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05篇
  免费   1809篇
  国内免费   1065篇
耳鼻咽喉   222篇
儿科学   364篇
妇产科学   241篇
基础医学   1223篇
口腔科学   360篇
临床医学   4534篇
内科学   2492篇
皮肤病学   231篇
神经病学   437篇
特种医学   10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篇
外科学   2477篇
综合类   8974篇
预防医学   4020篇
眼科学   316篇
药学   3414篇
  29篇
中国医学   3194篇
肿瘤学   987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548篇
  2022年   559篇
  2021年   529篇
  2020年   562篇
  2019年   616篇
  2018年   739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555篇
  2015年   605篇
  2014年   1642篇
  2013年   1192篇
  2012年   1427篇
  2011年   1577篇
  2010年   1452篇
  2009年   1442篇
  2008年   1299篇
  2007年   1508篇
  2006年   1395篇
  2005年   1438篇
  2004年   1244篇
  2003年   1193篇
  2002年   899篇
  2001年   921篇
  2000年   1080篇
  1999年   1086篇
  1998年   1039篇
  1997年   991篇
  1996年   931篇
  1995年   767篇
  1994年   724篇
  1993年   584篇
  1992年   585篇
  1991年   481篇
  1990年   467篇
  1989年   382篇
  1988年   249篇
  1987年   210篇
  1986年   165篇
  1985年   172篇
  1984年   144篇
  1983年   118篇
  1982年   90篇
  1981年   83篇
  1980年   66篇
  1979年   47篇
  1978年   23篇
  1964年   22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地市级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在保障PICC的置管与维护的安全、减少患者导管的风险及降低导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PICC专科护理门诊进行规范设置与合理布局,制定PICC相关操作流程标准和管理规定,实施多学科合作,建立护患交流网络平台,举行PICC病友会和沙龙活动,培训基层医院护士PICC技术,并建立基层医院PICC维护网。结果降低了PICC患者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地市级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的建立,有利于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PICC导管的安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利用无症状侧的尺神经横截面积作为参考值来评价患侧尺神经厚度变化的方法是否有 效。方法:收集单侧尺神经病变患者47 例为病变组,选取同期招募正常志愿者60 例为对照组,利用高频超 声测量尺神经横截面积,比较病变组无症状侧与对照组的差异性,病变组治愈后再次用超声复查无症状侧 尺神经横截面积,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结果:病变组无症状侧4 个位置的尺神经横截面积与对照组比 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病变组无症状侧尺神经横截面积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单侧尺神经病变患者的无症状侧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变,使用无症状侧的尺神经 横截面积作为参考值来评估患侧的方法有限制。  相似文献   
993.
器官纤维化可发生于不同的组织器官,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发现的新 型抗纤维化小分子化合物--氟非尼酮,为纤维化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氟非尼酮可以通过抗炎症反应、抗氧化 应激、抗细胞凋亡、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及调节信号转导等多种途径,起到抗器 官纤维化的作用,明显减轻肾、肝及肺的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影响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成功脱机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第一医院呼吸科 从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因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共59例。入选患者根据最后结局分为脱 机成功组(n=31)和脱机失败组(n=28)。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开始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细菌学结果。将所有指 标进行单因素比较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其对机械通气脱机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性别与 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脱机成功组在吸烟人数、APACHE II评分、D-二聚体和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浓度方面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脱机成功组在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血清 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失败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表明,D-二 聚体的升高、肺部CT存在肺部基础疾病、低白蛋白是重症肺炎机械通气脱机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存在低蛋 白血症、高D-二聚体及肺部CT存在肺部基础疾病的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有利于上述患者成功脱机。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胆囊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并探讨HIF-1α在判断胆囊癌治疗效果及预测胆囊癌复发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慢病毒对胆囊癌细胞系(GBC-SD)进行转染,干扰该细胞系中HIF-1α的表达,得到HIF-1α表达不受干扰的胆囊癌细胞系(GBC-SD-NC)和HIF-1α表达受干扰的胆囊癌细胞系GBC-SD-HIF。通过将两组细胞系裸鼠鼠尾静脉注射建立胆囊癌血行转移模型,检测两组细胞在小鼠肺部形成转移瘤的能力。结果 :GBC-SD-NC组裸鼠肺部转移瘤数量、大小都比GBC-SD-HIF组高,GBC-SD-NC组转移瘤的平均数量显著多于GBC-SD-HIF组。结论 :干扰胆囊癌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可以显著减低胆囊癌细胞系GBC-SD的血行肺转移能力。说明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胆囊癌侵袭转移中存在独立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寻胶囊内镜(CE)检查的最佳肠道准备方法。方法 102例拟行CE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40):检查前1天21:00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37.12 g,溶于2 000 ml水中,检查前4 h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68.56 g,溶于1 000 ml水中;B组(n=32):检查前4 h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05.68 g,溶于3 000 ml水中;C组(n=30):检查前4 h口服20%甘露醇500 ml,后饮水2 500 ml。3组患者均吞服胶囊后立即吞服二甲基硅油120 mg,比较各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小肠清洁度和小肠通过时间。结果 3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15.63%及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小肠清洁度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略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小肠通过时间明显长于B、C两组(均P0.05),而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剂顿服效果优于分次口服,20.00%甘露醇500 ml顿服是一种清肠效果好、副反应较少且经济的肠道准备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7.
