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探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三点法颈部神经根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选用臂丛与颈浅丛联合神经阻滞,观察组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分别在C4、C5、C6横突处三点给予小剂量局麻药行颈部神经根阻滞。比较两组麻醉阻滞情况、感觉阻滞效果、麻醉效果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5.32±1.67)min及阻滞起效时间(4.35±0.81)min短于对照组的(14.68±1.46)、(12.18±1.40)min,感觉恢复时间(630.58±13.62)min长于对照组的(579.16±10.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阻滞完全率89.74%高于对照组的51.28%,阻滞不全率10.26%低于对照组的4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率82.05%高于对照组的61.54%,基本满意率17.95%低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4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行C4~6神经根阻滞,小剂量的局麻药即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并且麻醉操作时间与阻滞起效时间较短,并发症少,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2.
由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剧烈,突出组织接近椎间孔等问题,传统推拿手法往往难达到好的疗效。笔者从中西医对该病发病过程的生物力学改变的认识,侧卧定点踩跷法的操作技巧及生物力学、神经效应等角度出发,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思路及相关临床应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胆囊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并探讨HIF-1α在判断胆囊癌治疗效果及预测胆囊癌复发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慢病毒对胆囊癌细胞系(GBC-SD)进行转染,干扰该细胞系中HIF-1α的表达,得到HIF-1α表达不受干扰的胆囊癌细胞系(GBC-SD-NC)和HIF-1α表达受干扰的胆囊癌细胞系GBC-SD-HIF。通过将两组细胞系裸鼠鼠尾静脉注射建立胆囊癌血行转移模型,检测两组细胞在小鼠肺部形成转移瘤的能力。结果 :GBC-SD-NC组裸鼠肺部转移瘤数量、大小都比GBC-SD-HIF组高,GBC-SD-NC组转移瘤的平均数量显著多于GBC-SD-HIF组。结论 :干扰胆囊癌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可以显著减低胆囊癌细胞系GBC-SD的血行肺转移能力。说明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胆囊癌侵袭转移中存在独立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观察提拉旋转斜扳法操作时椎间盘应力及应变发生的变化规律,探寻手法治疗腰椎疾患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方法 在构建的L4~5节段腰椎模型上模拟加载提拉旋转斜扳手法,观察手法作用过程中椎间盘应力的分布及变化,髓核及纤维环的位移及应变。 结果 椎间盘应力变化从右后方开始出现,以弧形向周围传递扩散,应力的变化呈递减分布。椎间盘应变最小的位置在髓核偏后,以此为中心呈圆弧状向周围递增。应变最大的位置主要发生于纤维环,特别是椎间盘右侧外缘。 结论 手法操作中应力主要集中于后侧关节突关节,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相对较小,提示手法治疗是安全的。纤维环后外侧在操作中有较明显的应变,局部的位移变化可能是手法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从肌筋膜“扳机点”入手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分别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进一步深入了解肌筋膜“扳机点”,并对目前肌筋膜“扳机点”动物模型的构建进行阐述,阐明针灸干预肌筋膜“扳机点”的机制,对肌筋膜“扳机点”的进一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通过从传统中医理论及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等分析,经临床发现,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应该分期论治,主要分为急性重症期及急性轻症期,急性重症期应该采用针刺为主辅以循经点按手法,不能单纯运用手法,尤其不能采用暴力手法以免加重水肿,应该以轻柔放松为主,急性轻症期采用理筋整复手法为主,采用拔伸手法、臂丛神经牵拉手法及正骨为主,治疗是否取得佳效,关键把握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应该分期论治,运用辨经推拿与正骨推拿相结合,遵循镇痛后复位的原则,运用循经点按止痛后结合正骨推拿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查和萍教授升阳祛邪通络方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术观点、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从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出发,以经典案例论证查氏升阳祛邪通络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结果]查教授从正邪两方面着手,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及三因制宜思想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认为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肝脾肾-筋肉骨平衡失调。因此提出升阳祛邪、活血通络以共同调理肝脾肾的治疗观点,以重新建立肝脾肾-筋肉骨平衡,从而达到解除疾患的目的,并获取了满意疗效。[结论]查氏升阳祛邪通络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甚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从中西医学角度阐述了"骨错缝、筋出槽"的理论基础,并从半脱位复合体理论的内涵和脊柱筋伤疾病的病理机制角度分析了脊柱筋伤疾病、骨错缝筋出槽、脊柱半脱位、半脱位复合体之间的关系。认为中医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筋伤病的理论基础在于"骨错缝、筋出槽",这与现代医学整脊手法治疗脊柱和脊柱相关疾病的"半脱位"理论基础有相似之处。提出现代医学整脊的半脱位复合体理论和中医推拿的"骨错缝、筋出槽"的提出均源于脊柱稳定性,脊柱推拿治疗脊柱筋伤病的机制在于恢复脊柱筋骨平衡,这将为中医脊柱推拿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是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中的难点。笔者通过分析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过程中筋与骨力学平衡的中西医理论,提拉旋转斜扳法的操作技巧及生物力学效应,从筋骨力学失衡角度分析提拉旋转斜扳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思路及相关临床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抽取63例患者,分别患有轻到中度CHF和中到重度COPD,在治疗前和治疗中进行肺功能试验、12导联心电图和N端脑利钠肽检查。结果 31例患者达到两种药物的目标剂量,19例在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比索洛尔19%,美托洛尔42%,P=0.045);8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比索洛尔组:2例因低血压,1例因心动过缓;美托洛尔组:2例因低血压,3例分别因哮喘、呼吸困难和水肿)。比索洛尔组比美托洛尔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显著增加(比索洛尔组:1 561±414ml vs 1 698±519ml,P=0.046;美托洛尔组:1 704±484ml vs 1 734±548ml,P=0.441)。两种药物均降低了心率(比索洛尔组:75±14 vs 68±10,P=0.007;美托洛尔组:78±14 vs 72±12,P=0.016)。然而均未对N端脑利钠肽产生影响。结论β受体阻滞剂常引起不良反应,只有49%的患者可耐受目标剂量。研究表明,比索洛尔比美托洛尔能够较好改善肺功能状态且引起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