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5篇
药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食管癌术后继发医源性膈疝(IDH)的MSCT多平面重组(MPR)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间食管癌术后继发IDH 16例.将其CT号随机混编入其他50例食管癌术后无食管裂孔(EH)扩大患者队列,由2名不知研究目的从事腹部影像诊断的高年资医师分别就横断位和MPR图像进行判断.对不同医师、不同方法判断结果及影像表现差异采用x2检验.结果 16例IDH中3例局限性于EH,横断位2例呈假“肠套叠”征,1例呈肠扭转表现;MPR直观显示肠管挤入EH顶压胸腔胃呈“壁贴壁征”.13例超出EH范围,横断位表现为胸腔内肠管于各方向汇聚于EH处胸腔胃,其中,前外、后外及前后外侧分别为9例、5例和2例,前外侧明显多于前后外侧(x2 =6.79,P<0.05),2例并肠系膜扭转;MPR直观显示胸腔内管肠及其系膜血管通过EH与腹腔相应结构连通.由2名医师横断位提示IGH诊断分别为3例和4例,MPR全部提示IDH诊断,均显著高于横断位(x2=21.89,19.20,P值均<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继发IDH横断位表现隐匿,仔细观察并及时辅以MPR,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脏继发淋巴瘤CT表现与病理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继发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继发淋巴瘤病例,7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为霍奇金淋巴瘤,所有病例术前经CT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肝脏继发淋巴瘤共发现23个病灶,位于肝脏左叶9个,右叶6个,肝门区5个,尾状叶3例;16个病灶位于门静脉左右支周围,7个位于肝脏周边.病灶呈类圆形17个,地图形6个.病灶密实,密度均匀,坏死少见或坏死范围很小.病灶直径2.7~16.5 cm,平均5.9 cm.动态增强呈进行性延迟强化,多数肿瘤强化轻微,少数呈轻至中度强化.各期扫描CT值分别为平扫20.7~31.5 HU(平均25.3 HU),动脉期CT值23.8~48.5 HU(平均31.9 HU),门静脉期35.3~60.2 HU(平均47.8 HU),6个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肝脏固有血管.肝门病灶表现为肝门门静脉周围血管套样软组织影,包绕但不压迫门静脉.结论认识动态增强CT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腹腔网膜脂肪(PAOF)突入食管裂孔(EH)的上消化道造影(GI)表现。方法收集7例 GI和 MSCT检查发现PAOF突入 EH 患者影像资料,分析 GI表现并与 MSCT对照。结果4例食管下段周围伴较大软组织影,密度浅淡,黏膜相显示食管下段2~4 cm黏膜粗乱,其中1例食管与软组织上缘交界处黏膜线被牵拉吊起;充盈相显示管腔轻度狭窄,管壁软,病变上界可见。3例 His角圆钝,其中1例显示 His角随体位变化。4例 MSCT显示食管下段右旁较大囊状脂肪密度影。3例 GI表现基本正常,其中1例食管膈壶腹持久,MSCT显示食管下段右旁较小囊状脂肪密度影。7例 MSCT多平面重建(MPR)均显示囊状脂肪密度影下部与腹腔脂肪相连,胃左动脉弓状指向或突入 EH。结论食管下段伴较大而密度浅淡软组织影、黏膜和管腔改变轻、病变上缘有分界及 His角圆钝可变为PAOF突入 EH 的 GI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腕关节在尺桡偏运动过程中,腕关节韧带长度的变化.方法 对6名志愿者腕关节进行CT扫描,获得腕关节在桡偏20°至尺偏40°内每隔20°的运动范围内各腕骨及尺桡骨远段三维重建图像.男3名,女3名,仅研究单侧右侧腕关节.年龄20~32岁,平均24岁.在腕关节尺桡偏运动过程中,在重建各腕骨及尺桡骨结构图像上以软件测量掌、背侧腕韧带的长度.结果 腕关节尺偏时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背侧腕间韧带止于舟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部分的长度较中立位显著伸长,分别伸长(2.4±0.3)mm、(2.3±0.8)mm、(1.2±0.6)mm、(1.2±1.2)mm与(2.6±1.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桡偏时尺头韧带与背侧桡腕韧带长度显著伸长(P<0.05),分别为(0.8±0.6)mm和(1.0±0.5)mm.结论 在腕关节尺桡偏运动时,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背侧腕间韧带于桡偏位缩短,尺头韧带、背侧桡腕韧带长度于尺偏位缩短.这些位置可能使不同腕韧带张力降低,有利于损伤韧带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痛——三种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叉神经痛三种不同治疗方式疗效.方法:采用周围神经撕脱术(A组)25例,周围支高位撕脱术加电热凝(B组)25例,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C组)30例,对其术后近期疗效及随访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三组病例近期疗效均为100%,随访3~6个月三组均无复发病例;随访12个月,有效:A组18例(72.00%)、B组20例(80.00%),C组30例(100.00%);随访24个月,有效:A组13例(52.00%)、B组15例(60.00%)、C组29例(96.67%).结论:射频温控热凝术疗效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尤其对神经撕脱术等治疗后又复发的病例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滑脱前期腰椎弓峡部裂(slipping prophase lumbar spondylolysis,SPLS)常规影像检查表现,探讨其诊断策略.