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卡洛磺钠(CS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CSS对BSA的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而在中性和弱碱性时则为静态猝灭;根据Fφ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310K和pH=7.40时CSS与BSA作用的结合距离为5.18 nm;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药物与BSA的相互作用是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此外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CSS对BSA构象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常见共存离子对结合反应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患者男性,81岁,因“胸闷心悸”2 h 于2013年5月4日1130入院。患者入院前2 h 剧烈运动后,感胸闷、心悸呈持续性,伴濒死感、大汗淋漓,休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无明显心前区疼痛,亦无明显左肩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无抽搐、昏迷。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0℃,脉搏7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50/100 mmHg。神志清,急性病容,表情痛苦,口唇无发绀,无颈静脉怒张,两肺呼吸音清,心率约78次/min,第一心音低钝,可闻及期前收缩1~2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8.25×109/L,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1.37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CK-MB)19.4 ng/mL、肌红蛋白(Myo)165.2 ng/mL,血钾、血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正常。心电图检查:Ⅱ、Ⅲ、AVF、V1~V4 ST 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 mm,V3 R ~V5 R ST 段弓背向上抬高0.1~0.2 mm。入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前间壁、右心室心肌梗死(Killip 1级);原发性高血压2级(很高危)。患者及亲属拒绝上级医院 PCI治疗,患者虽然年龄>75岁,考虑静脉溶栓为最佳治疗,住院后与其亲属沟通后,给予阿司匹林300 mg 嚼服,予尿激酶120万 u 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 溶解后,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30 min 内滴完,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变,心电图的动态演变,有无出血情况发生。吸氧同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抑制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调脂,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张冠脉改善心肌血供,培哚普利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改善心功能,美托洛尔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减少梗死面积。溶栓即刻、溶栓后30 min、1 h、2 h、3 h 等分别做心电图,而后每天复查1次心电图,有心前区不适时,及时复查心电图;溶栓即刻、溶栓后每2小时采集血标本,采集24 h 标本后,检验科专人分别做心肌酶检查。溶栓后90~120 min 患者胸闷心悸明显缓解,梗塞相关导联抬高的 ST 段回落≥50%,心电监护发现室性期前收缩(部分呈二联律),出现一过现窦性心动过缓、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考虑再灌注心律失常。溶栓后心肌酶谱(血液:CK-MB)变化为:5月4日1315,28.00 IU/L;1500,54.00 IU/L;1700,91.00 IU/L;1900,11500 IU/L;2100,126.00 IU /L;2300,127.00 IU /L;5月5日0100,121.00 IU /L;0300,112.00 IU /L、0500,103.00 IU /L;0700,89.00 IU /L;0900,77.00 IU /L;1100,74.00 IU /L;1300,64.00 IU /L。心肌酶(CK-MB)酶峰在5月4日23时
  距溶栓时间<14 h,提示溶栓成功。经过1年随访,现患者状况良好,可从事一般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总结云克治疗Graves眼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0例确诊Graves病经131I治疗后甲亢治愈但仍有突眼患  相似文献   
1000.
患者女性,47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2周,皮肤破溃1天入院。体检:左侧乳晕区靠外上象限见一直径6 cm的肿物,表面皮肤淤血、破溃,破溃范围3.5 cm ×2.5 cm;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35×109/L。B超检查:左侧乳腺乳晕区靠外上象限探及一大小6.8 cm ×6.5 cm ×4.0 cm低回声反射区,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无明显包膜,其内回声不均匀。甲状腺、肝脏、胆囊、胰腺、双肾及脾脏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