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重癌一例     
患者男,73岁,有40年吸烟史,无饮酒史。1980年因右下颌肿块行右下颌骨肿块刮除术,术后病理示"造釉细胞瘤"。1986年局部复发,再次行右下颌骨肿块切除术,术后未再复发。2000年12月患者出现肉眼血尿,CT示右肾肿块,行右肾摘除术,病理示"右肾透明细胞癌"。住院期间检查胸部X线片示右肺中叶阴影,会诊考虑炎性病变,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一般,以  相似文献   
12.
吴正东 《右江医学》2003,31(2):127-128
目的 :比较不同的椎管内麻醉方法在子宫全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12 0例ASAⅠ~Ⅱ级子宫全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四组 ,分别应用一点、二点硬膜外麻醉 ,腰麻及腰 硬“针内针”联合法 ,采用同一种局麻药布比布卡因 ,术前术中常规监测BP、HR、SPO2 及ECG ,所有病人酌情静脉给予杜氟合剂。结果 :四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分别为 :一点法 72 .7% ,二点法 79.8% ,腰麻97.9%。“针内针”联合法 98.3 % ,并发症以腰麻发生率最高。结论 :“针内针”联合法应用于子宫全切除术比单纯硬膜外及腰麻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治疗中TP方案化疗序贯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TP方案化疗序贯三维适形放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疗效及不良反应。76例符合标准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先予TP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单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76例患者均可进行评价。治疗组有效率(RR)为92.1%(35/38),对照组RR为81.6%(31/3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2,P=0.175。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8个月,对照组为24个月。1、2、3年生存率:治疗组为81.6%(31/38)、60.5%(23/38)和36.8%(14/38);对照组为71.1%(27/38)、50.0%(19/38)和28.9%(11/38);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7,P=0.336。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恶心呕吐等;治疗组3~4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84.2%(32/38),对照组为10.5%(4/3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78,P=0.000;余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步研究结果提示,TP方案化疗序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后硬膜外自控镇痛(CSEA+PCEA)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A SAⅠ-Ⅱ级单胎头位、无明显头盆不称、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n=30)待宫口开至2-3 cm时行L2-3间隙穿刺,向蛛网膜下隙注入0.2%舒芬太尼3-5μg(1.75 mL),硬膜外腔头向置管4 cm,10 m in后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输注0.1%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1.5μg/mL,单次剂量4 mL,锁定时间15 m in,背景剂量4 mL/h。B组(n=30)常规分娩处理,未实施分娩镇痛。观察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后A pgar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缩宫素使用量及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 in的A 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EA+PCEA镇痛效果明显,无运动阻滞,不良反应较少,对产程有一定抑制,但对分娩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75岁.2005年体检发现右肺占位性病变,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右肺鳞状细胞癌,行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4个疗程并联合局部放疗1个疗程,靶区剂量DT 60 Gy/30 f.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以及预测糖皮质激素(GC)疗效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0例ITP患者治疗前的血清皮质醇水平,以及流式细胞术测定GC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GC的细胞内受体(jGR)与膜受体(mGR)水平。结果急性ITP和慢性ITP患者治疗前淋巴细胞mGR、iG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激素敏感组和激素抵抗组治疗前淋巴细胞mGR、iG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前激素敏感组iGR水平明显高于激素抵抗组(P〈0.05)。激素敏感组iGR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激素抵抗组iGR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激素敏感组与激素抵抗组之间治疗前后的iG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R的水平可以作为激素治疗成人ITP疗效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比较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后何时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更有效且安全。方法 2019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均首先接受ERCP联合EST术治疗,其中35例观察组患者在ERCP联合EST术后48h内行LC术,另30例对照组患者在ERCP联合EST术后48~72 h内行LC术。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5.6±2.3)ml、(8.3±0.9)d和(1.9±0.2)万元,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4.7±4.1)ml、(12.3±1.5)d和(2.4±0.3)万元,P<0.05】,而两组LC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和结石清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清TBIL、AST、ALT和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外周血WBC计...  相似文献   
18.
吴正东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203-20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的原因及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收治3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13例初诊时有明确误诊史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极易误诊、漏诊的疾病,可以通过提高临床医师对骨髓瘤临床表现及诊断要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凋亡相关检测指标Annexin-Ⅴ、PI的时相变化特征。方法采用直接沉降-CD45/Annexin-Ⅴ/PI法在单一检测体系内同时检测体外不同时相外周血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凋亡,分析其凋亡特征。结果 (1)体外0.5h时,三类细胞Annexin-Ⅴ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5.055,P<0.001);PI阳性率依次为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8.762,P<0.001)。(2)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类细胞的Annexin-Ⅴ阳性率均逐渐上升,特别是单核细胞、粒细胞在6h检测结果显示大多数细胞Annexin-Ⅴ阳性(>60%);PI阳性率随着时间的延长也呈升高态势,粒细胞、单核细胞PI阳性率在3h内上升缓慢,但6h时,变化增大;(3)无论0.5h,还是6h,三类细胞Annexin-Ⅴ阳性率均明显高于PI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外周血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凋亡各有其特点,在设计外周血白细胞凋亡相关研究方案时应考虑其不同凋亡特点,以得到准确、敏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综合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凋亡相关检测指标Annexin-V、PI的时相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直接沉降-CD45/Annexin-V/PI法在单一检测体系内同时检测体外不同时相外周血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凋亡,分析其凋亡特征.结果 (1)体外0.5 h时,三类细胞Annexin-V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5.055,P<0.001);PI阳性率依次为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8.762,P<0.001).(2)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类细胞的Annexin-V阳性率均逐渐上升,特别是单核细胞、粒细胞在6 h检测结果显示大多数细胞Annexin-V阳性(>60%);PI阳性率随着时间的延长也呈升高态势,粒细胞、单核细胞PI阳性率在3 h内上升缓慢,但6 h时,变化增大;(3)无论0.5 h,还是6 h,三类细胞Annexin-V阳性率均明显高于PI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外周血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凋亡各有其特点,在设计外周血白细胞凋亡相关研究方案时应考虑其不同凋亡特点,以得到准确、敏感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