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尿石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石症(urinary stone disease,US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USD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USD的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机体代谢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具体到每个患者,发病原因可能是以上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近年来关于USD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调查护士职业高原、组织承诺的现状及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护士组织承诺的预测因素,为提高护士组织承诺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所医院40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职业高原总均分为(2.89±0.51)分,其中中心化高原最严重;护士组织承诺总均分为(3.46±0.60)分,其中感情承诺得分最高。护士职业高原评分与组织承诺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工作年限、内容高原、中心化高原、用工性质是预测护士组织承诺的主要因素。结论:护士职业高原评分对其组织承诺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性。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护士职业高原,将有助于提高护士的组织承诺水平,从而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利用体外细胞共培养模型,探讨肥大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作用。方法选取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系及前列腺癌LNCa P细胞,使用24孔Transwell小室构建2种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试验检测前列腺癌LNCa P细胞的增殖,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方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前列腺癌LNCa P细胞E-cad、N-cad、Vimentin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LNCa P细胞与不同浓度肥大细胞共同培养12 h后吸光度(A)值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同培养24 h及48h后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E-cad表达明显减弱;N-cad、Vimentin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大细胞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可能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24.
西酞普兰治疗早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早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男科门诊就诊的80例早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每天口服西酞普兰20 mg,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患者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和性交满意度分值。结果:治疗组治疗2、4周后IELT分别为(5.64±1.31)min和(7.12±1.56)min,均比治疗前[(0.91±0.18)min]明显延长(P均<0.01),且西酞普兰治疗4周后的IELT明显高于2周后(P<0.01);治疗组治疗2、4周后性交满意度分别为(6.1±1.3)分和(6.3±1.1)分,与治疗前[(2.5±0.8)分]相比有明显提高(P<0.01),而治疗2周和4周后性交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2、4周后IELT和性交满意度分别为(1.02±0.24)min、1.01±0.21 min和(3.0±1.1)分、(3.1±1.3)分,与治疗前[(0.95±0.17)min和(3.2±1.2)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每天口服西酞普兰20 mg,对早泄患者IELT和性交满意度均有明显改善,西酞普兰治疗早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龙金通淋胶囊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诊断标准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240例,口服龙金通淋胶囊,3粒/次,3次/d,疗程12周。以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中医证候评分、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计数为疗效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结果:完成治疗的228例患者(ⅢA型108例,ⅢB型120例)中,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4、8和12周后,CPSI总评分分别为(23.12±6.99)、(18.22±6.39)、(14.12±5.88)和(12.36±6.04)分(P均0.01),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52.12±13.08)、(48.13±12.11)、(43.05±11.19)和(40.78±10.59)分(P均0.01),EPS中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6.09±21.55)/HP、(23.02±18.61)/HP、(18.25±17.79)/HP和(15.36±16.38)/HP(P均0.01);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4、8和12周后,CPSI总评分分别为(22.01±6.28)、(17.56±5.89)、(13.67±5.18)和(11.45±5.22)分(P均0.01),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53.02±12.12)、(49.32±12.78)、(44.01±11.79)和(39.67±10.26)分(P均0.01)。试验中未见肝、肾功能异常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龙金通淋胶囊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究双石通淋胶囊联合罗红霉素治疗III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0月在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接受治疗的118例IIIA型前列腺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饭前口服罗红霉素缓释胶囊,1粒/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饭前口服双石通淋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炎症指标及前列腺液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或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NIH-CPSI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CP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较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FN-γ、TGF-β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前列腺液IFN-γ、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石通淋胶囊联合罗红霉素治疗IIIA型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7.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复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些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近年来中医外治法作为一种特色疗法,临床开展较为普遍,治疗方法包括中药保留灌肠、针灸治疗、中药穴位疗法、中药坐浴等,具有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及抗药性、远期疗效好等优势。现将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8.
金匮肾气汤加味配合微波治疗前列腺增生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汤加味配合微波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金匮肾气汤加味治疗3个疗程后改服金匮肾气丸巩固疗效,同时配合微波治疗3个疗程。结果:显效11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其中在夜尿情况、IP—SS、QOL、Qmax等方面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残余尿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汤加味配合微波治疗前列腺增生(轻中度症状的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四步法"建立标准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在重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科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9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标准通道碎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四步法"建立标准通道取石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0. 3±4. 3 min)、术中出血量(97. 3±11. 9 ml)均低于对照组(73. 1±3. 5 min,151. 2±12. 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33. 6±3. 2 h)、术后置管时间(5. 1±2. 3 d)和住院时间(12. 6±3. 0 d)均低于对照组(53. 1±3. 5 h,8. 6±1. 5 d,19. 3±3. 6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91. 3%)明显高于对照组(80.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 5%)明显低于对照组(21. 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四步法"建立标准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结石的清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姜华  李元  陈一戎 《江苏医药》2012,33(5):525-527
目的研究GNAS1基因T393C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手术切除肾透明细胞癌的标本,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和健康查体者进行基因多态性的比较。结果在GNAS1基因T393C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GNAS1基因T393C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