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心脏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老年非瓣膜心脏病房颤或无房颤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小板膜上活化糖蛋白IIb/IIIa复合物(glycoprotein IIb/IIIa complex, GPIIb/IIIa)和糖蛋白Ib(glycoprotein Ib, GPIb)水平.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结果老年非瓣膜心脏病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GPIIb/IIIa荧光阳性率为9.23%(0.66%~73.89%),显著高于无房颤患者的2.61%(0.58%~17.33%)及健康老年组1.71%(0.45%~6.11%),(均为P<0.01).而老年非瓣膜心脏病房颤患者的GPIb荧光阳性率为(93.66±3.66)%,明显低于无房颤组的(96.65±2.10)%及健康老年组(97.88±1.89)%(均为P<0.01).此外,房颤患者的MPV水平也显著高于无房颤患者及健康老年人(P<0.05). 结论老年非瓣膜心脏病房颤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高及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这些异常改变可能与老年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形成及血栓或栓塞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12例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患者持续24小时静脉滴入小剂量的硝酸甘油,观察用药前后不同的时间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压、心率及临床效应.结果显示:静脉滴入硝酸某油半小时后检查发现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被显著地抑制,此抑制效应持续20小时,24小时后硝酸甘油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消失.用药前后心率及血压无显著性改变.此结果说明静脉滴入小剂量的硝酸甘油对冠心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但连续用药24小时此抑制效应消失,即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产生了耐药.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内容,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循证医学的新证据,对心衰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埋藏式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和处理要点进行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4.
5.
血小板微颗粒(PMP)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抗血小板约物、降糖药物和调脂药对PMP水平均有影响。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降低PMP的机制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合酶有关,也可能与服药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6.
胸前导联ST段广泛抬高的Brugada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34岁。因持续性心悸、胸闷 2h ,晕厥 1次 ,于2 0 0 3年 3月 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晨 7时 30分在坐车中突感心悸、胸闷 ,伴头晕、黑、手足冰冷 ,无恶心、呕吐、大汗及视物旋转 ;约 2~ 3min ,大叫一声后晕厥 ,双眼上翻 ,意识丧失 ,无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同事给予胸外按压约 5~ 6min后清醒 ,仍感心慌、胸闷 ,急送入我院急诊科。测血压 12 0 / 80mmHg(1mmHg=0 .133kPa) ,心率 76次 /min ,律不齐 ,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 (室早 )二联律 ,STⅠ、Ⅱ、aVL、aVF、V2 6下凹形抬高约 1~ 4mm(图 1) ,以“心原性晕厥”收…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类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或终末期表现,其发生率高、预后差,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长期以来,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包括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剂以及近年来使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药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然而,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8.
<正> 心脏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Katy等提出下列诊断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标准:(1)血压低、脉搏细弱;(2)皮肤苍白,四肢发凉;(3)心脏指数(CI)<2.0升/分/米~2;(4)少尿;(5)混合静脉血氧分压<30毫米汞柱。其中,少尿尤为重要,在无肾功能不全时,术后最初6小时尿量<60毫升/小时(儿童1.5毫升/公斤/小时)继之,尿量<30毫升/小时(儿童1.0毫升/公斤/小时),提示存在血液动力学异常。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调整容量负荷、改善心肌收缩力、降低后负荷、纠正心律失常、矫正酸碱及电解质失调以及机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与内皮细胞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关系,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25例,窦性心律组(窦律组)35例,通过竞争性酶联免疫(ELASA)分析定量测定两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及房颤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房颤组血清vWF水平(1945.2±111.3)g/L高于窦律组(1862.3±10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后,血清vWF水平下降至(1758.3±152.4)g/L,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房颤组与窦律组[分别为(24.32±9.21)g/L与(24.68±11.70)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下降至(21.05±8.94)g/L,但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WF与可溶性P选择素无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008,P>0.05).结论 房颤患者血清vWF水平较窦性心律者升高,提示存在心血管内皮损伤.服用阿替洛尔后,房颤患者血清vWF水平下降,提示阿替洛尔用于房颤患者除能有效控制心室率外,还可能具有内皮保护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serum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and soluble Pselect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 and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beta-blocker treatment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platelet activation in NVAF patients. Methods The 25 subjects, 17 males and 8 females, with persistent NVAF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50%, were enrolled in NVAF group. Those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omyopathy or hyperthyroidism were excluded. Another 35 subjects with sinus rhythm were as control (age,gender and LVEF matched with NVAF group, and with simila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erum vWF and soluble P-selectin levels were tes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The serum vWF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VAF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1945.2±111.3) g/L vs. (1862.3±101.6) g/L,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soluble P-selectin level between NVAF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4.32±9.21) g/L vs. (24.68±11.70) g/L, P>0. 05].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beta-blocker, a down-regulation was found in serum vWF level [(1758. 3±152. 4) g/L, P<0. 01], but not in soluble P-selectin level [(21.05±8. 94) g/L, P>0. 05]. T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level of vWF and soluble P-selectin (r=-0.008,P>0. 05). Conclusions High serum level of vWF is found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NVAF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indicating endothelial damage/dysfunction in those patient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beta-blocker, serum level of vWF drops dramatically in NVAF patients, indicating possible endothelial function protection of beta-blocker.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75岁。14个月前因活动后胸闷、气短、阵发性喘憋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三支血管病变,因病变弥漫未行介入治疗,予以抗血小板聚集、降压、扩张血管等治疗,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23mmol/L,给予辛伐他汀20mg每晚口服,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坚持每晚服用辛伐他汀20mg,3个月后改为每晚服用普伐他汀10mg。10天前患者出现劳累后胸闷、心悸、右下肢乏力、酸痛,4天前肌酸激酶(CK)为639U/L,于2006年6月5日再次入院。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1年前患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