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148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双心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问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状态属于"双心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肖师受《内经》重阳思想的启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状态不同于普通"郁证",其以中老年人发病多见,源于素体肝肾亏虚,病程日久,抑或久病失治,累及肾阳,其病机主要在于阳气虚,病位主要在肾,肾阳虚可致其余脏腑阳气俱虚,无以温煦、推动五脏气机正常运行,化生痰浊、水饮、血瘀,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应当首倡温肾阳,固本培元,佐以解郁,最后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从专利数据库中筛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专利复方,录入数据库,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再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排名前十的高频药的活性成分,然后通过DrugBank数据库找到这些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并通过基因免疫功能和基因通路富集分析找到这些靶点对应的免疫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总共发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专利复方224个,涉及中药387味;排名前十的高频药依次是黄连、甘草、白术、白芍、黄芪、白及、党参、白头翁、地榆、木香,主要使用的是补益药和清热药;发现中药配伍10对、关联规则16条;在排名前十的高频药中筛选出83个活性成分及其146个作用靶点,这些靶点作用于B细胞增殖、T细胞因子分泌等27个免疫功能,以及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47条信号通路。结论: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符合临床实际,其作用机制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机制较符合。  相似文献   
53.
本文结合思维方法学对《伤寒论》太阳篇进行分析,认为太阳证是一个太阳证的抽象与具体概念及其对应治法组成的综合体系.“太阳篇”首先据太阳证的基本病机选择提纲证,形成其抽象概念,然后以此为逻辑起点,依据太阳证自身及其与伤寒病其他五证、类似病证、患者机体、宿疾、误治的内在联系,以太阳证的演变过程为逻辑顺序,从不同角度阐述太阳证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治法方法、转归预后等,展现出一个具体的太阳证概念.太阳证概念体系中蕴含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把握这一特点并加以运用,有助于掌握仲景伤寒、杂病辩治体系.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慢性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1例肺心病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综合治疗)和对照组(基础治疗)。辨证分型后,观察组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汤剂、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WHOQOL-BREF量表生存质量积分及各维度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积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生存质量改善的各维度中,主要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有明显的改善(P<0.01);而在社会领域、环境领域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和基础治疗方法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均有较好疗效,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5.
蔡光先系国家级名中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40余载,擅长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颇深,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择其运用五味异功散合过敏煎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验案3则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及β-连环素(β-catenin)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5、10、20和40 mg·L-1)LPS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MDA-MB-231细胞的形态表现,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β-catenin表达及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MDA-MB-231细胞形态表现为上皮细胞表型,不同浓度LPS组MDA-MB-231细胞形态表现为间质细胞表型。免疫荧光实验,β-catenin表达定位主要在细胞核。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LPS组细胞中Vimentin和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以20 mg·L-1LPS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LPS组细胞中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以20 mg·L-1 LPS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LPS通过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发生EMT、侵袭和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7.
蒋益兰教授认为"脾虚、瘀积、岩毒"并存是大肠癌发病的基本病机特点,瘀毒未尽合并正气不足是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病机;强调分期论治,以健脾益气法贯穿全程;重视身心合调和内外合治;灵活应用虫类药及活血化瘀药;以自拟"健脾消癌方"应用于临床20余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 研究臭牡丹提取物对H22实体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与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皮下接种H22瘤株建立小鼠H22实体移植瘤模型。6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和臭牡丹高、中、低剂量(2.18、1.09、0.55 g/kg)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25 mg/kg,1次/d)及不同浓度的臭牡丹提取物干预。连续给药14 d后处死,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抑瘤率及脾脏和胸腺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臭牡丹高、中剂量组小鼠的肿瘤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胸腺和脾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同时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臭牡丹提取物能够抑制H22实体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Bcl-2比值和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