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饮水型氟中毒对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特别是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喂以预配的高浓度氟化钠水建立饮水型氟中毒大鼠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半光氨酸蛋白酶(Caspase-3)测定评价饮水型氟中毒大鼠模型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TUNEL结果显示,饮水型氟中毒大鼠模型脊髓中可见明显的细胞核棕染的凋亡神经细胞,Caspase-3检测,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呈现过表达.结论 饮水型氟中毒大鼠模型的脊髓神经细胞有凋亡倾向,Caspase-3的参与和过表达可能是饮水型氟中毒导致神经细胞发生凋亡而致脊髓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腰椎疾病所致的足下垂患者,手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42例腰椎疾病合并有足下垂的患者,病程平均23.6个月(5 d~26个月),随访1.5年(1~3.4年).患者病因、病史、年龄、性别、胫前肌肌力、腿部疼痛情况、恢复时间的随访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1.5年、2年进行,以后每年一次.生活质量昔表sF-36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12个月进行.并且分析其与手术效果的关系.[结果] 按患足背伸肌力较术前恢复程度评定,手术后足下垂恢复达优级者18例;良8例;中7例;差9例.术后62.0%患者胫前肌力有所恢复.除疼痛指数明显升高外,术后1个月sF-36评分有所下降,术后12个月的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前肌力、病程、年龄是手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结论] 手术对腰椎疾病所致的足下垂疗效确切,其中术前肌力高、病程短、年龄小的患者恢复更好.但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3.
FASTIN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FASTIN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报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5年2月~2006年2月,89名因颈椎病行ELAP手术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40例使用FASTIN锚钉进行"门轴"侧固定的患者为研究组,另49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随访24个月,对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术后24个月随访时两组间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增长率,颈椎前突指数,颈椎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别,轴性症状发生率和C5神经瘫发生率锚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2例高龄患者术后6个月时出现了锚钉的松动,但随访全过程并没有影响手术效果.[结论]锚钉的使用避免了传统ELAP手术对于门轴侧小关节囊和椎旁肌肉的缝合干扰,有效降低了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但是对于高龄骨质疏松的患者锚钉的使用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评价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椎间孔切开术(laminoplasty with foraminotomy, LF )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 自 2008 年 1 月至 2010 年 1 月,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 68 例患者纳入研究,ACDF 组 33 例,LF 组 35 例,随访均超过 2 年。疗效评估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影像学评估采用 X 线片测量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末次随访时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估两组患者颈肩部疼痛的改善程度。结果 ACDF 组手术时间平均 187 min、出血量平均为 127 ml,与 LF 组(154 min、235 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手术时间=4.170,P=0.000;Z 出血量=-6.888,P=0.000)。术后两组下肢感觉改善率(ACDF 组 64.0%、 LF 组 66.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12,P=0.000),而上肢运动、上肢感觉及下肢运动改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3 个月时 ACDF 组出现 1 例植骨不融合,随访 2 年时 3 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而 LF 组未见并发症出现。末次随访时 ACDF 组在提物(Z=-3.947, P=0.000)及开车(t=-7.523,P=0.000)方面的 NDI 疼痛评分低于 LF 组。ACDF 组颈椎曲度由术前平均 13.7°增加至 16.2°,而 LF 组由 14.6°降至 13.3°(Z=-3.374,P=0.001)。两种术式均导致术后颈椎 ROM 下降(ACDF 组 14.8°、LF 组 16.5°),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P =0.034)。结论 LF 在改善长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的颈椎髓性症状及根性症状方面与 ACDF 的临床效果相近,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技术相对简单、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5.
患者女,51岁。2012年3月1日主因“腰痛7年,加重伴下肢痛1周”收住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性质为钝痛,程度较轻,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由于未影响正常生活。未予系统治疗,但腰痛反复发作,曾于外院保守治疗,症状有所缓解,1周前腰痛突然加重,同时伴左下肢疼痛,  相似文献   
106.
