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2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构建胎儿心脏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方法选择因“心脏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引产的胎儿4例,从脐静脉注
射混合有造影剂和铸型剂的灌注剂后行CT扫描获取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imics 14.0软件构建胎儿心脏数字化三
维模型。结果构建的胎儿心脏三维模型三维效果逼真,用不同颜色标记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升主动脉及其分支、
主肺动脉及其分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可显示单一或多个结构,可在三维空间任意缩放、平移、任意旋轴任意角度旋转。此
外,还可对各个血管进行管径测量。结论基于CT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可构建出理想的胎儿心脏模型,对临床教学和解
剖教学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esembryoplasticneuroepithelialtumor,DN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神经上皮肿瘤,有其特定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特性,WHO在2000年将DNT归类于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中[1].本文报道南方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5月至2009年4月治疗的3例DNT病例,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松果体区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松果体区肿瘤多以颅高压、眼球运动障碍起病,诊断需进行CT、MRI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基本确诊或高度怀疑生殖细胞瘤时直接放疗或活检后放疗23例,肿瘤均消失,5年生存率88.9%;其他肿瘤手术治疗131例,肿瘤全切除124例,次全切除7例,5年生存率84.4%.手术患者的病理结果:生殖细胞肿瘤60例,松果体实质肿瘤17例,神经上皮肿瘤27例,其他肿瘤27例.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常合并脑积水,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能进一步鉴别肿瘤性质.基本确诊生殖细胞瘤直接选择放、化疗,高度怀疑生殖细胞瘤选择活检后放疗或实验性放疗,不能确定生殖细胞瘤时选择显微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放、化疗,在治疗过程中兼顾脑积水的处理是较理想的松果体区肿瘤的治疗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fine the optimal diagnosis and theraputic strategy of pineal region tumors.Method Clinical materials of 154 cases with pineal region tumor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pineal region tumors often complained with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ocular movement deficiency.The procedure of diagnosis was imaging checking included CT and MRI,tumor mark testing.23 cases which were essential exact diagnosed or high doubt germinomas were choosed to direct radi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after biopsy.All the tumors disappeared during the follow up time.5 years survival rate was 88.9%.Other 131 cases were chosen for operation treatment.Total removal were achieved in 124 cases and subtotal were achieved in 7 cases.The 5 years survival rate was 84.4%.The operation pathological result included 60 germ cell tumors, 17 pineal parenchymal tumors, 27 neural epithelium tumors and 27 other tumors.Conclusions Pineal region tumors are often combined with hydrocephalus.There was some characteristic feature in the imaging appearance.The cases should be chosen to direc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if was diagnosed germinomas, and be choosed to radiotherapy after biopsy or experimental radiotherapy if was high doubt germinomas.The cases which unable determined germionmas should be choosed microsurgery and assis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postoperation.Hydrocephalus should be treated in consideration during the procedure of tumo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大鼠面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尼莫地平预处理组、尼莫地平后处理组,后三组建立大鼠面神经电损伤模型.应用HE染色、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观察大鼠面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期(1、3、6月)GDNF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尼莫地平不同给药时间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尼莫地平预处理组大鼠面神经损伤程度减轻,GDNF表达升高,持续时间延长;尼莫地平预处理组GDNF表达和尼莫地平后处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后处理组GDNF表达在3月、6月时与单纯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尼莫地平可以保护面神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GDNF的表达而实现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function of nimodipine on facial nerve injury and its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Methods Ninety-six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operated group, facial nerve injury group, nimodipine pretreatment group, and nimodipine post-treatment group. Rat models of facial nerve injury in thc later 3groups were establishe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expression of GDNF were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ting in different treatment groups an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1, 3 and 6 months after the injury). Restdts Compared with the facial nerve injury group, the nimodipine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less severe nerve damage and significantly up-rcgulated expression of GDNF (P<0.05). The expression of GDNF in the nimodipine pretreatment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imodipine post-treatment group (P<0.05).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GDNF in the nimodipine post-treatment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facial nerve injury group 3 and 6 months after the injury (P>0.05). Conclusion Nimodipine has significant facial nerve protective effect, and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nimodipine to protect the facial nerve is to regulate the GDNF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术中肌电监测在累及第四脑室底面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后组颅神经肌电监测下完成累及第四脑室底面肿瘤切除术32例,其中髓母细胞瘤11例,第四脑室室管膜瘤9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干起源外生性胶质瘤4例,脑干背侧血管网状细胞瘤2例。分析术中肌电监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及其干扰因素。 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2例;无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9例,轻度后组颅神经损伤18例,中度后组颅神经损伤5例,无严重损伤者。肌电监测结果的干扰因素主要包括双极电凝产生的外泻电流、肌松药物的过多使用、麻醉深度的改变、以及患者体温、冲洗盐水温度、血压急剧变化等。 结论术中肌电监测可以为累及第四脑底面肿瘤切除术中颅神经核团的位置及功能保护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6.
