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炎性因子和内皮功能变化及通心络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60例患者接受PCI,术后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加通心络胶囊组(B组),采用超声多普勒测量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并测定其CRP、ICAM-1、IL-10等炎性因子。结果A组经治疗后ICAM-1、CRP下降,IL-10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以上3种炎性因子改变更为显著(P<0.01或P<0.05)。B组治疗后FMD、NMD均明显改善,且较A组差异显著(P<0.01或P<0.05),而A组仅FMD治疗后有改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炎性标志物及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sCD40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ACS患者,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及33例对照组血浆sCD40L、hs-CRP水平,分析比较各组炎性标志物的水平及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浆sCD40L、hs-CRP与S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浆sCD40L、hs-CRP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SA组及对照组(均P<0.01),UA组血浆sCD40L、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均P<0.01);而血浆sCD40L、hs-CRP在S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sCD40L与hs-CRP呈正相关(r=0.452,P<0.01);hs-CRP与HDL-C呈负相关(r=-0.263,P<0.05);sCD40L与HDL-C呈负相关(r=-0.234,P<0.05),与TG呈正相关(r=0.254,P<0.05)。结论:血浆sCD40L、hs-CRP与ACS及血脂有一定关系,对判断ACS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报道9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简称二狭房颤)患者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和复律治疗的结果,并与同期行PBMV的16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无房颤(窦性心律,简称二狭窦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临床上无血管栓塞并发症且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房血栓的二狭房颤患者接受PBMV治疗与二狭窦律者一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89例二狭房颤患者PBMV后经复律治疗转为窦性心律(其中15例仅服用奎尼丁即可复律)。随访23.5±11.7月,24例(27%)复发。认为房颤持续时间长和左房明显扩大可能是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PB-MV的效果可能是房颤复律后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4.
报道静脉注射心律平治疗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复律作用及口服用药预防其复发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心律平的复律疗效为77.4%,心动过速的终止环节主要为旁道逆传和房室结快径逆传。口服心律平300~600mg/d,随访3~24个月,其预防PSVT复发的疗效为64.5%。静脉注射心律平可终止心动过速的24例病人,口服心律早的预防效果(70.8%)明显优于静脉注射不昭终止的7例病人(42.8%)。笔者认为心律平在PSVT的复律和预防复发中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DT)包被支架对犬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 制作蛋白涂层的DT包被支架,其剂量分别为0 μg(对照组)、60 μg(小剂量组)、130μg(中剂量组)和210μg(大剂量组)。11只杂种犬,其左冠状动脉分别置入过大的单纯蛋白包被支架和DT包被支架。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动脉狭窄程度;术后6个月取出血管组织,经Elastic-van Gieson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测定管腔面积、内弹力板包绕面积,并计算内膜面积和面积狭窄率。结果 各组平均损伤积分相似。大剂量组平均内膜厚度[(0.18±0.03)mm]小于中剂量组[(0.24±0.03)mm,P=0.008]、小剂量组[(0.46±0.05)mm,P<0.001]和对照组[(0.49±0.06)mm,P<0.001];大、中剂量组内膜面积相似[(2.50±0.49)mm2比(2.78±0.78)mm2,P>0.05],但显著小于小剂量组[(4.65±0.58)mm2,P<0.001]和对照组[(4.87±0.80)mm2,P<0.001]。大、中剂量组的面积狭窄率相似[(30.04±5.43)%比(34.25±7.41)%,P>0.05],但显著小于小剂量组[(53.10±1.93)%,P<0.001]和对照组[(54.62±6.82)%,P<0.001]。结论 DT包被支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新生内膜增生,6个月内预防再狭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6.
经导管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24例病人经射频消融(RFCA)慢径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研究结果。RFCA后24例病人均不再诱发AVNRT(100%),其中23例慢径传导消失(95.8%),1例慢径传导明显减慢(4.2%)。认为RFCA改良慢径对房室和室房传导没有明显影响,其消融成功的可能预测指标为:X线影象消融电极位于房室结后下部、消融电极图A/V<0.4,放电出现交界性早搏或并行性交界性心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