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2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死率、残疾率很高,随着近年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已大幅下降,残疾率却日益升高,约有9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肢体偏瘫是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75%[1,2].本研究拟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在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药物神经阻滞术 (chemicalneurolysis)是应用某种药物注射到神经丛、神经节、神经根、神经干及其分支周围或肌肉的运动点 ,使神经纤维变性 ,传导功能下降或消失 ,以达到临床治疗目的的一种神经阻滞技术。所用药物多为 5 0 %~ 10 0 %酒精、5 %~ 10 %苯酚、高渗盐水、无水甘油和 5 %~ 8%酚甘油。临床研究一、应用范围2 0世纪 60年代起 ,药物神经阻滞术开始广泛用于治疗难治性、顽固性疼痛 ,特别是神经痛 ,如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以及炎症和肿瘤所引起的腹腔内脏器痛 ,如胰腺炎引起的胰腺疼痛、上腹部恶性肿瘤 (如肝癌、胃癌、胰腺癌等 …  相似文献   
73.
按照传统做法,下肢截肢后要等到残肢成熟定型后才可以安装正式假肢,患者往往需要等待半年或更长时间,这样给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早日回归社会带来一些弊端。目前,我中心给1例小腿截肢术后3天的患者装配了临时假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sEMG-BF组、rTMS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常规吞咽障碍治疗方法,sEMG-BF组在此基础上增加sEMG-BF治疗,rTMS组增加rTMS治疗,联合组则增加sEMG-BF与rTMS的联合治疗。rTMS和sEMG-BF治疗均每日1次,每次15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3组患者行吞咽造影检查(VFSS),并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PAS评分和FOI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PAS评分和FOIS评分分别为(2.29±1.17)分和(4.95±1.15)分,显著优于sEMG-BF组和rTMS组治疗后(P<0.05)。 结论 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rTMS和sEMG-BF联合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治疗(PNF),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深层肌肉刺激治疗(DMS)。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2.18±0.98)分]较对照组[(3.43±1.03)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分别为(0.424±0.067)、(0.032±0.017)和(0.129±0.034)]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DI指数(0.581±0.098)、CMI指数(0.172±0.05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PI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颞下颌关节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双侧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皮质代表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双侧刺激组、单侧刺激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双侧刺激组在吞咽训练基础上对双侧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皮质代表区进行高频(10 Hz)rTMS刺激;单侧刺激组则对患侧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皮质代表区进行高频(10 Hz)rTMS刺激,健侧相同刺激点给予安慰性磁刺激;对照组则在双侧大脑半球相同位置给予安慰性磁刺激。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标准吞咽量表(SSA)、吞咽障碍结局和严重度量表(DOSS)及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定3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SSA评分、PAS及DOSS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周后发现3组患者SSA评分、PAS及DOS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双侧刺激组、单侧刺激组SSA评分[分别为(30.55±2.79)分和(34.14±3.48)分]、PAS分级及DOSS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并且双侧刺激组上述疗效指标亦显著优于单侧刺激组(P<0.05)。 结论 双侧高频rTMS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其疗效优于单侧磁刺激。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四川绵竹地区地震伤员出院返家后的功能障碍、家居环境、职业回归及心理状况,为社区康复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对四川绵竹地区123例出院伤员进行家庭回访,评估其功能障碍、家居环境情况,对其职业回归、经济收入、心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3例伤员中,骨折66.7%、脊髓损伤17.1%、挤压伤及周围神经损伤11.4%、截肢3.2%、脑外伤1.6%,其中56.9%需要接受家庭康复指导.85.7%的脊髓损伤伤员需要家居环境改造.65.5%的18~59岁男性没有就业并愿意接受职业培训.123例伤员中,8.9%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阳性.结论 四川绵竹地区地震伤员返家后仍需要进一步的社区康复,及时全面的社区康复对其家庭回归和社会回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8.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椎间盘源性腰痛、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脊椎不稳症、退行性椎管狭窄症、退行性滑脱症等,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机理的研究和新的治疗开展,治疗方法日趋完善.对青少年、老年人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已取得突破,作者从早、中、晚3期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合黄连温胆汤对成人慢性失眠症的疗效以及对镇静催眠药撤药的影响。方法 纳入187名慢性失眠症患者进行分析,其中中医组102人,西医组85人,中医组予酸枣仁汤合黄连温胆汤治疗,西医组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治疗。干预时间为1个月,干预前和干预结束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并在干预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干预结束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中医组在睡眠质量、催眠药物及总分下降方面优于西医组(P<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中医组在2个不同的模型中回归系数分别是1.821和1.922,前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中医组基线服用镇静催眠药的患者,与西医组比较镇静催眠药撤药的影响因素,3个月随访时中医组39例患者中有25例撤药,西医组80例患者中17例撤药(χ2=19.25,P<0.001);6个月随访时中医组39例患者中有23例撤药,西医组79例患者中18例撤药(χ2=13.53,P&l...  相似文献   
80.
报告1例由革兰阳性厌氧菌大芬戈尔德菌导致的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患者在接受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出现发热、膝关节疼痛、肿胀,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确诊为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大芬戈尔德菌感染。通过文献复习, 检索并分析了37篇大芬戈尔德菌感染性疾病的文献, 同时回顾了厌氧菌的鉴定要点、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和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治疗现状。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 厌氧菌感染则更为罕见;厌氧菌培养困难, 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可辅助诊断。在优先保留重建韧带的基础上, 联合使用关节镜下清创引流冲洗术和敏感抗生素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