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90篇
  免费   2853篇
  国内免费   1634篇
耳鼻咽喉   311篇
儿科学   519篇
妇产科学   182篇
基础医学   1828篇
口腔科学   475篇
临床医学   4228篇
内科学   2397篇
皮肤病学   353篇
神经病学   465篇
特种医学   925篇
外科学   3285篇
综合类   8460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4055篇
眼科学   457篇
药学   3817篇
  29篇
中国医学   3075篇
肿瘤学   1108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945篇
  2021年   1083篇
  2020年   1080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537篇
  2017年   797篇
  2016年   633篇
  2015年   1158篇
  2014年   1619篇
  2013年   2030篇
  2012年   2972篇
  2011年   3037篇
  2010年   2869篇
  2009年   2601篇
  2008年   2670篇
  2007年   2510篇
  2006年   2193篇
  2005年   1795篇
  2004年   1213篇
  2003年   996篇
  2002年   726篇
  2001年   703篇
  2000年   530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负荷肾病大鼠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负荷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肾脏病理的影响。 方法 摘除SD大鼠右肾,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建立蛋白负荷肾病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和去甲斑蝥素组;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尿蛋白定量(24 h)。第5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染色作病理学检查。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重/体重、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24 h)、肾小球硬化指数、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均显著升高(P均 < 0.01), 血清白蛋白(Alb)显著降低(P < 0.01)。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区有明显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融合;免疫荧光显示IgG和C3沉积于系膜区(3+~4+)。去甲斑蝥素干预后,肾病大鼠除Alb升高(P < 0.01)外,上述其余指标均显著降低(P < 0.05或0.01);系膜区有散在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灶状融合;IgG和C3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减弱。各组间Scr、BUN、ALT及血常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蛋白负荷肾病大鼠尿蛋白,减轻其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且无肝肾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2.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小剂量罗格列酮组、大剂量罗格列酮组。药物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B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肌酐(Scr)水平及尿白蛋白定量(24h)。随后处死大鼠,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同时留取。肾脏组织作PAS染色行病理检查。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MCP-1)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与糖尿病组相比,大剂量罗格列酮干预组BS、T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肾组织MDA含量、MCP-1mRNA及蛋白质表达、NF-κB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GSH-Px、T-AOC活性显著上升;肾小球面积及体积减小。结论大剂量的罗格列酮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NF-κB活性,降低MCP-1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3.
带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蒂的桡骨茎突骨(膜)复合瓣转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掌、指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新型手术方法。方法自2002年以来应用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的骨(膜)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掌指骨缺损12例,该复合瓣以桡骨茎突和第2掌骨头的连线为轴心线,以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构成筋膜蒂。皮瓣最大6cm×3cm,最小3cm×2cm;骨(膜)瓣最大3cm×1.5cm,最小2cm×1.5cm。结果术后12例复合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X线显示骨缺损和骨不连在术后2~3个月达到骨愈合,但6例有不同程度的掌指关节活动受限,经康复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8~12个月,手部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骨(膜)皮瓣的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第1、2、3掌骨和拇、食指指骨近节部分缺损。  相似文献   
94.
王松  叶智荣  陈达和 《西部医学》2006,18(4):460-461
目的观察曲马多、氟哌利多在剖宫产手术中预防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 SAⅠ、Ⅱ级剖宫产孕妇,无其它并发症,随机分为3组:曲马多组、氟哌利多组、生理盐水组。胎儿取出后从静脉分别注入曲马多1.0~1.50m g/kg,氟哌利多0.05m l/kg,生理盐水2m l,观察预防寒战的效果。结果寒战发生率及程度为:曲马多组:1级1例,2级1例,占10.0%;氟哌利多组:1级3例,2级3例,3级1例,占35.0%;生理盐水组:1级3例,2级2例,3级3例,占40.0%。后两组与曲马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讨论剖宫产手术患者术中应用曲马多能有效减少寒战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性,氟哌利多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AIDS complicated with disseminated Penicillium marneffei (PM) inf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 patients with AIDS complicated with disseminated PM infection were collected and the symptoms, signs, laboratory examination results and image manifestation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1) The diagnosis of PM infection in all the 12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peripheral blood culture. All the 12 cases (100%) had irregular fever (38-41℃) and enlarged lymph nodes, 8 cases (66%) had skin rashes; 8 cases (66%) had hepatomegaly; 9 cases (75%) had splenomegaly while 8 cases (66%) had anemia. (2) Imaging manifestation: Five cases manifested bilateral pulmonary disseminated miliary nodular shadows or lattice signs; 1 case showed enlarged hilar lymph node and 2 cases showed patchy shadow with pleuritis. One case presented sub-pleural curve line shadow at the posterior part of the right lower lung, and adhesion between the intestinal wall and intestinal mesentery in mass form in the abdomen by CT examination. Conclusio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IDS (CD4 T lymphocytes 〈50/μ L) with impaired immunity might be susceptible to complication of disseminated PM infection, which presents mainly damage of multiple organs and symptoms such as fever; enlargement of liver, spleen and lymph nodes, as well as specific skin maculopapular rashes. Imaging manifestations in the lungs were revealed as miliary nodular shadows and lattice-like shadows. Intensified abdominal CT might reveal presence of several enlarged postperitoneal lymph nodes and intestinal adhesion in shape of "cakes".  相似文献   
96.
