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图表比较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表比较教学法作为微生物学教学的直观教学手段在本科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协调统一。有利于反映各知识层面的内在联系,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茶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EGCG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症、抗衰老、抗肥胖、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护、免疫调节、神经保护等生物学功能。本文主要归纳了EGCG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中的潜在作用,在耐药细菌感染中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期为EGCG在抗感染药物开发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鼠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体系的变化。方法:利用改良的自由落体装置建立小鼠TBI模型,使用亚甲基蓝法检测血浆及脑组织中内源性H2S浓度。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内源性H2S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beta-synthase,CBS)在小鼠TBI后不同时间(1 h、6 h、12 h、1 d、2 d、3 d、7 d)的表达变化。结果 :脑组织内源性H2S浓度在小鼠TBI血清、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中变化趋势一致,呈先降低后升高。TBI后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CBS表达随着外伤时程的延长逐渐降低。结论:内源性H2S在TBI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初发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ICOS和ICOS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的方法,检测85例初发RA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OS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比较15例初诊RA患者治疗前后ICOS和ICOSL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ICOS/ICOSL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OS表达显著增高[(7.08±4.72)%vs(3.01±1.39)%,P0.0001]。RA患者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5.77±3.45)%vs(3.64±1.43)%,P0.05]和CD19+B细胞[(5.78±4.52)%vs(3.97±1.63)%,P0.05]表面ICOSL的表达均高于HC。活动期的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ICOSL表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5.45±3.50)%vs(4.04±1.55)%,P=0.036]、[(6.59±5.74)%vs(5.63±4.30)%,P=0.016],治疗后CD4+T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均显著下降[(3.33±0.31)%vs(5.56±1.11)%,P=0.076]、[(5.12±1.23)%vs(9.99±2.02)%,P=0.045]、[(3.74±0.57)%vs(8.62±1.77)%,P=0.011]。结论: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ICOS和ICOSL异常高表达,且与疾病活动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提示ICOS/ICOSL信号通路可能参与RA免疫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miR-31调控胰腺癌Panc-1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设计制备miR-31特异性表达抑制序列,将不同含量的miR-31抑制序列转染Panc-1细胞,通过活细胞工作站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效率。miR-31抑制序列转染Panc-1细胞为miR-31抑制组,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miR-31靶基因,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检测miR-31靶蛋白的变化。结果:miR-31抑制序列量为5μL时,转染效率达到90.6%;荧光定量PCR显示,miR-31抑制组的miR-31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降低了5倍(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31抑制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下降(P<0.05);生物信息学筛选出3个靶基因,分别是PRKC-ε、Rho BTB1、SATB2。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31抑制组Rho BTB1升高最为明显。结论:抑制miR-31的表达能够降低Panc-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Rho BTB1蛋白的表达可能在miR-31调控Panc-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75-117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KI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86.7%(26/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3%(P<0.05);少尿型AKI患者少尿期、多尿期持续时间、Scr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Scr、Ccr恢复情况不同时期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第28天观察组尿渗透压显著高于对照组、β2-M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前列地尔对AKI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对改善肾功能方面具有积极治疗作用,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探讨MDSC的数量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其中12例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20份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分析HLA-DR-CD33+CD11b+MDSC的数量,采用One-way ANOVA和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t检验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MDSC的数量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和健康志愿者相比,初诊胃癌患者外周血MDSC数量增加(P0.01);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MDSC在同一病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复发/转移组患者外周血MDSC的数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HLA-DR-CD33+CD11b+MDSC高表达负性协同刺激分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结论 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M_(2.5)染毒对心肌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P19畸胎瘤干细胞,建立体外心肌定向分化模型,MTT法检测PM_(2.5)染毒对P19细胞毒性,PM_(2.5)染毒浓度为0、1、10、100 mg/L,选择未产生明显细胞毒性的10 mg/L PM_(2.5)于P19细胞未分化时期染毒48 h后启动分化。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分化期OCT4、ISL-1、MLC2V的表达变化(OCT4、ISL-1、MLC2V分别为干细胞全能性阶段、心肌前体期、成熟心肌期标志基因),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心肌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效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_(2.5)组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分化各阶段的标志物表达异常:OCT4在未分化时期表达降低约80%(P0.01),分化启动后反而增高(P0.05);ISL-1于心肌前体期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59%(P0.01);MLC2V于成熟细胞期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39%(P0.01)。成熟心肌cTNT表达比例由对照组的61%下降到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分化早期染毒PM_(2.5),可阻碍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大鼠Smad3基因小干扰RNA的表达质粒,为肝纤维化RNAi介导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利用互联网资源针对Smad3基因设计并合成三条可能的小干扰RNA,脂质体瞬时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RT-PCR检测Smad3基因的表达情况。然后将这三条小干扰RNA插入到RNA干扰载体pRNAT-U6.1/Neo中,构建成三条干扰载体并测序。结果 RT-PCR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Smad3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结论重组质粒pRNAT-SiSmad3的成功构建,为后续的Smad3基因下调实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PCR扩增得到新基因ZNFD(Znf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构建pET32a-ZNFD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蛋白表达及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PCR的方法克隆新基因ZNFD,选取部分抗原免疫原性较高的部分ORF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利用大肠杆菌Rosetta-gami(DE3)表达系统表达ZNFD融合蛋白。纯化目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琼脂糖双向扩散实验和Western blot鉴定其效价和特异性。结果:经测序鉴定已成功克隆ZNFD基因。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ZNFD,在大肠杆菌Rosetta-gami(DE3)中使用IPTG诱导表达,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 kD的融合蛋白。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免疫特异性。结论:得到纯化的ZNFD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达到了一定的效价,且具有高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ZNFD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