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88篇
  免费   1943篇
  国内免费   1248篇
耳鼻咽喉   192篇
儿科学   386篇
妇产科学   106篇
基础医学   1113篇
口腔科学   247篇
临床医学   2409篇
内科学   1569篇
皮肤病学   270篇
神经病学   440篇
特种医学   709篇
外科学   1711篇
综合类   534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111篇
眼科学   191篇
药学   2254篇
  25篇
中国医学   1894篇
肿瘤学   810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603篇
  2021年   757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694篇
  2014年   946篇
  2013年   1234篇
  2012年   1780篇
  2011年   1880篇
  2010年   1681篇
  2009年   1556篇
  2008年   1622篇
  2007年   1461篇
  2006年   1277篇
  2005年   990篇
  2004年   679篇
  2003年   569篇
  2002年   481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目的观察经股骨头供血动脉留管持续72h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51个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治疗组)均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先将导管置于髂内动脉药物灌注后。再置导管于髂外动脉的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内留置,持续72h药物灌注。灌注完毕后。用高压注射器经导管造影,了解股骨头血供情况。30例43个缺血性坏死股骨头采取保守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83.33%。活动及行走功能改善率分别为78.12%、62.54%。与对照组比较x^2值分别为9.18、10.32、6.37,P均〈0.05。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药物持续灌注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迅速减轻或解除疼痛、相当程度恢复髋关节功能等优点,远期可见股骨头坏死区域骨小梁重建,适用于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期病变。  相似文献   
992.
近年来在食源性霍乱暴发中由食用水产品引起的疫情占了较大比例,本文于2005年7-10月对舟山市销售的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和带病毒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舟山市定海、普陀两区的农贸市场和夜市大排档中采集314份水产品标本。标本采集后室温条件下1- 3 h内送检。试剂与仪器为碱性胨水、TCBS、4号琼脂、O1群和O139群霍乱诊断血清由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我国政府通过引导病人就诊流向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可能性。方法对上海市某区的1所二级甲等中心医院和其周围的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其所在街道的病人和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社区居民和医院病人的就诊行为和流向。结果经常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就诊的居民分别占43.19%、36.86%和17.47%,门诊诊疗费对社区居民门诊流向有较大影响。结论门诊病人的流向具有可引导性。政府应采取措施引导病人的就诊流向,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一种便捷、经济有效的末梢血样直接用于微核实验的技术。[方法]随机采取23名健康男性吸烟与非吸烟者耳垂血进行微量全血微核实验,并以地方病地区人群对此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结果]①实验组中吸烟者微核率(1.41±1.16)高于非吸烟者(0.81±0.60)。②监测组中非正常人群微核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微量全血微核实验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5.
姚丰菊  薛殿凯  魏蕤荭  李恒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13-1014,101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农村、城市初中生在社交中交往焦虑.惧怕否定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量表(FNE)对208名农村初中学生、290名城市初中学生进行测查分析。[结果]影响农村学生高FNE、EAS评分的主要家庭特征有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影响城市学生高FNE、IAS评分的主要家庭特征有矛盾性、独立性、控制性。[结论]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磷霉素分别与4种常用抗生素联用在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将磷霉素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分别单独以及联合作用于50株MRSA菌株,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测定不同作用时间的细菌菌落数、绘制杀菌曲线,以评价磷霉素和4种常用抗生素分别联合应用的体外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磷霉素分别与4种抗生素在体外联合应用后,MIC均比单独应用时下降,FIC指数均≤2.0;联合应用可增强杀菌活性.结论 磷霉素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分别联用对 MRSA 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和刻不容缓的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如何提高医院的质量水平和综合实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部队官兵服务,是部队中小医院不断思考和努力解决的实际问题.坚持创新、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练好内功、发展内涵,是化解医院前进中的矛盾、克服医院发展中的困难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院积极开展医疗护理质量月活动,通过2年的实践,医德医风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科研学术风气空前浓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设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998.
构建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达到促进医院遵循政府的医疗卫生方针政策,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Delphi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医院绩效评价的三级指标及其权重。结果:构建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公立综合医院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患者维度、流程维度、创新及学习维度和财务维度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结论:平衡计分卡从多个维度评价医院的发展情况,有利于医院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使用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法(LMS法)建立并比较乌鲁木齐市7~18岁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新疆乌鲁木齐市7~18岁维、汉族中小学生9146人,绘制两民族7~18岁青少年年龄别、性别BMI百分位曲线,确定18岁时分别通过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和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成年人超重、肥胖标准的特殊百分位数曲线,由此获得两民族7~18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界值标准。结果18岁时通过25及30kg/m^2的百分位曲线:维族男生为P94.46和P99.58,维族女生为P92.44和P99.64,汉族男生为P85.05和P97.26,汉族女生为P90.92和P99.03;通过24及28kg/m^2的百分位曲线维族男生为P90.54和P98.86,维族女生为P86.96和P98.77,汉族男生为P78.98和P94.72,汉族女生为P86.15和P97.56。结论BMI分布具有民族特异性;对维族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检时建议参考使用该研究标准。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中最佳的麻醉深度,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痉挛性脑瘫患者30例,年龄7—17岁。随机分为三组,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监测麻醉深度,A组10例,术中维持BIS为60—70;B组10例,BIS为50—59;C组10例,BIS为40-49。观察三组患者在电刺激腰2(L2)后根时运动阈值、体动反应;同期记录电刺激L2后根2min内BIS的最大值(BISmax)及肌电信号值(EMG);记录电刺激L2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肌松剂的停药时间和电刺激开始至缝硬膜的手术时间。结果(1)运动阈值:A、B两组分别为(0.17±0.05)mg、(0.21±0.14)mA均低于C组的(0.78±0.25)mA,P〈0.01。(2)MAP及HR:A组在电刺激后与刺激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并显著高于B、C两组。(3)体动反应:BIS在60—70时体动反应发生率为60%,BIS在40—59时水平体动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A组BISmax为76.29±8.46。三组患者术后24h随访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中麻醉深度在BIS50—59时,运动阈值适当,有利于后根神经的选择,体动反应发生率低,且能避免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