶点的时间间隔:0.37±0.07s到0.33±0.06s,P=0.041)和QTpc(校正的QTp:从0.37±0.07s到0.34±0.05s,P=0.006)均显著缩短。同时QU间期(从QRS波起始到U波结束)、QUc(校正的QU间期)、QUp(从QRS波起始到U波顶点的时间间隔)、QUpc(校正的QUp)却无显著改变。TpTe(同一导联上T波顶点到T波结束点的时间间隔)无显著变化,但TpTe-max(12导联中最早的T波顶点到最晚的T波结束点的时间间隔,代表跨壁复极离散度:0.21±0.09s到0.18±0.07s,P=0.02)显著降低。U波幅度、T波幅度及U/T幅度比值均无显著变化,但TpUp(T波顶点到U波顶点的时间间隔:0.16±0.06s到0.19±0.05s,P=0.041)显著增加。手术后2天内,多数患者U波更明显并叠加于T波之上形成T-U融合现象;但随后融合程度逐渐减轻。结论LQTS患者的U波与T波具有不同的起源机制,因此在诊断LQTS测量QT间期时不应包含U波。  相似文献   
38.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和公布,其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均应遵照使用,在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于2005年正式启动本学科医学名词审定工作、在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初稿业已完成并进入广泛征求意见阶段一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本刊将分批刊登初步审定的名词,谨供广大读者参考,并请各位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不断提高本专业医学名词统一与规范化工作的水平,早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年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现状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初次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接受随访的1203名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术后1年抗血小板治疗用药情况、影响因素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1年,服用抗血小板治疗完全依从的患者有599名(49.8%),101名(8.4%)患者则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大多数患者停药是自认为没必要和害怕副作用。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与年龄(OR=1.027,95%C/:1.005~1.048)、受教育程度(OR=4.206,95%C/:1.064~16.625)和合并疾病数量相关(OR=0.653,95%CI:O.450~0.947)。术后不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与PCI术后发生MACE相关(OR=0.203,95%C/:0.117—0.354)。结论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不良,不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是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高脂血症的人群十分普遍.高脂血症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多种疾病.血脂检查是平时体检化验中的常规项目,但正确调脂不是只盯着化验单那么简单.看血脂化验单,这些误区你有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