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高危人群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认知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某医院胸外科完成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并判断为肺癌高危人群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知识掌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肺癌高危人群416例,年龄40~72岁,男性269例,女性147例,分别占64.66%、35.34%。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326例,知晓率为78.4%。知晓率最高的为“体检或癌症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癌症无传染性;癌症早期可无明显症状;癌症检查价格并非越高效果越好”、“戒烟有利于预防肺癌”,知晓率分别为92.79%、92.31%、90.38%。知晓率最低的为“适龄生育、母乳喂养、多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合适体重、少饮酒和定期体检有利于预防乳腺癌”、“肺癌早期筛查的有效方法”、“导致癌症发病的高风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为50.24%、37.98%、34.86%。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72岁(OR=0.418)、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2.309)、职业类型为医疗卫生行业(OR=4.121)是肺癌高危人群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论 肺癌高危人群防癌认知的总体知晓情况较好,但还应针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及非医疗卫生行业人群进一步加强癌症防治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防癌知识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可吸收形状记忆套管用于微小血管无缝线吻合的动物模型并探讨该吻合方法与传统针线吻合方法在微小血管吻合方面的优势。方法 利用SD大鼠腹主动脉制作血管吻合模型,记录两种吻合方法的吻合时间及通畅率,术后不同时间点取吻合口周围血管做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吻合口周围的炎性反应,术后6周取活体动物做CTA及血管彩超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吻合的血管通畅情况及血流量.血管直径,取术后1年吻合血管,纵向剖开血管腔,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血管内皮愈合情况。结果 可吸收形状记忆套管吻合组比传统缝合吻合组时间更短(P<0.05),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吻合方法吻合口周围炎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传统方法(P<0.05),两种吻合方法术后血管的直径及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型吻合方法与对照组相比血管内皮愈合更加光滑,血管没有明显的瘢痕增生及狭窄。结论 可吸收形状记忆套管吻合方法比传统缝合方法简便快捷,能够有效减少炎性反应,减少吻合口狭窄及瘢痕增生,且拥有与传统方法相似的通畅率及血流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型血管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1资料病人,女,75岁,因反复头晕30余年,加重2周于2016年11月14日收入我院心内科,入院时病人无明显咳嗽咳痰症状,平素偶有胸痛、心慌等不适。病人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平时血压控制良好,入院2周前头晕加重,多次在静息状态下自测血压为160/90 mmHg。既往有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肺隔离症、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胃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双膝关节退行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浆液性囊性肿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浆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结果:21例胰腺实性浆液性囊性肿瘤中,位于胰头部8例,体尾部13例。病灶形态呈分叶状7例,类圆形14例,边界清晰。肿块平均直径为(29.5±11.0)mm。6例可见钙化,3例上游胰管扩张。21例术前影像诊断全部误诊为其他实性肿瘤。胰腺实性浆液性囊性肿瘤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MRI呈T1WI稍低信号,T2WI明显水样高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强化。结论:胰腺实性浆液性囊性肿瘤CT难以诊断,MRI的T2WI水样高信号是最具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对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探讨了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3-2019.6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EVT)、且血管再通均达到术后脑梗死溶栓 (TICI)分级2b以上的病例。分析患者的术前和术后24h的血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临床预后包括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24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以及3个月死亡率。mRS 评分≤2 定义为预后良好, mRS≥3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的影响因素,P <0.1纳入多因素分析,寻找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得到术后24h平均收缩压(mSBP)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术后24hmSBP值分为三组:低mSBP组101-120mmHg;中mSBP组121-140mmHg;高mSBP组:141-160mmHg,分析三组间预后的差异;再分析低中mSBP(≤140 mmHg)两组患者与高mSBP组(>140 mmHg)预后差异。结果 共纳入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取栓成功再通患者238例,其中预后良好161人,预后不良77人。术前Alberta卒中早期 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术后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术后24hmSBP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mSBP增高预后良好率下降、死亡率增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随着mSBP的增高,24h sICH发生率增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9)。低中mSBP(≤140 mmHg)患者较高mSBP(>140 mmHg)患者的良好预后率高(OR:2.039,95%CI:1.043-3.984,P=0.037),sICH率低(OR:0.203,95%CI:0.062-0.664,P=0.008),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术后24h mSBP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是术后血压管理的重点。