方法 收集经影像诊断明确的SPLS患者69例,均因腰腿痛首诊,分别做了不同种类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检查前均无临床提示.分析SPLS常规影像学表现,计算X线、多层螺旋CT(MSCT)和MRI首诊率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31例摄X线正侧位片,其中5例同时加摄双斜位片;33例行腰椎间盘MSCT扫描,其中24例及时做了补充扫描;5例行MRI常规扫描.X线、MSCT和MRI首诊率依次为:61.3%(19/31)、72.7%(24/33)和20.0%(1/5).SPLS常规影像表现为:椎弓峡部变细,X线可见透亮线影;MSCT下位椎体上关节突附近发现碎骨块和椎管矢状径增大;MRI峡部皮髓质信号欠连续.结论 SPLS常规影像检查表现隐匿,敏感而及时地发现其蛛丝马迹并进一步做MSCT容积扫描多方位重组或反机架层面扫描是防止SPLS漏诊的关键;后者因其低耗、低辐射和高诊断率,可以作为SPLS筛选和确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医师在R-R间期不同相位窗对64层螺旋CT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的测量结果的影 响.方法:搜集23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后处理软件分别测量钙化积分图像收 缩期相(R-R间期20%~35%相位)和舒张期相(R-R间期65%~80%相位)的EAT体积.比较不同医师、不同相位窗对 EAT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不同医师、不同相位窗所测得EAT体积均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相同医师不同相位窗 所测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4.326,3.794)、(-2.679,3.781);而相同相位窗不同医师所测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收 缩期相位窗(-6.205,7.480)、舒张期相位窗(-4.425,7.334),舒张期相所测95%一致性界限范围要小于收缩期相.结论:64层螺旋CT进行EAT定量时,EAT体积的测量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其中舒张期相进行测量可重复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诊断食管裂子网膜疝(EHOH)的价值.方法 5例经手术证实的EHOH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获取亚毫米数据作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贲门部测量食管裂孔(EH)大小.以EH膈上脂肪囊与腹腔网膜脂肪相连、胃左动脉(GLA)穿EH及贲门位置正常作为EHOH诊断标准,由3位不知手术结果的高年资医生分别回顾性分析横断位和MPR图像进行判断.结果 5例横断位均显示EH膈上大小不等囊状脂肪密度影,其中椭圆形2例、类圆形2例及分叶形1例,内见点条状高密度影,增强有强化;1例伴转移性淋巴结肿大,1例伴小网膜转移,3例伴腹腔积液;2例判断准确.5例MPR直观显示脂肪囊与腹腔脂肪相连,4例GLA穿EH,主干僵直和食管支附近呈“∩”形特征形态;5例均作出准确诊断.结论 MSCT MPR清晰显示EH膈上脂肪囊与腹腔网膜脂肪相连及GLA穿EH的形态特征,对EHOH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手术无法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16例进行微波消融治疗,肿瘤的中位直径为2.6cm。按照改良的RECIST标准对肿瘤的局部疗效进行评价,对所有行微波消融治疗患者进行0.5年随访。结果:非小细胞肺癌16例中16个病灶行微波消融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化、密度变低、肿瘤体积缩小。随访0.5年局部进展4例(25.0%)。微波消融术后3天内发生气胸4例(25.0%),胸腔积液3例(18.8%),咯血2例(12.50%),肺内感染2例(12.5%)。结论:微波消融对于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类似物环九肽c(CGRRAGGSC)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结合特性。方法:采用荧光染料LSS670标记c(CGRRAGGSC)合成LSS670-c(CGRRAGGSC),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与PC-3细胞体外结合的荧光强度,计算其竞争抑制试验中的半数抑制量(IC50)和平衡抑制常数(K i),荧光显微镜观察LSS670-c(CGRRAGGSC)在PC-3细胞的定位;用99mTc标记c(CGRRAGGSC)合成99mTc-DTPA-c(CGRRAGGSC)与PC-3细胞进行放射受体结合分析,Scatchard作图法计算标记物与PC-3细胞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Kd)和每个细胞上的最大结合位点数(Bm ax)。结果:LSS670-c(CGRRAGGSC)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结合具有可饱和性,浓度与时间呈依赖性。未标记c(CGRRAGGSC)与LSS670-c(CGRRAGGSC)对PC-3受体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IC50=(6.31±0.12)nmol/L,Ki=(2.11±0.14)nmol/L]。LSS670-c(CGRRAGGSC)荧光主要集中在PC-3细胞膜上,Kd值为(0.11±0.02)nmol/L,Bm ax为(230±34)fmol/mg pro。结论:c(CGRRAGGSC)符合特异性配体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