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CT靶重建技术分析肺腺癌的图像特征与脏层胸膜侵犯(VPI)的关系。方法收集16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最大径≤3 cm的肺腺癌资料,根据肺癌TNM国际分类新标准肿瘤对胸膜的侵犯程度分类,将PL1、PL2归为脏层VPI阳性组,PL0归为VPI阴性组。在CT靶重建图像下分析肺腺癌与毗邻脏层胸膜的关系。结果结节与脏层胸膜关系分为下列五种类型:结节与胸膜无任何关系41例,结节与胸膜间1条或多条线样影相连,相应胸膜无凹陷征象26例,结节与胸膜间1条或多条线样影相连,伴有胸膜凹陷37例,结节与胸膜相贴,瘤胸贴面为磨玻璃密度8例,结节与胸膜相贴,瘤胸贴面为实性密度50例。VPI阳性组在年龄、性别及结节最大径与VPI阴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PI阳性组结节至胸膜的最短距离明显大于VPI阴性组(P < 0.01)。结节与胸膜关系分类在脏层VPI阳性组与VPI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伴有胸膜凹陷以及胸膜贴面为实性的肺腺癌更易发生VPI。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及MRI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同步放化疗(CCRT)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CCRT并持续随访的111例ⅠB‐Ⅳ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所有患者疗前原发灶的IVIM‐DWI定量参数(ADC、D、D*、f值)及疗前、疗后T2WI序列的3D纹理特征,并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纹理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LACC患者CCR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结果 外照射剂量、f值、疗前Rad‐score及疗后Rad‐score是宫颈癌CCRT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HR=0.204、3.253、2.544、7.576)并共同组成列线图模型。模型预测1、3、5年无病生存(DFS)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0.888和0.916,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59、0.903和0.867。决策曲线表明,相较于其他模型,列线图具有更高的临床净收益,临床影响曲线进一步直观地展现了模型的预测精度。结论 基于IVIM‐DWI及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对预测LACC患者CCRT后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急性脑缺血后,局部脑组织发生一系列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改变。CT灌注成像技术,特别是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功能成像技术,不仅能在急性期对缺血病灶进行定位,而且能定量评估脑梗死前期以低灌注为特征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并区分脑梗死与半暗带,为临床干预性治疗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COVID-19)肺炎与肿瘤放化疗所致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caused by chemoradiotherapy,IP-CRT)的不同时期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院区2020年1—3月确诊的73例COVID-19感染患者(COVID-19组)及肿瘤院区2019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44例IP-CRT(IP-CRT组)的动态胸部CT资料,评估内容包括:病灶分布、范围、形态、密度、主要征象及伴随征象。结果:①初次阳性胸部CT检查分析显示,两组均以多发、双肺、多肺段受累、多形态共存及磨玻璃密度为主,且均可见条索影、细网格影、"铺路石"征、支气管改变及胸膜增厚(P0.05);COVID-19肺炎病灶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周边区域,可伴"晕/反晕"征及血管改变,"空洞/空泡"征、胸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在IP-CRT更常见(P0.05)。②临床进展期COVID-19肺炎主要表现为小片状影融合成大片状、伴实变病灶、"铺路石"征;IP-CRT发生的部位和表现形式多样。③临床恢复期分析显示COVID-19肺炎可形成"树上挂网"征,随时间后延纤维化条索影可吸收;IP-CRT所致的纤维化条索影多永久存在,伴随胸腔积液量减少、淋巴结大小恢复(P0.05)。结论:胸部CT检查对COVID-19肺炎与IP-CRT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度局灶性脑缺血状态下大鼠顶叶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过程,探讨NOS阳性神经元表达与脑血流量的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1、6、24 h组.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测量脑血流量,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法,观察脑血流量低于20%正常值时顶叶皮质NO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1 h组顶叶皮质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及缺血1 h组比较,缺血6 h组顶叶皮质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及缺血1 h组比较,缺血24 h组顶叶皮质NOS阳性神经元数量进一步减少并几乎消失,与脑缺血6 h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当血流量仅轻度下降时,顶叶皮质NOS阳性神经元表达并无明显变化.结论:缺血侧脑血流量低于正常值20%时,顶叶皮质NOS阳性神经元在缺血1 h时显著增加,缺血6、 24 h急剧减少;缺血后NOS阳性神经元表达,不仅与缺血持续时间有关,还与缺血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技术对腹部恶性肿瘤细小供血动脉CTA图像质量优化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能谱CT检查的32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资料,采用能谱CT扫描技术行腹部平扫及3期动态增强扫描,分别采用140 kVp混合能量、66 keV单能量和最佳单能量3组模式重建显示肿瘤微小供血动脉.数据采集完成后直接获得140 kVp和70 keV单能量图像,再通过AW4.5工作站GSI Viewer软件得到66 keV和最佳单能量图,比较140 kVp混合能量、66 keV单能量和最佳单能量3组肿瘤供血动脉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其图像质量评分,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最佳单能量组、66 keV单能量组、140 kVp混合能量组肿瘤细小供血动脉的CNR分别是21.70±9.74、16.63±7.60和9.85 ±6.76,SNR分别为35.05±17.75、26.77±11.51和16.32±9.50,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8±0.40、3.55±0.57和2.75±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11、15.73和116.01,P值均<0.01),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最佳单能量组CNR、SNR和主观评分优于66 keV单能量组和140 kVp混合能量组.结论 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能够优化腹部恶性肿瘤细小供血动脉的CTA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及MRI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同步放化疗(CCRT)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CCRT并持续随访的111例ⅠB-Ⅳ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所有患者疗前原发灶的IVIM-DWI定量参数(ADC、D、D*、f值)及疗前、疗后T_(2)WI序列的3D纹理特征,并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纹理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LACC患者CCR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结果外照射剂量、f值、疗前Rad-score及疗后Rad-score是宫颈癌CCRT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HR=0.204、3.253、2.544、7.576)并共同组成列线图模型。模型预测1、3、5年无病生存(DFS)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0.888和0.916,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59、0.903和0.867。决策曲线表明,相较于其他模型,列线图具有更高的临床净收益,临床影响曲线进一步直观地展现了模型的预测精度。结论基于IVIM-DWI及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对预测LACC患者CCRT后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脑血吸虫肉芽肿在血吸虫流行区并不少见,但因其临床和CT表现缺乏特征性,多误诊为脑肿瘤。现就我院自引进CT以来,CT诊断脑血吸虫性肉芽肿10例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5—52岁,平均28.2岁。临床表现:单瘫4例,癫痫3例,癫痫合并单瘫2例,头痛、呕吐等典型颅高压症状者1例。10例中,经药物诊断性治疗确诊4例,CT提示诊断2例,误诊4例,多误诊为胶质瘤与脑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度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尾壳核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过程,为脑缺血的发病机理研究提供解剖形态学依据.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2)假手术组;(3)脑缺血1h组;(4)脑缺血6 h组;(5)脑缺血24 h组.每组8只大鼠(n=8).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测量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法,观察脑缺血后NOS表达规律及其演变过程.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尾壳核NOS阳性神经元平均细胞数为(16.63±2.07)个/mm2.缺血1 h 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平均数为(21.63±1.30)个/mm2,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6 h 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下降,均数是(1.63±1.06)个/mm2,与对照组及缺血1 h组比较,缺血侧NOS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24 h NOS阳性神经元数量进一步减少并几乎消失,均数为(0.50±0.53)个/mm2.结论 CT灌注成像有利于观察脑缺血后NOS阳性神经元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