建议将术后24h mSBP积极控制在140 mmHg以下,如果出血转化的风险大,可控制在120 mmHg以下。需RCT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脑性瘫痪(脑瘫)患者在肢体解痉、矫形与功能重建等手术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2021年6月发表的关于脑瘫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文献,剔除内容不符、质量较低、证据等级不高、重复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47篇文献,从肢体解痉、矫形和功能重建3个方面对脑瘫的手术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关于脑瘫的手术治疗,目前可供选择的术式有很多。(1)解痉手术: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SPN)。SPR手术可广泛降低肢体肌张力,更适合肢体强直型痉挛;而SPN降低肌群中单块肌肉张力的效果确切、创伤小,适用于局灶性痉挛。(2)矫形手术:通过肌腱转位、延长或紧缩调整肌张力、松解痉挛、缓解或矫正畸形,手术方式包括跟腱延长术、腘绳肌松解、胫后肌延长、胫前肌移位、内收肌切断术等。临床上矫形手术常作为解痉手术的重要补充,脑瘫患者往往需先接受SPR/SPN解除痉挛,再进行矫形手术。(3)肢体功能重建手术:包括神经段移植嵌入嫁接术、带血管的神经移位嫁接术及神经束间侧侧缝合术等改良周围神经移位术,可重建患者部分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结论 脑瘫的手术治疗非常重要,个体化制定分期手术方案,联合应用肢体解痉、矫形和改良神经移位术,对于缓解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肢体痉挛、矫正畸形及重建肢体部分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96例患者纳入研究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质量、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无痛率、固定无松脱率及拔针无淤青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医疗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更低(P<0.05),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能够提高穿刺质量,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促进护理满意率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CCCD)”的登记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多中心现有结直肠癌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及前瞻性的收集和分析,了解目前全国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现状,为进一步建设数据库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成立“中国结直肠外科大数据研究协作组(C-CBD)”,设计并建立CCCD”,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理念,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收集并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来自全国性、多中心登记录入CCCD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进行标准化整理及统计学处理,分析中国结直肠癌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共计纳入来自全国61个中心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72650例,其中直肠癌占57.9%,结肠癌42.1%,术前临床TNM Ⅰ、Ⅱ、Ⅲ、Ⅳ期的比例分别为18.6%、42.5%、30.7%及8.2%;行腹腔镜手术占56.7%,开腹手术占43.3%,行D1、D2及D3淋巴结清扫比例分别为占2.1%、51%及46.4%;行R0、R1、R2手术切除等分别为96.2%、2.2%、1.6%;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器械吻合为主(约占98%),手工吻合仅占2%;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总体发生率为3.2%;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平均检出淋巴结15.9枚,直肠癌手术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为1.7%。结论 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数量庞大,术后近期效果良好,但诊断及治疗的规范化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围手术期资料、随访资料的完整性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前交叉韧带(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 同时也是膝关节运动中最易损伤的结构。ACL损伤常导致患者膝关节不稳, 阻碍患者重返运动, 继发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目前, 临床上常选择自体移植物重建ACL, 但存在取材范围有限、供区并发症、无法早期重返运动等问题。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ARS)人工韧带具有来源广泛、无供区并发症、快速康复等优势, 因而可避免自体移植物重建ACL的相关问题, 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 笔者就LARS人工韧带的特点及其在ACL重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临床治疗ACL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联合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教学在军医大学毕业后教育中对住培学员的传染病学岗位胜任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培的65名军队规范化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按照1∶1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理论小讲课联合常规查房)和教改组(情景模拟教学联合SP教学)。通过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日常评价、问卷调查等综合评估两组学员的传染病学岗位胜任力。结果 教改组和传统教学组在理论考核总分、技能考核总分及总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理论考核的主观题部分,技能考核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部分和医患沟通能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问卷调查显示,教改组学员课程学习兴趣、认真参与程度、鼓舞临床热情、锻炼沟通表达和协同合作能力方面较传统教学组显著提高,起到很好的正向作用。教改组对带教形式和带教效果更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联合SP教学可显著提升军医大学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岗位胜任力,并将岗位胜任力转化为具体的临床行为,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