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1.
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3~5年失效后改用雷洛昔芬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的11 538例患者中符合条件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240例作为受试者并分为2组:A组(155例)仅用雷洛昔芬治疗;B组(85例)阿仑膦酸钠治疗3~5年失效后改为雷洛昔芬治疗。所有患者均同时加用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采用回顾性分析,记录受试者一般资料,用药时间,治疗前后骨密度(BMD)、骨转换指标(BTM)、是否有新发骨折等临床资料。结果 A组治疗12个月后,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t=10.778,P0.000 1;t=3.587,P0.000 1;t=7.998,P0.000 1)。腰椎、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较治疗前分别上升3.3%、1.5%及1.4%(均P0.05)。骨钙素(BGP)下降28.8%(t=6.392,P0.000 1),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下降44.5%(t=13.078,P0.000 1)。B组应用雷洛昔芬治疗12个月后,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较治疗前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3,P=0.277;t=1.896,P=0.061;t=1.045,P=0.299)。BGP及β-CTX治疗后年变化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8,P=0.112;t=1.621,P=0.109)。改用雷诺昔芬1年后,腰椎、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年变化率分别较换药前1年(即阿仑膦酸钠治疗最后1年)骨密度年变化率显著升高(t=3.729,P0.0001;t=2.191,P=0.031;t=2.929,P0.01)。A组腰椎、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年变化率均显著高于B组(t=5.756,P0.000 1;t=0.713,P0.000 1;t=0.736,P0.000 1)。结论雷洛昔芬能显著增加初次用药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降低骨转换;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3~5年后失效者改用雷洛昔芬可显著减慢骨丢失率。  相似文献   
12.
13.
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复杂,包括孕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空腹血糖值和1h血糖值异常、肥胖、孕期使用胰岛素、糖尿病家族史、GDM史妇女再次妊娠以及亚裔人群等.本文简要综述影响GDM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以期达到更有效地、更早期地防治GDM产后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以常见慢性病糖尿病为载体建立起有社区特色的内科学教育体系,来强化和提高社区全科医生在内分泌代谢病等慢性病方面的诊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  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1月,针对社区全科医师实际需求,上海市虹口区2家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医师作为导师对辖区内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有社区特色的内科学教育,通过内分泌代谢科专科医师面向社区全科医师进行理论授课;学以致用,导师对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进行临床带教;年度培训考核,患者满意度调查,建立教育体系,分析成效;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卫生与妇幼保健科”协同社区分管部门进行院际协调、工作监督,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结果  1年期间12位内分泌专科医师共进行了96场讲座,培训社区医护约3 000余人次。8家社区“糖尿病专病门诊”从“无”到“有”,其中9位导师分别与各社区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对接共同坐诊,受到患者好评,患者的建议聚焦在希望增加专病门诊次数,频率由1次/月增加至1次/1~2周,以及提高向三甲医院的转诊效率。参加理论授课的220位社区全科医师全部考核通过(85.01±3.86)分,其中参加临床带教的16名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成绩优异(87.25±3.72)分。  结论  建立有社区特色的内科学教育体系,尤其对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的培养,明显提高了社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合并症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有较高社区使用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带教内涵及质量,完善考勤、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loypeptide,GIP)及胰高血糖素样肽(glucagon-like peptide,GLP)-1是两种主要的肠促胰岛素,二者均能增加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发挥降糖作用。近年来,G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但关于GIP对T2DM的疗效仍未完全明确。当GIP与GLP-1在单分子双重激动剂中结合时,可表现出显著协同作用。现主要概述GIP/GLP-1双受体激动剂在T2DM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及从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中获得的新发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以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其可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肌少症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它的发生涉及多种风险因素和机制。充分了解肌少症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对其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脂肪组织分泌的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瘦素和脂联素等均可介导或参与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胰岛素抵抗(IR).本文综述脂肪因子与IR研究进展,简单介绍改善IR药物,为临床IR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Lü LF  Wang C  Yang YZ  He LP  Liu GJ  Chen DW  Zhong L  Chen LH  Tian HM  Zhou J  Jia WP  Ran XW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2):2967-2970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正常人、糖调节异常和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住院受试者162例,其中糖调节异常5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56例,糖耐量正常53名.所有受试者佩戴CCMS 3 d,同时每天输入7次指尖血糖(SMBG)值进行校正,以评价CGMS的准确性及其与SMBG值的相关性,用Clarke误差表格进行两者一致性分析.结果 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人均(75.6±8.3)h的动态血糖监测(CGM),获得4324对CGM值和SMBG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43,P=0.000).87.16%的CGM值在SMBG值的±0.8 mmol/L或±20%范围内,CGM值与SMBG绝对差值的中位数为0.5(0.2~0.9)mmol/L,绝对差值的相对数的中位数为7.55%(3.33%~14.09%);Clarke误差表格分析显示CGM值87.5%在A区(临床准确区),12.1%在B区(临床可接受区).结论 CGMS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短链脂肪酸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链脂肪酸(SCFA)是由肠道菌群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代谢产物,饮食结构变化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影响SCFA的产生.近来研究发现,SCFA通过调节胃肠道激素分泌、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脂代谢,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对SCFA的深入研究,为阐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