患者男,72岁,2012年5月5日主因“腰痛、左腿放射性痛伴左足下垂8个月,加重半年”收入院。入院查体:T:36.6℃;P:78次/min;R:18次/min;BP:130/80 mm Hg。心、肺、腹(-)。骨科情况:自动体位,腰椎活动略受限。左侧鞍区、左大腿外侧、小腿外侧、足背、足底外侧痛觉减退。上肢肌力:5级。下肢肌力:髂腰肌:右侧5级,左侧3级;股四头肌:右:4级,左:3级;胫前肌:右4级,左0级;伸拇长肌:右4级,左0级;屈拇长肌:右4级,左3级;腓骨长短肌:右4级,左2级。膝腱反射:双侧(-),跟腱反射:双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the plate cage benezech implant,PCB)的优越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6年8月,针对20例颈椎疾患患者采用PCB内固定治疗,术后行3~32个月的随访。结果按照JOA评分,术前评分为8~13分,平均9.8分,术后评分为12~16分,平均14.8分,术后改善率为84.6%。平均手术时间104 min,对比同期56例颈前路单节段椎间盘切除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131 min,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出现医源性颈髓损伤、颈椎失稳、固定物松动现象,术后6个月CR平片示植骨融合良好。结论PCB是集融合器的优越性与钢板的安全性于一体的假体,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使颈椎正常生理性能得以维持。可以作为治疗包括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退行性颈椎失稳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8.
背景:腺病毒虽可携带骨诱导形成蛋白2基因转染靶细胞促进其分泌诱导形成蛋白2,但容易出现一些免疫应答反应,以质粒为载体的转染实验应具有良好的前景.目的:验证构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的可行性.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天津医院.材料:实验于2006-03/2007-03在天津医科大学卫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完成.含完整hBMP2基因片段的pcDNA3.1/CT-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质粒由李曦铭博士惠赠.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为Invivogen公司产品,Zeo购自Invivogen公司.pTA2(R)-T Easy为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NheI、T4 DNA连接酶(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PCR上下游引物合成及测序(北京奧科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方法:以重组质粒pcDNA3.1/CT-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为模板,结合已设计好的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亚克隆出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目的片段,将该片段分别与克隆载体pTA2-T-easy和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连接,转化入感受态DH5α细胞中,通过筛选得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主要观察指标:采用PCR法鉴定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序列,同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是否克隆入pTA2-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重组质粒及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中.结果:PCR获得长度约1216bp的目的片段,经与克隆载体pTA2-T-easy和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连接,筛选及序列分析后,证实所插入目的片段与GenBank检索的BMP2cDNA序列(NM-001200)100%匹配.结论:成功构建含双顺反子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09.
患者女,15岁,学生。主因:颈部不适1个月,加重7d入院。查体:T37.6℃,步态正常,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5~6轻度反曲,颈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四肢肌力正常,各反射正常,Hoffmann征双侧(-)、Rossolimo征双侧(-)、Babin-ski征双侧(-)。血常规:WBC4.25×10^9/L,ESR50mm/1h。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兔颅脑创伤后血清瘦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及脑脊液瘦素水平.方法 15只兔麻醉后血管内注射外源性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兔瘦素,分别给予单侧液压打击致颅脑创伤(9只)及假手术(6只),伤后30 min取双侧脑组织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颅脑创伤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荧光范围.33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血)、对照组(血)、实验组(脑脊液)和对照组(脑脊液),实验组建立兔脑单侧液压打击创伤模型,对照组只开骨窗.实验组(血)和对照组(血)均于伤后第1、3、7和14天早晨空腹取耳缘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实验组(脑脊液)和对照组(脑脊液)均于上述各时间点取脑脊液0.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和脑脊液瘦素水平.结果 颅脑创伤组打击侧脑组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荧光显影,多于假手术组.实验组颅脑创伤后各时间点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脑脊液瘦素水平在颅脑创伤后第1、3和7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颅脑创伤后血液内瘦素能渗漏入脑组织,引起血液内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增加,可能是颅脑创伤促进骨折愈合的内分泌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