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5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4篇
  2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约挂号是医院管理服务系统中基于人性化理念提出的,是对医院门诊服务流程的创新和调整,科学组织开展时点实时预约挂号工作,能有效帮助门诊患者高效率参与就医活动,医院的门诊服务效率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该文对时点实时预约挂号的实践应用情况、管理方法以及实践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希望能为门诊服务流程进行进一步优化,实现对门诊就医环节的有效精简,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争取保障门诊服务能够得到患者群体的认同和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V-Y外眦开大成形新术式。方法:将Y形切口线设计在睑缘灰线,板层劈开上下睑,并在切口末端增加两条垂直于睑缘的辅助切口线,切开睑板及睑结膜;部分或完全切断外眦韧带,充分分离使外眦呈“游离状态”。在无张或微张力的情况下外移外眦。结果:102例外眦开大成形术99例达到预期效果,开大外眦达1.5~5mm。结论:改良V-Y外眦开大成形术相比传统手术,保留了外眦外形结构,术后外眦无变形,远期回缩轻微,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合乎美学原理的外眦开大成形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体会。方法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来我科就诊的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药物治疗、负压置换、上颌窦穿刺、腺样体切除术及鼻内镜鼻窦手术。结果随诊12月以上,年龄2~7岁组通过药物治疗及负压置换有效率91.5%,11例行腺样体切除术、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有效率90.9%;年龄8~14岁通过保守治疗有效率为72%,35例行腺样体切除术、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有效率87.7%。结论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应采用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吸附破伤风疫苗用于成人加强免疫的临床安全性与免疫原性。方法:分两阶段开展:第一阶段采用开放性设计,评价试验疫苗的安全性,在确认安全性的情况下开展第二阶段试验;第二阶段采用单中心、随机、盲法、同类制品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选择18~30岁的常住健康人群,按1∶1的比例随机接种试验疫苗和阳性对照疫苗,使用日记卡记录接种后28 d内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采集免疫前和免疫后28 d的血液标本,使用标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浓度检测。结果:第一阶段招募30名受试者,试验疫苗接种后7 d内总体不良反应为33.3%;第二阶段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各入组600人,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7%和31.5%,以轻中度不良反应为主,最常见接种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分别为疼痛和发热,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后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均诱导较强的免疫反应:破伤风抗体浓度达到保护性水平的受试者比例均达到100%,GMC分别为3.38、3.16 U/ml。结论: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吸附破伤风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适用于成人进行加强免疫和进一步进行联合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sIX,CAIX)的检测在肾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确诊的肾癌患者,检测其外周血血清中VEGF及CAIX的水平。结果 30例肾癌患者中出现转移7例(23.3%),肿瘤转移患者外周血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而CAIX水平低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检测外周血血清CAIX表达水平在肾癌转移诊断中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检测外周血血清CAIX水平可能有助于恶性肿瘤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定量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提出针对性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CABG患者共302例作为模型组,比较感染与未感染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史、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常规皮肤准备、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手术时间>4 h、手术室探视和连续使用同一手术室),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共211例CABG患者作为验证组,接受感染管理策略。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列线图模型评估模型组与验证组感染发生的效能。结果:模型组共诊断11例患者发生感染(3.64%,11/302),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者年龄高于未感染者,且感染者基础疾病史(高血压和糖尿病)和肥胖者比例增高,ASA评分升高,常规皮肤准备方法、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手术时间>4 h、手术室探视、连续使用同一手术室比例均较未感染者增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58、95%CI:1.12~2.53、P=0.011)、基础疾病史(OR=2.63、95%CI:2.12~3.06、P=0.001)、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OR=2.01、95%CI:1.55~2.69、P=0.002)、手术时间>4 h(OR=3.11、95%CI:2.68~3.59、P=0.001)和手术室探视(OR=1.24、95%CI:1.01~1.85、P=0.024)均为CABG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根据主要危险因素(高龄、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手术时间>4 h、手术室探视)的权重(β值)进行定量赋值建立列线图模型。验证组共诊断感染者2例(0.95%,2/211),显著低于模型组(Fisher’s确切概率法,取单侧P=0.047)。ROC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组和验证组发生感染的准确性分别为0.895和0.864;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拟合度良好。结论:CABG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多个临床因素有关,如高龄、基础疾病史、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手术时间>4 h和手术室探视,医护人员应充分认知并采取严格的感染管理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七氟醚结合地佐辛在食管癌切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与我院90例患者需进行食管癌切除手术。以数字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食管切除术。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前进行七氟醚结合地佐辛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则在手术前使用七氟醚进行麻醉。结果观察组效果为优者占比73.33%(33/45),优良率为86.67%(39/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1%(23/45),71.11%(3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麻醉时间(186.34±15.16)mim,术毕清醒时间为(4.13±0.54)min;对照组麻醉时间(136.38±13.16)mim,术毕清醒时间为(6.15±0.76)min,观察组麻醉时间长于对照组,术毕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七氟醚结合地佐辛在食管癌切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不仅可明显提升麻醉效果,还可减少术毕清醒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