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7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咽瘘是头颈肿瘤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最常见于下咽癌及喉癌全喉切除术后发生率为18%~21%[1-2]。咽瘘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术后的辅助治疗延迟,严重时还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颈动脉破裂[3]。因此,对于咽瘘的研究也成为头颈外科的热点。本文就国内、外近几年对咽瘘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咽瘘的危险因素1.1局部危险因素1.1.1肿瘤T分级及肿瘤位置T1或T2分期与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形成《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临床肠外营养安全输注操作流程,以减少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以循证实践为指导,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j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国际指南网、美国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医脉通指南网、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等中有关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高质量证据,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1年1月。评价、提取并汇总该领域的相关推荐建议,形成《共识》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和2次专家论证会议,结合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各条目内容,形成《共识》终稿。 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81.00%和89.50%,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13和0.15。最终《共识》包括多学科团队组建、肠外营养输注评估、操作规范、并发症管理4个方面。 结论 《共识》的制订可为临床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规范开展提供指导依据,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大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安全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的效果。方法将23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成对照组123例与干预组109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吲哒帕胺片剂2.5mg/日口服和实施高血压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将健康教育、日常保健、生活环境、心理健康教育、营养与饮食等都纳入到健康教育的范畴之中,并重点加强噻嗪类利尿剂安全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两组均在药物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生化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生化代谢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程度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129.63±10.06)mmHg、舒张压(77.71±7.01)mmHg、血钾(3.73±0.28)mmol/L、血尿酸(425.21±61.77)μmol/L与治疗前收缩压(140.17±11.67)mmHg、舒张压(87.12±9.08)mmHg、血钾(4.23±0.41)mmol/L、血尿酸(331.37±71.26)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83,3.17,3.12,3.84;P〈0.05),其余各项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13人发生低血钾症,占10.57%。干预组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130.42±10.14)nqmHg、舒张压(78.43±8.14)mmHg与治疗前收缩压(142.46±12.77)mmHg、舒张压(88.21±9.04)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1,2.91;P〈0.05),其余各项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05),仅1例发生低血钾症,占0.9%。结论“大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安全使用利尿剂的意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对改善社区颈椎病患者知识-态度-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由社区颈椎病综合干预团队对200例社区颈椎病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干预、行为干预等内容的综合性干预措施,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颈椎病患者知信行评估问卷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实施综合性干预后社区颈椎病患者知信行总分及患者对颈椎病知识的知晓率、态度和行为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通过对社区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综合性干预,使社区颈椎病患者能正确认识颈椎病,采用健康的行为方式,有效改善社区颈椎病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面二孩背景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已育二孩护士对工作、家庭的看法及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已育二孩的临床护士共10名为访谈对象,应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已育二孩护士更容易感受到工作与家庭冲突的体验,包括3大主题:促进与冲突共存、工作及家庭对个人角色需求增加、自身调整与外部支持。结论医院管理者应提升护士职业获益感;了解护士生育意愿,合理引导其生育时间,减少二孩带来的家庭内部压力;提高外部支持水平,稳定护理队伍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混合方法研究食管癌病人术后常见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半结构式访谈调查2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的症状。以症状体验模型为理论框架形成调查表,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114例食管癌术后病人,调查症状的发生频率、强度以及对生活的困扰程度。结果: 定量研究中,口干、咳痰、咳嗽等11个症状的发生率超过50%。频繁程度高发组症状前5位的是口干、乏力、咳嗽、消瘦、咳痰;症状重度组前5位的是口干、咳痰困难、咳嗽、乏力、咳痰;困扰严重组前5位的是口干、咳痰困难、咳嗽、咳痰、乏力。病理类型为小细胞癌的病人咳嗽发生率高。在声音嘶哑和失眠的严重程度以及声音嘶哑困扰度方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明显优于胸腔镜手术(P<0.05)。食管中段肿瘤有较高的咳嗽频繁程度和乏力频繁程度,咳痰的严重程度也较高(P<0.05)。定性研究得出多症状广泛存在和症状表达不全。结论: 食管癌病人术后经历多种症状的困扰,精细手术可使部分症状严重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性现状,探讨其与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403例全麻术后患者,按照患者转运安全性的评判标准,分为风险组(转运存在风险,n=46)和安全组(转运安全,n=357);按照患者转运后引流管滑脱情况,分为滑脱组(n=38)和未滑脱组(n=365)。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与搬运时间,观察转运前后生命体征、氧饱度和疼痛变化,分析转运安全性的影响因素;选择参与上述403例患者转运的工作人员(1 209名临床工作人员),采用主观疲劳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其与转运安全性的相关性。结果 全麻术后患者搬运时间为(53.98±6.67)s,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总体得分为(13.12±2.60)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手术部位、搬运时间与疼痛变化幅度是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发生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人员在风险组患者的运动性疲劳得分高于安全组,在滑脱组患者的运动性疲劳得分高于未滑脱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转运前后心率与收缩压变化幅度与临床工作人员的运动性疲劳均呈正相关(P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潜在类别分析,探讨不同睡眠质量类别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入住本院感染科的肝硬化患者221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慢性肝病问卷进行调查,使用Mplus 8.0对肝硬化患者睡眠质量进行潜在类别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睡眠质量分为低质量-低效率睡眠(24.4%)、睡眠良好(43.9%)、睡眠时长不足(12.7%)和入睡困难-日间困乏(19.0%) 4个潜在类别,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98.2%、4.1%、60.7%和76.2%;以睡眠良好组为参照,各潜在类别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差异(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提示日间功能障碍、主观睡眠质量差和睡眠紊乱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睡眠问题(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睡眠质量存在异质性,生活质量下降与睡眠质量不佳总体一致,应对不同睡眠质量类别的特点和差异加强关注,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睡眠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上海市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危重症护理护士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胜任力和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上海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参与过新冠肺炎ICU工作的护士234名为研究对象。按原科室属性分为ICU组和非ICU组,采用ICU护士胜任力调查问卷和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分别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34份,其中ICU组44份,非ICU组190份。2组ICU护士胜任力均处于良好水平,ICU组[(82.23±10.02)分]高于非ICU组[(71.14±11.36)分](P<0.05),ICU组的良好及以上水平达到70.5%,非ICU组仅56.9%,而ICU组处于合格及以下水平的护士占29.5%。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ICU组为(3.62±0.70)分,非ICU组为(3.50±0.65)分,ICU组在准备、救援和整体应对能力均显著高于非ICU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工作年限、是否具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经历和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等级是参与新冠肺炎危重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