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9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1,25-(OH)2D3对1型糖尿病(T1DM)小鼠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 mg/kg STZ腹腔注射C57BL/6小鼠连续5 d建立T1DM模型,5μg/kg 1,25-(OH)2D3隔日腹腔注射,监测血糖、体质量、饮水及饲料消耗,分析各脏器的病理及超微结构。结果 1,25-(OH)2D3治疗14 d后,T1DM小鼠的血糖、饮食、饮水量显著下降(均P〈0.05);1,25-(OH)2D3可减轻胰岛炎症状及各脏器的超微结构病变,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并在胰腺中可见典型自噬现象。结论 1,25-(OH)2D3可诱导胰腺细胞的自噬,同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减轻T1DM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1型糖尿病(T1DM)小鼠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40mg/kg的STZ腹腔注射C57BL/6小鼠连续5d建立T1DM模型,正常和T1DM小鼠按2mg/kg腹腔注射RAPA连续两周。监测血糖、体重、进食量和饮水量;观测胰岛炎、主要脏器的超微结构和凋亡和自噬的发生;检测脾脏Th1/Th2分群和调节性T细胞。结果RAPA对正常小鼠一般特性及主要脏器的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但可使T1DM小鼠血糖升高、体重下降、采食和饮水量增加(P〈0.05),并加重其胰岛炎程度;诱导其胰腺、肾脏、脾脏和胸腺细胞自噬或凋亡,并使LC3、Beclin1、Caspase-3的表达增加;减少正常和T1DM小鼠的Th1细胞,增加Th2细胞,并上调CD4^+CD25%+T细胞的数量。结论RAPA既可诱导免疫耐受,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又可通过自噬直接破坏胰岛从而加重T1DM代谢紊乱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肿瘤化疗的药物反应和毒性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这种差异往往是由于药物代谢酶或受体表达在遗传上发生了变化。遗传多态性对药代动力学有重要的影响 ,它使一部分个体的毒性反应明显 ,而对另一部分病人则达不到理想治疗效果。本文对硫嘌呤甲基转移酶 (TPMT)、细胞色素氧化酶 (CYP4 5 0 )、双氢嘧啶脱氢酶 (DPD)、尿甘二磷酸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作了详细的综述 ,并阐明了其多态性对肿瘤化疗效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M_(2.5)染毒对心肌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P19畸胎瘤干细胞,建立体外心肌定向分化模型,MTT法检测PM_(2.5)染毒对P19细胞毒性,PM_(2.5)染毒浓度为0、1、10、100 mg/L,选择未产生明显细胞毒性的10 mg/L PM_(2.5)于P19细胞未分化时期染毒48 h后启动分化。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分化期OCT4、ISL-1、MLC2V的表达变化(OCT4、ISL-1、MLC2V分别为干细胞全能性阶段、心肌前体期、成熟心肌期标志基因),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心肌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效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_(2.5)组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分化各阶段的标志物表达异常:OCT4在未分化时期表达降低约80%(P0.01),分化启动后反而增高(P0.05);ISL-1于心肌前体期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59%(P0.01);MLC2V于成熟细胞期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39%(P0.01)。成熟心肌cTNT表达比例由对照组的61%下降到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分化早期染毒PM_(2.5),可阻碍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光照对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及褪黑素膜受体基因(mt1和mt2)表达的影响,为生物钟应用于临床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将10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全黑暗和光照-黑暗交替(12:12)条件下饲养.6周后用活动度测定仪筛选昼夜节律表现比较一致的大鼠,每组36只,再根据不同检测时间点随机分6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继续于相应光照条件下(全黑暗和光照黑暗交替)饲养1周后,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生物钟相关基因clock、mt1和mt2的变化,用余弦软件进行节律特征分析,并比较在两种光照条件下基因表达的节律变化.结果 在全黑暗光制下,clock、mt1和mt2均呈节律性表达,其峰值相位分别位于CT7、CT9和CT11;在光照-黑暗交替(12:12)光制下,各基因表达的节律特征发生了变化,峰值相位分别为ZT21、ZT8和ZT6.在不同光制下,基因表达的强度和振幅有所不同.结论 光照能影响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光照可能通过clock对mt1和mt2的表达节律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晚期肿瘤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探讨心理干预对患者配偶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对142例晚期肿瘤患者的配偶及56名已婚正常对照者进行评定;同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配偶心理干预前后作系统评估。