胃癌和大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胃癌和大肠癌诊断和监测的价值.方法用PC-12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179例胃癌和大肠癌患者、82例胃和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及160例健康人血清中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铁蛋白(Ferritin)、Beta-HCG、AFP、free-PSA、PSA、CA125、HGH、CA153的水平.结果肿瘤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健康组(P<0.01),其中CA19-9、CEA、CA242、CA125和CA153 5项在胃癌和大肠癌患者中水平较两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平行检测法,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度(72.07%)和阴性预测值(79.25%);采用系列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92.15%)和阳性预测值(84.67%).肿瘤根治术后,肿瘤标记物水平显著下降.术后未降至正常者,复发或转移率为68.89%,而术后再升高者复发或转移率为77.78%.结论多种肿瘤标记物对胃癌和大肠癌的诊断、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7.
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明确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方法 :本文对 14例颈椎特发性后凸畸形患者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 ,椎间隙植骨和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手术后患者临床体征明显改善 ,颈椎后凸畸形由手术前平均 -15 6°矫正为手术后平均 -6 4° ,矫正效果明显 ;手术后患者的短期随访表明颈椎矫正度数在随访中没有丢失。结论 :前路手术 ,延长颈椎前柱能够矫正颈椎的后凸畸形 ,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98.
①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效果。②方法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56例,随访8~26个月,观察治疗结果。③结果 56例病人术后对位、对线均满意,股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9.9周,胫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7.7周,2例延迟愈合。无主钉或锁钉断裂.无肢体短缩、功能障碍发生。④结论 交锁髓内钉是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一种理想、可靠的内固定方法,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江门市区实施乙型肝炎免疫策略16年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对江门市区198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的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策略进行效果评价。方法:运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资料对比分析,比较实施“免疫策略”前后江门市区0~15岁人群乙肝发病率和感染率变化情况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增长情况。结果:实施“免疫策略”后16年,0~15人群的乙肝发病率由1985年的367.39/10万,降至2001年的21.10/10万,下降94.26%;HBsAg阳性率由1985年的9.17%降至2002年的0.6%,下降93.46%;乙肝病毒总感染率由1985年的35.82%降至2002年的1.20%,下降96.65%;抗-HBs阳性率由1985年的24.64%上升到2002年的93.00%,上升2.77倍。结论:江门市区现行乙肝免疫策略效果显,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地区性大面积的乙肝流行与传播。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能彻底改变人口乙肝高发病率和HBV高感染率及高携带率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0.
Fas和mdr-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直接免疫荧光法和半定量RT PCR方法分别测定 5 9例初发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前及完全缓解 (completeremission ,CR)后骨髓Fas和mdr 1mRNA表达情况 ,旨在探讨Fas和mdr 1在AL的表达及二者在多药耐药 (multidrugresistance ,MDR)中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Fas在初发AML阳性表达率比ALL高 ,两表达率间有差异 (P <0 .0 5 ) ,mdr 1在AML和ALL阳性表达率间无差异 (P >0 .0 5 ) ,Fas 与mdr 1 有负相关性 (r =- 0 .2 82 ,P <0 .0 5 ) ;经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 ,Fas和mdr 1独立于其他参数 ,更具判断预后价值 ;在Fas 与Fas-的AML和AL ,CR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mdr 1 、mdr 1-的AML和AL中的CR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经Logrank检验 ,Fas 与Fas-组CR率及中数缓解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χ2 =7.35 ,P =0 .0 0 6 7) ,mdr 1 与mdr 1-组CR率及中数缓解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χ2 =10 .71,P =0 .0 0 11)。结论 :Fas、mdr 1与疗效高度相关 ;Fas阳性表达可能是AL预后良好因素 ;mdr 1为疗效差、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