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3月至2008年8月共采用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患者87例,按手术方式(单纯内镜下手术40例、内镜控制下手术19例、显微镜下囊肿切除术22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内镜组、内镜控制组和显微镜组(分流及混合手术患者6例未计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上述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囊肿大小、术后并发症、病情好转和囊肿缩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微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43±36.0)min]、术中出血[(160±39.6)mL]均高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内镜组[(97±26.8)min,(15±4.8)mL]和内镜控制组患者[(87±27.6)min,(18±5.7)mL]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所需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优于显微镜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松果体区肿瘤(PRTs)的病理分布特点及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经手术治疗并取得完整病理资料的133例PRT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结果133例患者中生殖细胞肿瘤61例(45.9%),松果体实质肿瘤17例(12.8%),神经上皮肿瘤28例(21.1%),其他肿瘤27例(20.2%)。生殖细胞肿瘤中男女比例为14.25:1,平均15.3岁。松果体实质肿瘤中男女比例为2.4:1,平均24.7岁。神经上皮肿瘤中男女比例为1.15:1,平均28.1岁。有33例血清免疫学检查异常,除1例为转移瘤外,其余均为生殖细胞肿瘤。结论PRTs病理类型多样,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影像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及活检均不能准确判断病理类型,积极手术获得完整病理标本对于PRTs的病理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行复合手术治疗的复杂破裂动脉瘤患者14例,其中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动脉瘤13例,复发动脉瘤栓塞术中出血1例。12例动脉瘤行塑形夹闭术,术中均行DSA造影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2例动脉瘤行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并动脉瘤孤立术,DSA造影评估桥血管通畅性后行血管内球囊闭塞术孤立动脉瘤。结果 14例患者,11例造影后急诊行复合手术,2例择期手术,1例栓塞术中出血急诊行抢救性手术。12例动脉瘤夹闭术中造影提示3例需要调整动脉瘤夹,其中2例载瘤动脉狭窄,1例夹闭不全,调整后均夹闭满意。2例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中造影均通畅,一期行动脉瘤孤立术。术后1例患者因严重血管痉挛,自动出院。1例术后出现灌注压突破,行血肿清除并减压术,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分。余患者术后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对13例患者术后3~24个月行临床随访,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GOS 5分8例,4分5例。6例患者行DSA复查,其中4例动脉瘤夹闭未见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2例血管旁路移植动脉瘤无复发,载瘤动脉及吻合血管通畅。结论初步观察,应用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规范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病理取材方式,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病理信息。 方法 我们规范GBM病理取材方式为“七分法取材”,即由术者在术中对GBM瘤块的“中心、前方、后方、内测、外侧、上方、下方”共7个位置进行取材。本研究共纳入了40例经“七分法取材”的GBM患者,我们分别对各个位置取材的肿瘤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免疫组化检测7个位置取材组织的IDH1蛋白、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肿瘤中心取材的肿瘤组织100%培养出了肿瘤细胞,细胞呈长梭形、迁移快、增殖较块;T1增强像以外其他位置取材的肿瘤组织原代细胞培养成功率为60%,细胞呈圆钝形、迁移慢、增殖慢,两种细胞在细胞形态、细胞学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IDH1蛋白在7个位置表达情况存在差异的病例为10例,比例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MGMT蛋白在7个位置表达存在差异的病例为12例,占比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 结论 7个位置取材的组织中均可培养出肿瘤细胞,并且IDH1及MGMT蛋白的表达也存在差异。中心取材的肿瘤组织虽能准确反映肿瘤的病理学级别,但是考虑到GBM高度异质性故需综合考虑其他位置取材的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才能更准确地反应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故七分法取材较传统的病理取材对GBM的病理诊断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能长期、高效保存并研究肿瘤干细胞球囊的技术.方法 从恶性胶质瘤原代肿瘤细胞中培养出肿瘤干细胞.将第5代肿瘤干细胞球囊经蛋清石蜡两次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并与传统的肿瘤干细胞球囊包埋技术及球囊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实验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蛋清石蜡两次包埋处理的球囊切片经HE染色后,球囊分布均匀、结构完整,胞核、胞浆颜色鲜艳、对比度高.球囊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能准确定位球囊中阳性细胞和阳性蛋白表达位点,可进行阳性细胞及蛋白的半定量分析.结论 肿瘤干细胞球囊蛋清石蜡两次包埋切片技术能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验误差,节省成本,优于传统球囊包埋技术及传统球囊免疫荧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