结果患者配偶的总体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均较正常对照者差,有显著性差异(P〈0.05);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各项等级分干预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晚期肿瘤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较差,并涉及到心身健康的多个方面,开展积极的心理干预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农药氰戊菊酯(Fen)对雄性生殖功能系统的时间毒性及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9只,以光照起点时间定为ZT 0,将自然时间转换为授时时间(ZT)。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6个Fen染毒组。Fen染毒组:以mg/kg BW的灌胃剂量分别在ZT 02、ZT 06、ZT 10、ZT 14、ZT 18、ZT 22授时时间点给药,连续30d;对照组给予等量食用调和油。制作睾丸HE病理切片,测定每日精子生成量(DSP)、检测精子活率(LSR)、畸形率(ASR)及睾丸标志酶(ACP和γ-GT)活性,应用RIA法测定大鼠睾丸中的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Fen引起大鼠睾丸组织病理性改变,且在ZT 18时损伤最为严重;Fen降低了雄性大鼠每日精子生成量、精子活率、睾丸标志酶活性和睾酮含量,增加了雌二醇含量和精子畸形率。(2)Fen引起大鼠雄性生殖指标每日精子生成量、精子活率、睾丸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具有昼夜节律性,其敏感时间点分别为:ZT 04、ZT 14、ZT 23。结论 Fen对雄性生殖指标具有毒性并在每日精子生成量、精子活率、睾丸磷酸酶活性中表现出一定的昼夜时间节律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时间毒理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建 《毒理学杂志》2000,14(2):72-75
时间毒理学 (Chronotoxicology) [1] 是时间生物学的一个主要分支 ,是探讨外源性有害因素与内源性生物节律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时间毒理学一般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应用时间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有机体的内在生物节律对毒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 ,二是研究毒物对机体生物节律的损害作用 ,特别是毒物的时间毒性以及毒作用的各种时间 剂量和时间 效应关系。国外最早关于动物对毒物有时间耐受性的文献见于 50年代[2 ] ,而我国则从 80年代起开始出现相关的报道 ,主要的研究集中在药物时间毒理学和农药时间毒理学两个…  相似文献   
9.
已知许多化学物质可以刺激或致敏T淋巴细胞(TLC),进而启动B淋巴细胞(BLC)的反应而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化学物质可以不产生特异性抗体,也不引起Ⅳ型迟发性变态反应,因而不能用血清学方法或接触性皮炎试验检测其免疫活性。最近欧洲医学研究委员会毒理学顾问小组  相似文献   
10.
农药对小鼠脑组织c-fos、c-jun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氰戊菊酯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因为它分解快,无残留,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于氰戊菊酯对动物脑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氰戊菊酯及氰戊菊酯做为组分的混配农药的神经毒理.本研究对氰戊菊酯和辛硫磷致小鼠脑组织c-fos、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检测,探讨农药引起脑损害的分子机制,为阐明农药及混配农药的毒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体重18~22 g,购自江苏省实验动物中心.45只小鼠随机分为15组.对照组腹腔注射吐温-80;氰戊菊酯组腹腔注射0.1 LD50的氰戊菊酯;混配组腹腔注射0.1 LD50辛硫磷+0.1 LD50氰戊菊酯.注射容量均为0.1 ml/10 g.染毒时间均在上午9∶30~10∶00之间.分别在染毒后5、10、15、30、60 min,4、24 h快速断头处死小鼠,取出脑组织,提取总RNA,用建立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c-fos、c-ju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未检测到c-fos、c-jun基因表达;氰戊菊酯组两个基因都是从5 min开始表达,c-jun基因持续到1 h,c-fos基因持续到4 h.均以15 min组表达最高;混配组两个基因都是从5 min开始表达,持续到24 h.以15 min组表达最高.[结论] 氰戊菊酯可以引起小鼠脑组织c-fos、c-jun基因快速而短暂地表达,辛硫磷与氰戊菊酯混配后,引起c-fos、c-jun基因表达时程延长,但对其表达幅度无明显影响.c-fos和c-jun基因产物组成异源二聚体是构成转录因子Ap-1的重要组成部份.在诱导其他基因的表达上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多认为c-fos和c-jun的持续表达会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而短暂的表达与神经细胞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