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COPD患者抑郁情绪及提高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摸球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到某院呼吸科进行治疗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经过1个月的干预及观察,评价其抑郁情绪变化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抑郁情绪减轻,生活质量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诱导痰黏蛋白水平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的差异,分析其与炎症介质和痰细胞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4月门诊诊治的20例EB和20例CVA患者,设为EB组和CVA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设为对照组,分析三组对象痰上清黏蛋白MUC5AC、MUC5B、LTC4、PGE2及诱导痰细胞学分类,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CVA组MUC5AC水平明显高于EB组和对照组[(25.7±8.6)μg/m L vs(16.4±6.9)μg/m L vs(13.7±5.2)μg/m L],MUC5B水平明显低于EB组和对照组[(1.3±0.7)μg/m L vs(2.7±0.4)μg/m L vs(2.4±0.5)μ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B组PGE2水平及CVA组LTC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MUC5AC水平与Eos、LTC4呈正相关(r=0.771,0.864,P0.01);MUC5B水平与PGE2呈正相关(r=0.692,P0.05)。结论 EB和CVA患者诱导痰黏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炎症因子比例失衡与嗜酸粒细胞比例不同可能是引起EB缺乏黏液高分泌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背景硬膜外阻滞(epidural block,EB)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和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多次EB治疗后,对椎管内局部组织的结构有何影响,已有学者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目的了解E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对椎管内局部组织有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非随机化同期对照观察.单位一所大学的附属医院及病理教研室、电镜室.对象1992-05/1997-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选择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EB治疗无效,并行后路突出间盘切除的40例;以及同期非EB治疗而做手术切除的20例作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手术中切取椎管腔面的黄韧带和间盘组织共120个标本做光镜检查,并从中选取EB组12例、非EB组10例的部分黄韧带和间盘组织制作44个电镜标本,分别送本校病理和电镜教研室专人制作及观察.主要观察间盘和黄韧带组织的外膜反应增生和炎症反应情况,次为纤维环、髓核、黄韧带组织内的超微结构变化情况.通过EB组40例、非EB组20例的黄韧带及间盘组织的组织学观察,以及前者12例、后者10例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椎间盘组织和黄韧带组织的椎管腔面外膜情况、炎症反应情况.②次要结局超微结构.结果光镜见黄韧带及间盘组织的腔面外膜光滑程度和炎症反应情况,EB组与非E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电镜下观察上述两种组织的纤维成份和排列以及细胞的超微结构,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组患者实施腰椎EB后与椎管内瘢痕粘连形成无关,并对椎管内局部组织的超微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因两组部分患者的黄韧带和间盘组织内有慢性炎症反应存在,故应做好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术中电生理检测在外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电生理检测在外周神经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6例17条外周神经分三组行术中电生理检测,指导术中决策和判断预后,并与术前肌电图结果或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对比。结果臂丛损伤组9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与核磁共振对检查完全根性损伤的检出率,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对臂丛损伤的大体定位,术前结合体格检查、肌电图及核磁共振结果的诊断与术中电生理检测结果完全吻合。四肢外周神经损伤组5条神经,3条术前肌电图结果与术中检测完全相符,2条不符。神经肿物组3条神经,在摘除神经瘤体后,术中电生理检测提示1例好转,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受损改变,术后随访与术中电生理检测的提示相符。在本组所有17条神经中,共有5条神经因术中电生理检测结果而改变了手术方案。结论 外周神经术中电生理检测的准确性优于术前的肌电图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具有准确、简便、实时等特点,可直接指导术中手术方案的选择;对神经肿块等原因引起的神经压迫损害,术中电生理检测可评价手术疗效,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在35例有L5和/或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区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测定、记录胫前肌、展肌和小趾展肌MEP的起始潜伏期(OL)。结果显示,35例中至少有一条总侧肌肉MEP异常33例(94.3%)。在L4-5椎间盘突出中,以胫前肌的MEP异常为主;在L5-S1椎间盘突出中,以小趾展肌的MEP异常为主。表明腰椎区MEP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骶神经根病变较为敏感,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并有助于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封闭治疗无效与影像学 (包括CT、MRI)区域定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 90例硬膜外封闭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按照胡有谷的影像学区域定位法进行分类 ,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影像学区域定位与手术探查结果比较显示 :(1)区域定位见位于Ⅲ或Ⅱ层面为主的椎间盘突出 30例中 ,手术证实属脱出型或游离型共 2 6例 (占 86 .7% ) ,4例为突出型 ;(2 )区域定位见c~d区域突出 34例 ,手术均见间盘突出巨大、硬脊膜及神经根压迫严重 ;(3)影像学见突出并有黄韧带增厚或小关节内聚增生、椎板增厚或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或腰椎不稳 31例 ,全部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本组 90例影像学除见椎间盘突出外 ,并可见上述之一项影像学征者共 76例 ,占84.4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封闭治疗无效与下列影像学征有关 :(1)位于Ⅲ或Ⅱ层面为主的突出 ;(2 )突出超过b域 ;(3)突出在 3区 ;(4)突出并有黄韧带增厚、钙化 ;(5)突出并有椎体后缘或小关节内聚骨质增生、椎板增厚 ;(6)突出并腰椎不稳。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治疗中的误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CT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清除血肿。结果26例中重型脑出血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率80.7%,死亡率19.2%,残废率降低。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疗效明显,手术创伤小,床边操作方便、安全,为治疗中的重型脑出血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联合监护与唤醒试验判断脊髓功能的作用.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脊柱手术中同时实施TES-MEP和CSEP联合监护426例,并对术中出现阳性和仔细检查后原因不明或纠正手术操作后仍没有恢复的23例进行唤醒试验.根据术中联合监护和唤醒试验结果,分别与术后脊髓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监护阳性64例(15%),其中51例与脊髓功能符合,另13例不符合.假阳性占3.1%(13/426).本组无假阴性.联合监护判断脊髓功能灵敏度为100%(51151),特异度96.5%(362/375),约登指数0.965.23例唤醒试验中,8例阳性均与脊髓功能符合,没有假阳性.而15例阴性中,与脊髓功能符合9例,不符合6例.唤醒试验判断脊髓功能的灵敏度为57.1%(8/14)、特异度100%(9/9)、约登指数0.571.结论 TES.MEP和CSEP联合监护为目前脊柱外科手术监护的理想选择和首选方法,唤醒试验可用于联合监护真假阳性鉴别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应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孟鲁司特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和单纯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哮喘控制测试得分和呼吸峰值流速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