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NK、T混合淋巴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扩增的NK、T混合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特性。方法:MTT法测定培养后NK、T混合淋巴细胞对PLA-801D、A549、LS-174 t及MDA-MB-231肿瘤细胞系的抑制率,对PLA-801D进行不同效靶比及不同作用时间抑制率的测定。结果:NK、T混合淋巴细胞对4种肿瘤细胞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不同细胞系间抑制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K、T混合淋巴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系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对PLA-801D抑制率与效靶比成正比,作用4 h有最大抑制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35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扩增培养后19种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体外诱导扩增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扩增前后CD3 等19种不同表型细胞百分比的变化。结果:经体外扩增培养后,CD3 、CD3 CD8 、CD3 CD16-CD56 、CD3 CD16 CD56-、CD3 CD16 CD56 ,CD45RO 细胞及其亚型CD8 CD45RO 、CD8 CD28-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明显增加(P<0.01);而CD19 、CD3 CD4 、CD3-CD16-CD56 、CD3-CD16 CD56-、CD3-CD16 CD56 ,CD45RA 细胞及其亚型CD4 CD45RA 、CD8 CD45RA ,CD4 CD45RO ,CD28 细胞及其亚型CD8 CD28 细胞比例则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培养扩增后细胞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63.
p21结构功能与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周期是由周期依赖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共同作用而完成。尤其是G1期过渡到S期受细胞周期负调节因子家族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CDKI)的调节,p21可以和p53共同构成细胞周期G1检查站,因DNA损伤后不经过修复则无法通过,减少受损DNA的复制和积累,从而发挥抑癌作用。当p21、Cyclin、CDK,PCNA四聚体的功能受到抑制,则使增殖信号大量活化,导致细胞异化和恶变。p21作为一种负性调节因子,在依赖野生型p53的表达通路上与肿瘤的表达、表达含量、表达位置,以及预后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后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扩增培养后总CD3 、CD3 CD4 、CD3 CD8 淋巴细胞及CD3-CD16 56 (NK细胞)、CD3 CD16 56 (NKT细胞)的变化,初步观察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回输患者的生物安全性。方法:体外大规模诱导和扩增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个核细胞,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扩增前后CD3 、CD3 CD4 、CD3 CD8 、CD3-CD16 56 、CD3 CD16 56 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结果:CD3 、CD3 CD8 、CD3 CD16 56 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明显增加(P<0.01),而CD3 CD4 和CD3-CD16 56 细胞比例则明显的降低(P<0.01)。所有患者细胞回输治疗后无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在本研究体系下体外诱导扩增培养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NK细胞及致敏淋巴细胞效率较高,细胞毒性细胞比例增高较大,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在经济尚欠发达的边疆地区如何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放置螺旋形鼻肠营养管行术后肠内营养。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仅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后愈合出院。有5例患者出现腹胀,3例患者腹泻,经及时处理后症状均缓解。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置入鼻肠营养管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尤其在出现吻合口瘘时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尚欠发达的边疆地区应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6.
强直性脊柱炎表皮生长因子及β2微球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与β2微球蛋白(β2M)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机制、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联合测定57例AS患者(AS组)血清EGF、β2M,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对照组为46例健康人.16例患者同时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其中10例治疗后复查.结果 AS组血清EGF、β2M均高于对照组(P<0.01);EGF与CRP、ESR、IgA、IgG、IgM及β2M的相关系数r为-0.12~0.45(P>0.05).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Ⅲ~Ⅳ级的EGF高于Ⅰ~Ⅱ级.结论 EGF、β2M在AS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但与AS的活动性无相关性;EGF与骶髂关节炎的严重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7.
扁平疣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皮肤病 ,疗效差异较大。笔者采用消疣汤治疗扁平疣 96例 ,同时用胸腺肽治疗 76例作为对照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诊断为扁平疣 ,共 172例。随机分为消疣汤治疗组 (下称治疗组 )和胸腺肽治疗组 (下称对照组 )。治疗组 96例 ,男 31例 ,女 65例 ;年龄 16~ 36岁 ,平均2 4 .6岁 ;病程 6~ 54月 ,平均 2 0 .2月。皮疹发于面部59例 ,面部和双前臂 37例。对照组 76例 ,男 2 2例 ,女54例 ;年龄 17~ 34岁 ,平均 2 5.3岁 ;病程 3~ 54月 ,平…  相似文献   
68.
嗜人T细胞病毒Ⅰ型 (HTLV Ⅰ )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除了与白血病有关外 ,HTLV Ⅰ与风湿病的关系仍是国内外颇具争议的研究热点。本文就HTLV Ⅰ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HTLV Ⅰ相关性关节病等风湿病的发病有关、与风湿病的相互关系及发病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基于组织及病理变化探讨筋针疗法对慢性骨骼肌损伤的效应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造模成功后不处理;实验组6只,造模成功后给予筋针疗法治疗。比较2组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乙酰化酶3(SIRT3)、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蛋白表达,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 实验组ERRα、SIRT3、SOD2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K、LDH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筋针治疗慢性骨骼肌损伤通过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有利于慢性骨骼肌的修复。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