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中应用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采用TIL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10例应用3D打印模板导航置钉的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一般情况相似的1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下肢无临床表现侧在3D打印模板导航下置入螺钉(模板侧),下肢有临床表现侧切开后经Wiltse入路顺导针置入螺钉(穿刺侧);对照组采用传统徒手法置入椎弓根螺钉。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时间及次数、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模板侧透视时间及次数少于穿刺侧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刺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2级螺钉,对照组2级螺钉有4枚。0级螺钉比例,试验组两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3D打印模板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应用于T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可行的。虽然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皮肤移动、体位变化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但仍是一种新的、可选择的微创置钉技术。  相似文献   
3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9):1771-1776
[目的]探讨腰椎布氏菌性脊椎炎病变椎间盘不同时期病理特点。[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3月,88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男72例,女16例,年龄40~68岁,平均52.6岁。76例行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2例行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术。术前收集X线片、CT及MRI等影像资料,术中收集病变椎间盘,采用HE和Gimesa染色进行病理观察。[结果]X线片及CT显示88例患者椎间盘均可见炎性改变,其中椎间盘破坏者84例,12例表现为早期椎间隙正常或轻度变窄,多为1~2个临近椎体终板及终板下局灶性骨质毁坏;76例表现为中晚期椎间隙明显变窄,可累及大部分甚至整个椎体,表现为空洞、破坏、硬化、增生。MRI显示12例早期病变椎间盘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不均匀混杂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76例中晚期病变椎间盘T1WI呈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病理结果示88例病变椎间盘均可见布鲁氏菌Gimesa染色阳性;HE染色发现早期病变椎间盘大量炎症细胞增殖,包含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中晚期病变椎间盘纤维组织广泛增生。[结论]腰椎布氏菌性脊椎炎病变椎间盘不同时期病理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65岁)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67.9±2.4岁(65~73岁),病程10.8±2.7个月(7~16个月),14例有接触牛羊史,3例有生食牛羊肉史,2例有食用牛奶或羊奶史,均有腰背部疼痛,其中3例伴发热,16例伴下肢疼痛/麻木;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C级9例,D级7例,E级3例。影像学检查病变节段为L1-2 1例,L2-3 1例,L3-4 7例,L4-5 7例,L5-S1 1例,L1-2+L5-S1 1例,L3-S1 1例;所有患者脊柱病变节段椎间隙均狭窄,其中18例有病变节段腰椎不稳,17例有椎前鸟嘴样骨刺,17例表现为“花边椎”,16例有硬膜外脓肿,3例有腰大肌脓肿。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0...  相似文献   
3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7):1579-1584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最常见的并发症,HIV阳性患者因自身因素和其他感染相关因素更容易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问题,成为威胁HIV阳性患者健康问题的又一危险因素。研究表明,HIV阳性患者骨科疾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骨科疾病患者,但目前关于HIV阳性患者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研究并未取得明显的进展,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防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脊柱、创伤、关节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HIV患者骨科疾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腰椎滑脱外科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6例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46~68岁,平均(59.2±6.5)岁,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复位、减压、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为(25.0±8.1)个月。记录手术后滑脱复位率、复位丢失率、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手术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自主生活能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8.0(8.0,8.8)]分降至术后2周[2.0(1.3,2.0)]分及术后1年[0.0(0.0,1.0)]分。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1.8±3.6)分升至术后2周平均(18.6±2.3)分及术后1年平均(23.6±2.7)分。ODI指数由术前平均(88.5±5.6)%降至术后2周平均(35.7±3.1)%及术后1年平均(9.3±5.7)%。ESR由术前[35.5(14.5,43.0)]mm/h降至术后2周平均(12.9±5.3)mm/h及术后1年平均(9.2±3.6)mm/h。CRP由术前平均(20.3±10.2)mg/L降至术后2周平均(7.6±3.1)mg/L及术后1年平均(3.5±1.7)mg/L。术后2周及术后1年,VAS、JOA、ODI、ESR、CRP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术后1年,VAS、JOA、ODI、ESR、CRP与术后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后2周滑脱复位率平均为(91.2±6.7)%,术后1年复位丢失率为[8.0(5.0,9.8)]%。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且无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复位、减压、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腰椎滑脱可行,通过重建脊柱稳定性来缓解患者疼痛、治愈病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6.
37.
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特征是异位骨形成替代韧带组织[1-2]。OPLL在亚洲人中的发生率高于欧洲人和美国人,有报道[3]显示,OPLL在日本的发生率为1.9%~4.3%,在中国为0.44%~8.92%。目前OPLL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其发生过程中均起作用。既往研究[4-9]表明,遗传因素是OPLL的主要因素,并且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BMP结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A(BMPR-ⅠA)、BMPR-ⅠB和BMPR-Ⅱ,通过Smad信号转导通路刺激成骨细胞分化[10-11]。BMPR-ⅠA是BMPR家族的一种亚型,在BMP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12-14]。既往研究[10]表明,BMPR-ⅠA在异位骨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BMPR-ⅠA在OPLL发展中的作用,评估其是否为OPLL的易感基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疼痛性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止痛效果和对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45例85椎(T4-L4),年龄53~86岁(平均71岁),有症状的节段均做MRI证实.手术后当天和术后随访分别进行疼痛得分VAS(visual ana...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布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药学监护内容,为临床药师的药学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以2017年5月-2017年12月某院骨科收治的30例布氏菌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跟踪服务方法,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监护围手术期药物不良反应(ADR)和相互作用(DDI)。结果:3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25~69岁,平均(53.63±10.39)岁;入院前病程20 d~14个月,病程中位时间为3个月;17例患者有明确的牛羊接触史;临床药师发现药物不良反应(ADR)17人次(肠道菌群失调8人次,药物性肝损伤8人次,左氧氟沙星导致精神异常1人次),药物相互作用(DDI)31人次(利福平与奥美拉唑14人次,利福平与氟康唑6人次,利福平与硝苯地平2人次,利福平与酒石酸美托洛尔2人次,利福平与利伐沙班1人次,利福平与多西环素1人次,多西环素与琥珀酸亚铁3人次,多西环素与铝镁加混悬液1人次,多西环素与卡马西平1人次),并提出停药和/或合理的治疗方案。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宣教、用药教育、ADR和DDI为切入点,开展个体化药学服务,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0.
一、概述自2019年12月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以来,疫情已迅速蔓延至全国[1-2]。经科学家研究证实这种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它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 nm[3-5]。WHO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6],此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WHO命名为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