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36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274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23篇
  5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磷脂转运蛋白(PLTP)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新发房颤(POAF)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接受单独CABG手术的所有病人中,选取40例发生POAF的病人为AF组,未发生POAF的病人40例,为SR组。测量两组病人术前血浆中PLTP水平,评价其与POAF的相关性与其对POAF的诊断价值。结果 AF组PLTP水平(1.5±1.5) mg/mL显著低于SR组 (2.6±1.6) mg/mL(P=0.004);在矫正POAF发生的相关变量后,PLTP仍与POAF独立相关;ROC分析显示PLTP诊断POA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P<0.001),其临界值为0.43 mg/mL。结论 发生CABG术后POAF的病人血浆中PLTP水平较未发生病人为低;术前血浆中PLTP水平与CABG术后POAF的发生独立相关,且可能为POAF发生的可靠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2.
彭影  吴昊  叶桂萍  赵婷婷  彭程 《安徽医药》2019,40(7):759-761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与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Ⅲ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Ⅲ型C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经阴道治疗,观察组予以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子宫切除。结论 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治疗Ⅲ型CSP,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0月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的不良反应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可疑药物、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转归等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04例,上报者以药师为主导,男女比例为2.35:1;涉及药品13类,46种,以抗肿瘤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最多,40例(38.46%);排名前3位药物的分别为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13例)、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9例)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9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7 d,共59例(56.73%);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0 ≤ PLT ≤ 5×109/L)共14例,其中以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最多(4例);当PLT ≤ 20×109/L时,患者发生出血概率明显高于PLT>20×109/L(P<0.05)。COPD和联用≥ 2种致DITP药物是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血小板减少,临床上仅停药处理的有45例,其次治疗药物选择重组人白介素-11(25例)和输注血小板(21例)较多。结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较多,临床上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要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和监测血小板计数,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安徽省各级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现状及药品目录的共同性。方法:从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上随机抽取9家三级医疗机构、10家二级医疗机构、20家一级医疗机构2018年的药品采购数据,采用R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从药理学分类来看,安徽省一级医疗机构药品结构与二、三级医疗机构差异较大,而二、三级医疗机构药品结构相似;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和金额占比均随医疗机构级别的升高而降低,国家医保药物与之趋势相同;进口药品的品种和金额占比均随医疗机构级别的升高而增加。2018年采购数据显示,各级医疗机构院均药品数分别为241,405,802种,而同级医疗机构相同药品数仅分别为20,19,186种;39家样本医疗机构共有药品数仅8种。结论:各级医疗机构药品共同性小,不利于分级诊疗中患者转诊用药的上下衔接。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建立测定利奈唑胺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采用Syncronis C18柱(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2%磷酸)=27∶73;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 ℃。结果:利奈唑胺在脑脊液浓度为0.2~40 μg/mL范围内浓度和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为As=0.553 9C-0.019 3(r=0.999 9,n=5)。最低定量限、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的日内和日间变异RSD均<9%,准确度范围为99%~112%,提取回收率在85%~107%。稳定性考察RSD<8%。结论:该方法准确性高、灵敏度好且操作简便,适用于监测利奈唑胺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的浓度,进而为利奈唑胺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中南药学》2019,(10):1793-1797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以下简称"某院")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评价,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同时探索一种妇产科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住院患者中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诊断、手术情况、常见危险因素、用药前后辅助检查情况以及用药情况,并通过用药合理性评价表来评价抗凝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根据合理性评价标准对19例病例进行评价,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为药物选择不合理4例(21.05%)、用法用量不合理9例(47.37%)、监测指标不合理4例(21.05%)、用药疗程不合理13例(68.42%)、更换药物不合理5例(26.32%)。结论妇科抗凝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妇产科临床药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开展知识宣教、用药建议、医嘱审核、处方点评等方式提高抗凝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也可通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开展用药教育、定期随访等工作体现药师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颅内段狭窄性病变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单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90例,根据头颈部CTA或DSA结果分为轻度狭窄25例、中度狭窄37例及重度狭窄2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V2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流阻力指数(RI)、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PV),计算椎动脉血流量(Q),分析PSV、EDV、RI、Q与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PSV、EDV、RI、Q对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中、重度狭窄患者PSV、EDV、Q均低于轻度狭窄患者,且重度狭窄患者低于中度狭窄患者(均P0.05);中、重度狭窄患者RI均高于轻度狭窄患者,且重度狭窄患者高于中度狭窄患者(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SV与轻、中、重度狭窄均呈中度负相关(r=-0.613、-0.607、-0.621,均P0.05);EDV与轻、中度狭窄均呈中度负相关(r=-0.617、-0.601,均P0.05),与重度狭窄呈高度负相关(r=-0.828,P=0.001);RI与轻、中、重度狭窄均呈中度正相关(r=0.527、0.604、0.753,均P0.05);Q与轻、中度狭窄均呈中度负相关(r=-0.609、-0.624,均P0.05),与重度狭窄呈高度负相关(r=-0.81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SV、EDV、RI、Q联合诊断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AUC为0.893(95%CI:0.821~0.965),敏感性为92.8%,特异性为96.7%,高于各参数单独应用的诊断效能。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颅内段狭窄均有一定相关,PSV、EDV、RI、Q联合诊断颅内段狭窄性病变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COVID-19)肺炎与肿瘤放化疗所致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caused by chemoradiotherapy,IP-CRT)的不同时期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院区2020年1—3月确诊的73例COVID-19感染患者(COVID-19组)及肿瘤院区2019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44例IP-CRT(IP-CRT组)的动态胸部CT资料,评估内容包括:病灶分布、范围、形态、密度、主要征象及伴随征象。结果:①初次阳性胸部CT检查分析显示,两组均以多发、双肺、多肺段受累、多形态共存及磨玻璃密度为主,且均可见条索影、细网格影、"铺路石"征、支气管改变及胸膜增厚(P0.05);COVID-19肺炎病灶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周边区域,可伴"晕/反晕"征及血管改变,"空洞/空泡"征、胸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在IP-CRT更常见(P0.05)。②临床进展期COVID-19肺炎主要表现为小片状影融合成大片状、伴实变病灶、"铺路石"征;IP-CRT发生的部位和表现形式多样。③临床恢复期分析显示COVID-19肺炎可形成"树上挂网"征,随时间后延纤维化条索影可吸收;IP-CRT所致的纤维化条索影多永久存在,伴随胸腔积液量减少、淋巴结大小恢复(P0.05)。结论:胸部CT检查对COVID-19肺炎与IP-CRT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心理脱离在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提供新思路。方法 2019年1月-3月对安徽省20所公立医院284名急诊科护士以心理脱离量表、情绪劳动量表、工作投入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23.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安徽省急诊科护士心理脱离、情绪劳动、工作投入水平并探讨三者间关系。结果急诊科护士心理脱离、情绪劳动、工作投入得分分别为(7.98±3.19)分、(53.05±11.30)分、(62.62±19.30)分。心理脱离、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三者之间两两均呈正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良好,心理脱离在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β=0.054)。结论情绪劳动中的深层扮演与情绪表达要求维度和心理脱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水平,心理脱离在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中起部分中介效应。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情绪劳动培训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心理脱离水平,以促进其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