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深入了解并分析国内外专业协会网络发布正颌外科患者健康教育材料的现状,为优化我国牙颌面畸形患者教育材料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6月通过网络搜索,筛选国内外口腔颌面外科、正畸与整形外科专业协会网络发布的正颌外科患者教育材料,由2名研究者独立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Nvivo 12.0软件提取健康教育内容与协会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3家口腔颌面外科、正畸及整形外科医师协会,涉及8个国家,教育材料形式多样,教育内容分析得出18项主题,概述了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细化了正颌外科的治疗与护理内容。结论:多国专业医师协会发布了正颌外科患者教育材料,大部分教育内容达成共识,少量主题仍需进一步探讨,有待于进一步融合多学科专业知识,逐步优化、形成适合我国正颌外科患者的教育材料。未来鼓励更多协会参与网络发布健康教育材料,更多口腔医务工作者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提高口腔健康教育的可及性,促进多学科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PICC置管前评估的临床实践指南构建及AGREE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以证据为基础的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前评估的临床实践指南并进行AGREE评价。方法通过现况调查,制作PICC置管前评估的系统评价,对PICC置管前评估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文献内容分析,构建指南草案并通过德尔菲法对指南相关附件进行修订,使用AGREE评估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指南形成包含置管护士、环境与设备、患者评估、导管选择、穿刺技术与穿刺部位、知情同意6个方面共31项推荐意见。AGREE评价的标准化总分分别为98%、93%、95%、92%、89%、100%,6名PICC护理专家均给予"强烈推荐"评价。结论该指南是基于我国临床现状、循证证据、患者意愿和偏好、专业人员判断的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可作为PICC置管前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医学生睡眠时间、失眠症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其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某医学院校576名医学生,分别于2021年3月和2022年5月,采用问卷星进行线上数据收集,调查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睡眠卫生指数和睡眠拖延行为量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检验在排除了潜在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及单因素分析中在P<0.20的情况下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影响下,睡眠卫生和睡眠拖延对睡眠时间和失眠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1.6±3.0)岁,67.0%为女性;平均睡眠时间为(7.2±1.0) h,51.2%存在睡眠不足(小于7 h),24.8%存在失眠。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潜在混杂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睡眠拖延(β=-0.30,P<0.001)是睡眠时间的显著影响因素;睡眠拖延(β=0.19,P<0.001)和睡眠卫生(β=0.28,P=0.001)均是失眠严重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医学生中,睡眠不足和失眠较常见,睡眠卫生和睡眠拖延是影响睡眠时间和失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介绍案例研究方法的概念、适用情况、类型、研究步骤及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以期为我国护理研究者运用该研究方法探索、描述和分析现实情景中的临床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德尔菲法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院内、院前急救护理实训基地培训课程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讨论形式初步形成培训课程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急救专家进行2轮函询,统计分析整理专家意见,确立最终课程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23%、100%,专家积极性较高。专家权威性系数为0.93,专家Kendall′s W系数为0.115~0.258(P<0.01)。课程体系包括1级指标4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理论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操作技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情景模拟演练)、2级指标16项、3级指标48项。结论 本研究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及专家意见协调性均较好;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院内、院前急救护理培训提供了系统化、规范化的理论参考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了解护生在危重症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方法 2014年7-1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参加高仿真模拟教学课题类实验研究的17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借助NVivo8.0软件,根据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护生在危重症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即情景仿真可激发学习兴趣、环境仿真可提供安全的实践、实训仿真使应对充满信心。结论危重症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为护生提供了无风险、逼真的实践环境,可活跃学习气氛,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全身皮下水肿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及皮下水肿的严重程度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24 h内重症患者的7个区域36个位点进行皮下水肿半定量评估,采用按压凹陷试验并根据皮肤恢复时间将水肿分为4级。同时收集诊断、APACHE Ⅱ评分、器官功能等相关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全身及易发部位皮下发生水肿的影响因素及皮下水肿严重程度对预后的作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检验预后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研究共纳入135例重症患者,其中37例(27.4%)出现皮下水肿。36个测量位点皮下水肿得分中位数为0.61(0.31,0.78),其中腹壁皮下水肿的发生率最高(86.5%),水肿程度为0.75(0.5,1.25)。在上肢越接近远心端,皮下水肿的发生率和程度越高,对于胸壁、腹壁、大腿和小腿,越接近重力依赖区,皮下水肿的发生率和程度越高。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15分)和入科诊断(脓毒症)是全身及易发部分皮下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全身皮下水肿总分为危重患者ICU住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03,95% CI:1.00~1.06,P=0.038)。 结论重症患者存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皮下水肿,其在全身分布具有不均质性,更易发生于腹壁并呈现重力依赖性分布。重症患者具有皮下水肿发生的多个独立危险因素,且皮下水肿严重程度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本科护理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大学四年级51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管理学课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采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线下教学采用翻转课堂,通过辩论赛、小组竞赛、情境模拟等方法使知识内化。课程结束后,分析学生写的学习体验,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从学习体验中提炼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评价的5个主题:促使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更高要求。结论混合式教学在护理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取得较好成效,线上教学部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平台需增加支持个性化学习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脉症状及早应对”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心脏病发作应对水平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某三甲医院冠心病患者91例,依据患者住院楼层不同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干预组患者入院后4d内接受2次30min“冠脉症状及早应对”健康教育,及出院后2次10~15min电话随访加强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科室健康教育及相同频次随访。以心脏病发作应对问卷作为评价工具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3个月进行冠脉症状知识与应对态度测评。结果干预组知识(30.27±2.83)分、态度(7.00±1.41)分、控制(33.10±3.84)分,对照组知识(30.39±3.27)分、态度(7.37±1.66)分、控制(34.88±5.1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180,1.076,1.784;P〉0.05)。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3个月,在症状、EMS、知识、态度、控制五个变量方面,时间效应与干预效应及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冠脉症状及早应对”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心脏病发作应对知识、态度与控制水平,干预效果有时间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美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标准的形成背景、课程模式和课程(硕士学位核心课程、高级护理实践核心课程、专科课程)教学目标的研究分析,提出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设想和思路:①各层次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标准需要清晰定位和有效区别,硕士学位教育与"高级实践护士"培养相结合是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专业设置需要向"细、广、深"的方向迈进;③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应当充分考虑"人群健康管理"相关内容;④建立全国性的研究生教育评估机构和评估标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