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5篇
  免费   1242篇
  国内免费   923篇
耳鼻咽喉   70篇
儿科学   139篇
妇产科学   84篇
基础医学   1453篇
口腔科学   136篇
临床医学   1458篇
内科学   1676篇
皮肤病学   117篇
神经病学   607篇
特种医学   5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437篇
综合类   279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969篇
眼科学   243篇
药学   1293篇
  8篇
中国医学   853篇
肿瘤学   101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508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356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597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748篇
  2011年   831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65篇
  2007年   624篇
  2006年   626篇
  2005年   559篇
  2004年   689篇
  2003年   983篇
  2002年   904篇
  2001年   743篇
  2000年   481篇
  1999年   345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研究自体平滑肌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后对心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从SD大鼠的输精管中分离、提取自体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移植组(n=12)将BrdU标记后的自体平滑肌细胞直接注射移植到左冠脉前降支结扎后2周形成的心肌梗死区瘢痕组织中;对照组(n=12)注射同等剂量的DMEM培养液.超声检查评估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的心功能状况.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心肌瘢痕组织中是否有植入的平滑肌细胞存活以及促血管新生的情况.结果:移植的自体平滑肌细胞能在心肌梗死区内存活并形成肌样组织.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明显减小[(0.78±0.16) vs (0.92±0.15) ml, 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47.6±7.2)% vs (29.3±6.1)%, P<0.01],心肌瘢痕组织血管新生明显[血管密度:(1.9±0.4)/(0.8 mm2) vs (0.4±0.2)/(0.8 mm2), P<0.01].结论:自体平滑肌细胞移植能防止心肌梗死后的心室腔扩大,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2.
术中电生理检测在外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电生理检测在外周神经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6例17条外周神经分三组行术中电生理检测,指导术中决策和判断预后,并与术前肌电图结果或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对比。结果臂丛损伤组9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与核磁共振对检查完全根性损伤的检出率,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对臂丛损伤的大体定位,术前结合体格检查、肌电图及核磁共振结果的诊断与术中电生理检测结果完全吻合。四肢外周神经损伤组5条神经,3条术前肌电图结果与术中检测完全相符,2条不符。神经肿物组3条神经,在摘除神经瘤体后,术中电生理检测提示1例好转,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受损改变,术后随访与术中电生理检测的提示相符。在本组所有17条神经中,共有5条神经因术中电生理检测结果而改变了手术方案。结论 外周神经术中电生理检测的准确性优于术前的肌电图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具有准确、简便、实时等特点,可直接指导术中手术方案的选择;对神经肿块等原因引起的神经压迫损害,术中电生理检测可评价手术疗效,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3.
T管拔除后胆漏的预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拔T管后出现胆漏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连续病例 2 4 3例。A组 114例术后 3周拔T管 ,若出现有症状胆漏和 /或胆汁性腹膜炎 ,立即用红橡皮导尿管置入窦道作引流 1~ 6d(平均 3.5d)。B组 12 9例术后 2周拔T管后常规立即用红橡皮导尿管置入窦道作引流 1~ 4d(平均 1.5d)。结果 A组拔T管后发生胆漏 9例 ,B组无胆漏发生。所有病例均获治愈出院。两组胆漏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 =8.4 9,P <0 .0 0 5 )。结论 拔管后再引流法可有效预防拔T管后胆漏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局限性胆汁性腹膜炎 ,及时用导尿管置入窦道作引流 ,亦是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4.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multi-probe ribonuclease protection assay (RPA) template set to be used for detecting expression patterns of MD-2, TLR4, CD14 mRNAs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Methods : The designed cDNA fragments of the three genes were genera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using specific primers and directionally cloned into EcoR I and Hind III sites of expression plasmid pSP72 containing the T7/ promoter, the linearized plasmids was used as template to synthesize anti-sense RNA probes. Then we extracted total RNA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and detected the dynamic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e three genes with RPA method. Results: The proper sequence and orientation of the template set were confirmed by sequencing and the template set was successfully used to assay TLR4, MD-2 and CD14 mRNAs in human PBM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detected genes decreased transiently 1-3 hours after 100 ng/ml LPS stimulation. Conclusions: These new RPA multi-probe set provided valuable tool for the simultaneous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expression of TLR4, CD14 and MD-2 mRNAs in both constitutive and inducible types.  相似文献   
55.
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诊断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价值。方法 对经平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拟诊为肺血管疾病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EBCT检查,EBCT诊断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11例患者入选,并与超声心动图、核素通气灌注扫描、心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作进一步的比较及评估。结果 单发一侧肺动脉缺如4例,均为女性成年人。合并多发心血管畸形7例,其中合并复杂畸形3例,均为男性儿童和左肺动脉缺如;合并单发心血管畸形4例,其中3例为右肺动脉缺如。结论 (1)儿童时期明确诊断的一侧肺动脉缺如多合并有心血管畸形,且左肺动脉缺如多见,成年人明确诊断的单发一侧肺动脉缺如多为右肺动脉缺如。(2)EBCT对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较之多普勒超声更为准确,与心血管造影各具独特优势,但EBCT为无创检查是其特点。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视频脑电图诊断儿童癫痫128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新  王宝西  王峰 《医学争鸣》2002,23(7):664-666
目的 分析视频脑电图(Video-EEG)在小儿癫痫诊断,分类中的应用价值及癫痫发作期的EEG特点。临床诊断的癫痫患儿128(男94,女34)例,1mo-14岁,平均年龄5.4岁,应用伟思VEEG1161B型视频脑电图仪,对患儿进行至少4-6h包括清醒与睡眠期的临床和EEG监测。监测中对各种状态及事件进行标记,结束后将EEG信号与临床录象资料同步回放并逐秒分析。结果 128例癫痫患儿中有54例(42.2%)进一步确定了癫痫综合征的诊断,其中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25例,儿童失神癫痫3例,少年肌阵挛癫痫1例,额叶癫痫5例,West综合征13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7例,有49例(38.3%)可明确其发作类型,其中强直或(和)阵挛发作10例,部分性发作33例,肌阵挛发作5例,失张力发作1例,另外有25例(19.5)尚无法分类。结论 视频脑电图 是诊断癫痫及明确癫分类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0.
扩大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应用.方法:1997年6月至2002年3月采用该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10例,肿瘤主要累及于鞍上、蝶筛窦及上斜坡区.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神经麻痹4例,其中动眼神经障碍3例,外展神经障碍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影像学随访6~24个月,全切除肿瘤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者无明显增大.结论:该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区肿瘤,术野开阔,对脑组织损伤小,适用于已侵犯蝶筛窦区及上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