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8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87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397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246篇
综合类   863篇
预防医学   376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344篇
  1篇
中国医学   563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万恒进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99-1401
目的探讨早期改良强制疗法对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上肢精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利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案。采用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分(CSFHFA)测定手指精细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上述指标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CSFHFA、FMA及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有所提高(均P〈0.01),且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期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强化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训练,可以更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及手的精细协调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93.
笔者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综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2例,观察麝香保心丸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64.35±13.65)岁,平均病程(5.62±1.21)年;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15例,Ⅳ级9例;原发病冠心病29例,高血压心脏病9例,扩张I生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  相似文献   
994.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大多数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时机,需行同期放化疗,部分患者为提高疗效可行术前放化疗;但由于放化疗所带来的副反应,加之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可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影响治疗疗效及进程。因此,对这些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尤为重要。我科在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5.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中老年多发病,是由于颈椎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从而产生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旋转、构音困难、平衡障碍等一系列症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因后循环缺血引起的发作性症状,大脑后部、脑干、小脑并无器质性病变,但症状往往较重,影响生活质量。笔者应用电项针的方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应用遥测技术观察巴马小型猪在清醒自由状态下心电、血压、呼吸、活动等指标昼夜波动变化。方法取雄性6月龄巴马小型猪6只,行浅表股动脉VAP血管通路植入手术,恢复7 d后,用EMAK遥测系统进行24 h连续清醒自由状态下心电、血压、呼吸、活动指标监测,并用EMAK分析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6月龄巴马小型猪心电、血压、呼吸、活动都有昼夜节律变化,白昼心率显著高于黑夜心率(P0.01),且白昼PR间期、QRS间期与QT间期均显著低于黑夜(P0.05,P0.01),白昼平均心率为76.22次/分,黑夜平均心率为67.03次/分,白昼平均PR间期、QRS间期和QT间期分别为109.97 ms、42.72 ms、380.37 ms,黑夜平均PR间期、QRS间期和QT间期为112.32 ms、44.01 ms、389.24 ms。巴马小型猪白昼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都显著高于夜间(P0.01),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分别为129.57 mmHg、96.75 mmHg、111.73 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分别为122.81 mmHg、92.65 mmHg、106.19 mmHg,且黑夜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下降率分别为19.89%、19.05%、19.35%。另外,巴马小型猪在白昼的活动情况与呼吸频率都要显著高于夜间(P0.01)。结论利用遥测技术可以对清醒自由状态下巴马小型猪心电、血压、呼吸、活动等进行连续监测,能真实的反应小型猪在24 h内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巴马小型猪在药理毒理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沈铖姬  冯志仙   《护理与康复》2020,19(4):72-75
目的观察思维导图在开胸手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胸外科开胸手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呼吸功能锻炼健康指导,包括雾化吸入、拍背、体位引流、有效咳嗽、深呼吸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照思维导图指导术后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对呼吸功能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对呼吸功能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的应用可提高开胸手术后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系统性评价益生菌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抗变态反应作用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以益生菌为干预措施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截至2020年3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总共纳入27个RCT,共2 14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 106例,对照组1 0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口服益生菌(≥12周)可以降低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SMD=-0.22,95%CI(-0.42,-0.02),P=0.03<0.05]及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SMD=-0.38,95%CI(-0.69,-0.08),P=0.01<0.05];且益生菌组的鼻部RQLQ[MD=-0.78,95%CI(-0.96,-0.61),P<0.000 01]、眼部RQLQ评分[MD=-0.75,95%CI(-0.90,-0.60),P<0.001]、TNSS评分[MD=-1.54,95%CI(-1.77,-1.31),P<0.001]及药物使用评分[SMD=-0.43,95%CI(-0.64,-0.22),P<0.000 01]均较安慰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益生菌组较安慰剂组在降低血清特异性IgE水平[SMD=0.08,95%CI(-0.11,0.26),P=0.42]及调节Th1/Th2平衡[SMD=0.40,95%CI(-1.20,1.99), P=0.6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口服益生菌可以有效的控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过敏症状,虽然短期内口服益生菌对AR 的发生无明显预防作用,但长期服用可以降低血清总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证明长期口服益生菌可能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疗效和安全性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总三帖酸对高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分离乳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总三帖酸干预组。高糖温孵后提取细胞mRNA 和蛋白质分析细胞凋亡蛋白Bax/Bcl2及NADPH氧化酶亚基p2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细胞Bax表达上调而Bcl2表达下调,同时p22表达上调。总三萜酸干预后上述蛋白表达部分得到恢复。结论总三帖酸可通过抑制p22上调抑制高糖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减轻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越来越多的快速生长分枝杆菌对于常规抗结核药物耐药,并且可以引起种类繁多的疾病。本研究主要聚焦在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的标准菌株对新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实验方面。方法在体外,应用阳离子调节的MH微量肉汤稀释法,针对40种快速生长分枝杆菌进行10种新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实验。结果结果显示氯法齐明(39/40)具有最好的抗菌活性。司帕沙星(37/40)和头孢美唑(36/40)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罗红霉素(33/40)、阿奇霉素(31/40)和利福喷丁(29/40)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利福布丁(16/40)对于实验菌株具有中等程度的抗菌活性。氨苯砜(4/40)和帕司烟肼(9/40)具有很低的抗菌活性。氨硫脲(1/40)的抗菌活性最低。在40株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的标准株当中,Mycobacterium aurum,Mycobacterium duvalii和Mycobacterium parafortuitum对于测试药物的敏感性最高,可达80%的敏感性。Mycobacterium massiliense,Mycobacterium boenickei和Mycobacterium porcinum的药物敏感性最低,只有30%的敏感性。其它物种有40%~70%的敏感性。结论通过对40株快速生长分枝杆菌标准株的药物敏感性测试,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和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