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385篇
神经病学   44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和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红细胞中的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RBC-O-α-Syn)含量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招募的PD患者296例, MSA患者85例, 同期从北京老年纵向研究社区队列招募健康对照(HC)受试者403名。ELISA测试RBC-O-α-Syn含量。单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种运动和非运动评分, 如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UPDRS)Ⅲ、多系统萎缩统一评定量表(UMSARS)Ⅲ、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香港(RBDQ-HK)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RBC-O-α-Syn含量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BC-O-α-Syn区分PD、MSA患者和HC受试者的特异度、灵敏度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HC组受试者年龄(70±8)岁;PD患者年龄(64±9)岁, 其中, 震颤为主型PD(TD-PD)115例(38.9%), 姿势不稳步态障碍为主型PD(PIGD-PD)132例(44.6%), H-Y分期为2期的患...  相似文献   
22.
联合应用运动诱发电位( MEP) 和体感诱发电位(SEP) 技术连续监测的方法对13 例脊髓手术病人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联合应用MEP和SEP 监测,能正确反映手术中脊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变化;MEP的稳定性高于SEP;SEP 的敏感性较高;术中SEP 逐渐好转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3.
中心静脉置管所致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仅为危重病人的抢救提供了开放的静脉通道,使静脉高营养(PN)等治疗得以进行,而且还能经导管(SWAN GANZCATHETER)获得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与监测手段。但中心静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bFGF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30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PTTG、bFGF mRNA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TTG、mRNA表达、bFGF 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与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表达增高及其上调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bFGF并表达、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团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9例脑动静脉畸形脑血管造影影像资料。结果 脑动静脉畸形团多表现为幕上、致密、类椭圆或不规则形 ,呈多支动脉的区域性供血 ,可伴有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团形态存在多样性 ,结构复杂 ,其内部形态与临床症状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
遇涛 《医药与保健》2013,(11):12-12
做个“会说话”的家属癫痫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治疗方法不同,所以家属对病情的叙述对诊疗格外重要。这就要求陪同患者来看病的家属要“会说话”,比如要告诉医生患者的起病年龄、发作频率、有无先兆等。要重点说清楚发作时的表现,如头向哪-N偏,双眼向哪一侧凝视,肢体有没有抽动,如果有抽动两侧是否相同;四肢是什么姿势,有没有呆滞在很特殊的姿势不动;  相似文献   
27.
<正>溶栓是唯一被证实治疗卒中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该方法对治疗时间窗及入选标准的严格限制,临床上仅有极少患者可在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治疗~([1-2])。亚低温治疗是通过物理或药物治疗的方法将人体全身或局部温度降低至目标值,从而产生治疗或保护功效。研究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初步探讨经蝶腭动脉途径栓塞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经蝶腭动脉栓塞的7例前颅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55~64岁,平均(60.4±3.6)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额叶血肿1例,非特异症状6例。分析经蝶腭动脉栓塞的技术方法和并发症,术中以栓塞剂闭塞近段引流静脉作为栓塞成功的标准。术后6个月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1)选择蝶腭动脉作为首选治疗途径5例,在其他治疗途径栓塞失败后,应用蝶腭动脉途径再次栓塞2例。经蝶腭动脉成功闭塞病变5例,其中包括蝶腭动脉作为首选治疗途径4例、蝶腭动脉作为其他动脉途径失败后的补救栓塞途径1例。经蝶腭动脉未能成功闭塞病变2例,其中1例术中经其他供血动脉栓塞成功,另外1例术后造影提示病变近全闭塞。全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2)术后6个月患者均得到临床随访,无视物模糊及其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无新发颅内出血,无鼻腔症状。其中2例入院行造影随访,1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病变完全闭塞,术后6个月DSA显示病变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病变近全闭塞,术后4个月造影显示病变完全消失。结论经蝶腭动脉途径栓塞前颅底DAVF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亦是其他动脉路径不良或其他动脉途径栓塞失败后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9.
<正>脑卒中为当今成年人致残的首要病因,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三大致死病因,87%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至今尚无完善的治疗方法。临床迫切需要有确切意义的生化标记物,以早发现,早治疗,这也是解决脑卒中巨大危害的根本出路。近年  相似文献   
30.
正颅内动脉瘤血管内的介入手术血栓栓塞发生率较高(2%~15%)~([1])。血栓形成原因包括:各种操作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术前动脉瘤内存在的血栓在栓塞过程中脱落,或弹簧圈表面新发血栓形成,弹簧圈脱出致邻近动脉狭窄也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弹簧圈电解脱时对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血栓还可能来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