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胃癌前病变,具有发展为胃癌的危险。阳主动,阴主静,文章基于阴阳理论,衷中参西,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结合,以阴阳消长失调和基因调控紊乱的关系为出发点,认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发生时胃黏膜细胞凋亡周期紊乱和细胞异常增殖分化是阴阳消长失衡在细胞基因调控水平上的体现,进而探讨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过程,为中医药治疗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丰富治疗该病的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健脾利湿汤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从调节T细胞(Treg)功能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59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健脾利湿组口服健脾利湿汤,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疗效指数、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采集正常人及患者外周血,ELISA法测定白介素-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测定外周血Foxp3、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的水平。[结果] 经治疗,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明显改善,且健脾利湿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胃肠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健脾利湿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人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L-1β水平较高,而TGF-β水平较低;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低,而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上述细胞因子及基因表达均向相反方向变化,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健脾利湿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 健脾利湿汤通过调节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增强其免疫抑制功能,抑制穿孔素/颗粒酶B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以此减轻肠道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血清指标和脂肪肝指数(FLI)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价值。方法 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肝病科诊治的NAFLD 患者86例和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86例,检测血清胰脂肪酶(P-LI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计算FLI。结果 NAFLD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及FLI分别为(0.10±0.05) μg/L、(5.6±1.0)μg/L和(37.4±3.6),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0.04±0.02)μg/L、(2.8±0.7)μg/L和(18.2±1.3),P<0.05】,而血清P-LIP水平为(27.1±2.4)U/L,显著低于健康人【(35.8±3.2)U/L,P<0.05】;1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NASH)相关肝硬化患者血清PCT、CRP、P-LIP和FLI分别为(0.18±0.07)μg/L、(7.4±1.2)μg/L、(22.9±1.7)U/L和39.41±4.0,与33例NASH患者【分别为(0.11±0.04)μg/L、(4.8±0.5)μg/L、(27.7±2.2)U/L和(38.0±3.7)比或与35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分别为(0.07±0.02)μg/L、(3.0±0.3)μg/L、(34.2±2.6)U/L和(35.8±3.4)比,差异显著(P<0.05);FLI诊断NAFL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和73.3%,而FLI联合血清CRP、PCT和P-LI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3%和86.1%。结论 FLI诊断NAFLD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其他一些血清指标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对李佃贵教授在治疗消化性溃疡药-证及四气五味归经方面进行整理,分析其内在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李佃贵教授门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经验处方,通过将符合标准的150首中药处方依次录入系统中,来探索并分析出消化性溃疡用药规律。结果经分析得出,150首处方中,核心用药为炒白术,其次为黄连、陈皮、茵陈、乌药、砂仁、枳实、茯苓、川芎、厚朴;药性大多为辛、苦、寒,主归脾、胃、肝经,主要证型为胃气壅滞证、湿浊中阻证、浊毒内蕴证、胃络瘀阻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证。最常用药类型为清热解毒、健脾芳香化浊、清热化湿和活血化瘀药。结论通过对李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用药规律的分析,总结出其善于将芳香药与苦寒药结合使用,芳香以化浊,苦寒以清热;行气药与活血化瘀药相结合,行气可止痛,活血以化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对照刺激,观察组采用耳甲电针刺激,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使用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症状评分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命质量量表(FDDQ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的疗效评估方法,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主要症状评分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命质量量表(FDDQ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及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2.2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甲电针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各项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薄白苔、黄腻苔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探讨UC患者舌苔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UC薄白苔患者、UC黄腻苔患者、健康对照者各35例,分别设为UC薄白苔组、UC黄腻苔组、健康对照组。收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  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P<0.001),肠道菌群物种数量减少;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肠道菌群物种数量减少。②门水平差异分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减少(P<0.05);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增多(P<0.05)。③属水平差异分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埃希氏-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增多(P<0.05),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多尔氏菌属(Dore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罗氏菌属(Roseburia)等减少(P<0.05);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埃希氏-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增多(P<0.05),多尔氏菌属(Dorea)、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罗氏菌属(Roseburia)等减少(P<0.05)。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增多(P<0.05),巨球型菌属(Megasphaera)、拟普氏菌属(Alloprevotella)、普氏菌属(Prevotella)、奈瑟氏菌属(Neisseria)等减少(P<0.05)。④LDA判定(纲、目、科水平):UC薄白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普氏菌科(f_Prevotellaceae)、奈瑟氏球菌目(o_Neisseriales)、奈瑟氏球菌科(f_Neisseriaceae)丰度显著多于UC黄腻苔组(LDA>2.0),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杆菌纲(c_Bacilli)、乳杆菌目(o_Lactobacillales)、链球菌科(f_Streptococcaceae)、消化链球菌科(f_Peptostreptococcaceae)丰度显著高于UC薄白苔组(LDA>2.0)。  结论:UC薄白苔、黄腻苔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健康者明显下降;UC薄白苔患者和UC黄腻苔患者在肠道菌群组成和细菌丰度上均存在差异,黄腻苔患者肠道致病性细菌增多而具有潜在保护作用的细菌减少;肠道菌群检测可以为舌诊现代化提供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探讨内镜大块黏膜切除术式活检对胃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原发性胃淋巴瘤(PGL)患者86例,对比经内镜下常规活检以及内镜大块黏膜切除术式活检的病理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经内镜下常规活检确诊为PGL患者31例,确诊率60.8%(31/51);经内镜大块黏膜切除术式活检确诊34例,确诊率97.1%(34/35),明显高于内镜活检确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例溃疡型PGL患者因消化道大出血行外科手术确诊。经内镜活检及内镜大块黏膜切除术式活检术后迟发性出血与穿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大块黏膜切除术式活检对PGL诊断准确率高于内镜下常规活检方式,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作为有效的临床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98例,按照交叉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西医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理气护胃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对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各30例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三联疗法抗Hp治疗,14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3个证型对三联疗法根除Hp效果的影响。结果脾胃湿热型Hp根除率为93.3%,肝胃不和型Hp根除率为86.7%,脾胃虚弱型Hp根除率为66.7%;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两型根除率与脾胃虚弱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两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影响Hp的根除,三联疗法对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根除Hp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ⅡA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oryphospholipaseA2groupⅡA,ⅡAsPLA2)、三叶因子3(trefoilfactor3,TFF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二者在90例胃癌、80例胃黏膜异型增生及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ⅡAsPLA2、TFF3在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胃黏膜、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各组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它们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AsPLA2表达降低可能与胃癌的侵袭性以及转移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其低表达是胃癌预后评估的一个潜在指标。TFF3可能是胃黏膜恶性变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在胃黏膜恶性变及其以后的恶性演进过程中起作用.对胃癌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测胃癌发生癌周组织转移可能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中起着协同的作用,并对胃癌的预后存在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