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目的基于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机器学习,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诊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集(n=210)和测试集(n=90),另收集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n=100)为验证集。采用A.K.软件提取DWI和PWI病变区影像组学特征并应用最低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模型筛选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所选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建立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END的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每例患者的DWI和PWI图像各提取1 316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37个与END高度相关的特征。ROC分析显示,基于DWI+PWI的模型预测训练集和测试集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EN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7、0.981,训练集灵敏度和特异度为0.945、0.958,测试集灵敏度和特异度为0.918、0.916。验证集外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END的AUC为0.897,灵敏度和特异度为0.825、0.824,准确度达0.824。结论基于治疗前的DWI和PWI的机器学习构建模型对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END的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且外部验证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52.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由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具有反复性、发作性、短暂性、刻板性的特点,而离子通道在其病因学中起着关键作用。钾离子通道是离子通道家族中最大和结构最多样化的一类,对细胞外和细胞内钾离子的流动进行选择性地调控,进而广泛调节细胞功能。其中,双孔钾离子通道(K2P)是维持细胞静息膜电位的关键因素,直接控制质膜兴奋性,是许多神经保护化合物的最终效应因子。本文总结归纳了K2P与癫痫的关系,以提高对K2P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理解。  相似文献   
53.
苯乙酸钠对脑胶质瘤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苯乙酸钠(NaPA)在体外处理P-168人胶质瘤细胞,观察其诱导分化治疗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不同浓度NaPA处理后的P-168细胞进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分析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观察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NaPA能明显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生长。呈现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NaPA处理的细胞S期为11.99%或13.17%,而未经处理的细胞S期为20.17%。电镜下显示NaPA处理后的胶质瘤细胞中线粒体,内质网,弹力丝丰富,而未经NaPA处理过的肿瘤细胞中有大量游离核糖体。结论 NaPA在体外不仅能够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的生长。而且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中成药》2017,(2)
目的制备白介素13(IL13)修饰雷公藤红素/人参总皂苷脂质体,并评价其对人脑胶质瘤细胞BT325的抑制作用。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水相缩合法将IL13锚定在粒子表面,考察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IL13修饰密度的质量分数、包封率、体外释放。以药脂比(雷公藤红素/卵磷脂)、胆脂比、水合时间、IL13投料比为影响因素,粒径、Zeta电位、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荧光定性和胞内药物定量法评价BT325细胞摄取行为,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法分别测定脂质体抗肿瘤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结果最佳条件为药脂比1∶20,胆脂比1∶4,水合时间45 min,IL13投料比0.6%。所得脂质体均一圆整,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118.3±3.2)nm,Zeta电位(-38.3±3.4)m V,IL13修饰密度的质量分数0.3%,雷公藤红素和人参总皂苷包封率分别为(82.3±2.9)%和(71.2±3.2)%,24 h累计释放度分别为(42.5±4.9)%和(24.3±2.1)%。它可显著促进BT325细胞摄取,IC50为(2.8±0.3)μg/m L(以雷公藤红素计),低于IL13未修饰脂质体和物理混合物(雷公藤红素-人参总皂苷)。当雷公藤红素质量浓度为10μg/m L时,它还能诱导84.3%的BT325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IL13修饰雷公藤红素/人参总皂苷脂质体在体外表现出明显的人脑胶质瘤细胞BT325靶向性和体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5.
郭晓远  杨天明 《现代医学》2006,34(2):121-12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 I)对脑致癫性胶质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上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MR I常规平扫,SE序列成像为主,横断位T1W I、T2W I,矢状位和冠状位T1W I成像。其中11例行MR I增强扫描(Gd-DTPA 0.1 mmol.kg-1,静脉推注)。结果20例脑致癫性胶质瘤MR I可见肿瘤病灶均位于幕上大脑半球内,18例单发,2例多发,且以额、顶叶为主。其形态及信号特点无特殊。病理诊断示星形胶质瘤Ⅰ级5例、Ⅱ级3例、Ⅱ~Ⅳ级2例,少枝胶质瘤及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各1例,余8例无明确分型。结论临床上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MR I发现幕上大脑半球(额、顶叶)内有圆或类圆形异常征象,即使无明显占位效应,也应首先考虑为肿瘤,尤其是脑胶质瘤。  相似文献   
56.
止血成功与否是神经外科手术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脑组织的结构特性决定了颅脑手术中容易出血且止血较难。一旦术中失血过多,或止血不彻底造成术后再次出血形成颅内血肿,可危及患者生命;另一方面大量出血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等,给手术的成功实施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57.
听觉性语言刺激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用MR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技术研究听觉语言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资料与方法23例受试者,其中正常志愿者14例,脑肿瘤患者6例,脑外伤软化灶形成患者3例。进行听觉性语言刺激共25次,采用BOLD技术进行相应脑功能区成像。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能在MRI检查中表现出局部脑功能活动区规律的信号强度-时间变化曲线,并获得较清晰的图像。功能区附近的占位病变可造成局部功能区的移位和缩小等改变。结论BOLD-fMRI在活体人脑听觉语言的功能区定位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需实施手术的颅内占位。病变进行BOLD-MRI检查对指导手术有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利用内置双光纤微创探头的近红外测量(NIRS)技术观察高渗脱水药物对大鼠脑皮质优化散射系数(μ′s)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15)尾静脉推注0.9%氯化钠,甘露醇组(n=15)尾静脉推注20%甘露醇,7.5%氯化钠组(n=15)尾静脉推注7.5%氯化钠;剂量均为10 m l.kg-1。使用内置双光纤微创探头活体在位连续动态观察大鼠局部脑皮质μ′s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静脉推注0.9%氯化钠前后大鼠脑皮质μ′s未见明显变化,甘露醇组和7.5%氯化钠组μ′s分别下降了(2.67±0.35)%和(5.62±0.46)%;甘露醇组与7.5%氯化钠组与对照组之间、甘露醇组与7.5%氯化钠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皮质局部μ′s可以作为高渗药物脱水作用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9.
定量MRI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应用MR测量海马体积,探讨定量MRI对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设对照组40例、颞叶癫痫组(TLE)20例、颞叶外癫痫组(ELE)21例。应用MRI测量正常对照组两侧HF的全部体积,标化后计算95%参考值范围。比较对照组及TLE、ELE三组间两侧HF平均值差异;取萎缩严重侧为致痫侧行TLE组定侧评判。结果对照组两侧HF标化后体积均值分别为2.99、2.86cm3,两侧差异有显著性;TLE与ELE组、对照组比较,两侧HF体积下降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检验);定量MRI的定侧敏感性70%,特异性87.5%。如将ELE组也列为阴性组,定量MRI的特异性分别下降为80%。结论定量MRI可帮助TLE致痫灶定侧。ELE也可能造成HF形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60.
目的:采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作为宿主建立HHV-6A亚型潜伏感染神经系统细胞的体外模型?方法:HHV-6A急性感染U251细胞后随细胞传代,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病毒复制及检测病毒基因表达情况等确定其进入潜伏感染阶段?结果:HHV-6A在急性感染U251细胞后随传代数的增加,病毒基因拷贝量逐渐减低至稳定的低水平,而代表处于潜伏感染阶段的HHV-6A病毒U94基因的转录逐渐下降随后维持在稳定水平表达?结论:HHV-6A 在体外感染U251后通过传代使病毒从急性感染期逐渐转入潜伏感染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