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09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我国在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但在1990—2010年期间,各年龄段因乳腺癌死亡的人数从29 200人增加到52 500人,增幅达78%,我国已成为乳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各级导管和腺泡上皮组织的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灼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尖锐湿疣的患者1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电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电灼基础上结合中药内服外洗共同治疗。结果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为10.8%,低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复发组CD3+细胞、CD4+细胞水平、CD4+/CD8+细胞比值较未复发组低,而CD8+细胞水平较未复发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CD3+水平、CD4+水平、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且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灼结合中药内服外洗能减少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在临床治疗中,监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的复发预估及相应增强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专用手术刀具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专用手术刀具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在传统电切刀的远端添加保护襻组成膀胱肿瘤切除专用手术刀具。使用该种手术刀具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8例,使用方法与普通电切刀近似。男26例,女22例。年龄23~76岁,平均43岁。肿瘤分期Tis者1例,T0~T1者47例。肿瘤分级G1~G2者36例,G3~G4者12例。瘤体直径0.5~8.0 cm。肿瘤位于膀胱顶部4例,左侧壁11例,右侧壁9例,前壁4例,后壁13例,颈部7例。肿瘤单发31例,多发17例。术后常规卡介苗膀胱灌注1年,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1次。结果48例平均手术时间(23±10)m in。术中18例(37.5%)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未出现膀胱穿孔病例;无瘤体后部的正常膀胱黏膜误切。46例术后随访1年,14例复发,均为远位新生膀胱肿瘤,术后3个月时发现1例,4~6个月时3例,7~9个月时6例,10~12个月时4例。结论使用该专用手术刀具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容易控制切除深度,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膀胱穿孔,并可保护大体积肿瘤后部盲区的正常黏膜以免误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鼠婴肾组织移植于肾包膜下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应用治疗肾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istar雄性大鼠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为受体,将鼠婴肾组织块多点植入受体肾包膜下。治疗期间用EPO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EPO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O在移植物中的表达。结果①60d时D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1.768±0.140)mu/mL高于B组(1.160±0.324)mu/mL(P<0.01),与C组(2.329±0.125)mu/mL也有差异(P<0.05)。②移植后60d,移植物的体积由1mm3增至3-4mm3大小,表面血管网丰富,光镜下见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③移植物EPO免疫组化,发现移植物EPO着色颗粒主要分布于肾皮质的肾小管,明显多于病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P<0.05)。结论通过对移植物的形态观察和功能测定,证明肾组织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可能为慢性肾性贫血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众多的经尿道微创术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均通过扩大或再造前列腺段尿道(PU)的腔内空间发挥作用,因此,探讨BPH微创术后PU形态对排尿的力学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探讨PU/膀胱颈横径比(RPU-1)对尿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PU-1>0.79时,PU两侧出现涡流;且涡流随RPU-1增大而增大,相应的尿道出口流速则逐渐降低。CFD技术可量化模拟PU内的涡流行为,揭示RPU-1所反映的PU腔内空间对尿流动力学的客观影响,是无创尿流动力学研究的可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草分枝杆菌制剂对大鼠膀胱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草分枝杆菌制剂连续膀胱灌注对大鼠膀胱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草分枝杆菌组(n=20),制作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于第8周开始分别行生理盐水和草分枝杆菌制剂连续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于第14周进行病理观察、测量膀胱总重量,微血管密度(MVD)和凋亡指数(AI)。结果 第14周时,对照组(n=16)和草分枝杆菌组(n=14)大鼠膀胱均可见明显肿物,光镜下可见癌组织侵入肌层。草分枝杆菌组大鼠膀胱的重量和肿瘤的MVD小于对照组(t=2.609,P=0.048;t=2.124,P=0.043);草分枝杆菌组大鼠膀胱肿瘤的灿小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t=0.583,P=0.565)。结论 草分枝杆菌制剂连续膀胱灌注可抑制大鼠膀胱肿瘤生长,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一对夫妻来讲,平淡生活中一抹浓重的"色彩"必定是孩子,生育是人生应该完成的重大使命和社会责任,孩子的降临使人生和家庭更加完整。然而,不孕不育成了很多人通往幸福道路上的"拦路虎",让很多家庭遭受打击,其中无精症是男性不育症中最严重的一种。无精症指多次精液检查(一般3次以上)均未发现精子,通俗地说就是精液中没有精子。很多  相似文献   
9.
<正>睾丸肿瘤发病率很低,其好发于工业化国家,在我国年发病率在1/10万左右,仅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2%~([1]),但睾丸肿瘤却是20~34岁男性最常见的实性肿瘤,其中睾丸精原细胞瘤约占睾丸肿瘤的60%。近年来,睾丸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据美国癌症协会预计,2018年美国将会有9 310例新发睾丸肿瘤病例,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仅为8 430例~([2])。本研究分析了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18年6月共收治的35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病例资料,现结合文献就其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