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833篇
  免费   19934篇
  国内免费   12909篇
耳鼻咽喉   1861篇
儿科学   2874篇
妇产科学   1242篇
基础医学   14003篇
口腔科学   3512篇
临床医学   23832篇
内科学   18853篇
皮肤病学   2093篇
神经病学   5737篇
特种医学   78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341篇
综合类   51373篇
现状与发展   52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1276篇
眼科学   2924篇
药学   23452篇
  238篇
中国医学   18005篇
肿瘤学   10128篇
  2024年   617篇
  2023年   2406篇
  2022年   5734篇
  2021年   8016篇
  2020年   7043篇
  2019年   4409篇
  2018年   4559篇
  2017年   5719篇
  2016年   4636篇
  2015年   7926篇
  2014年   10058篇
  2013年   11873篇
  2012年   16727篇
  2011年   18018篇
  2010年   15685篇
  2009年   13877篇
  2008年   14452篇
  2007年   14349篇
  2006年   12812篇
  2005年   10131篇
  2004年   8238篇
  2003年   7679篇
  2002年   6334篇
  2001年   5623篇
  2000年   4024篇
  1999年   1921篇
  1998年   833篇
  1997年   739篇
  1996年   544篇
  1995年   491篇
  1994年   440篇
  1993年   274篇
  1992年   265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193篇
  1989年   179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s and manual operational point of Bryan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 in Chinese, to observe the stability and range of movement (ROM) post-operatively.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比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神经根(前支和后支)损伤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块螺钉两种固定技术,固定C_(3-7)节段,每种技术使用2具标本和20枚螺钉。使用直径为3.5mm、长度为20mm的螺钉进行过度穿透侧块腹侧皮质固定。仔细解剖颈部的前侧方,观察螺钉与脊神经前、后支的关系。结果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总体神经损伤比例(45%)明显低于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9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引起的神经损伤均最多见于脊神经后支,分别为25%和45%。结论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神经根损伤的风险低于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复方平阳霉素液(PYMco)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在1999年1月~2004年1月5年间用PYMco瘤腔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61例.每周一次,2~4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2~6年随访,治愈18例(29.5%),显效29例(47.5%),有效12例(19.6%),无效2例(3.2%),总有效率96.7%.结论 PYMco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副反应少,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4.
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并重建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人工椎体或钛网融合器植骨替代、椎体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连续两个及以上节段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34例病变累及连续两个及两个以上椎节的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27.8° ̄65.4°(38.6°±10.3°),一期行前路病变椎体切除,椎间撬拔撑开复位,人工椎体或钛网融合器植骨替代,辅以椎体钉板或钉棒系统短节段邻近椎节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均给予短疗程化疗。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缓解,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1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示脊柱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矫正至2.1° ̄14.2°(7.5°±8.3°),平均矫正31.2°±8.5°。随访18 ̄54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矫正度丢失4.3°±3.8°,均无结核复发。结论:连续两个及两个以上节段的胸腰椎结核采用前路一期行病变椎体切除有利于病灶彻底清除,减少复发;也有利于椎管彻底减压。前路椎体替代、植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可更好地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临床医师对分裂症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我院某个季度出院诊断为分裂症的归档病历,判断其主要精神症状是否符舍CCMD-3分裂症症状学标准,并分析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结果 (1)入院诊断完全符合分裂症症状学标准107例(79.9%),不符合的27例(20.1%);(2)出院诊断完全符合症状学标准的有120例(89.6%),完全不符合的14例(10.4%);(3)影响医师准确诊断的因素有门诊医师的职称、患者的年龄和职业。结论 临床医生有必要提高对分裂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6.
选择性上肢神经阻滞和静脉局部麻醉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实践中,尽管臂丛神经阻滞可采用多种人路以满足上肢区域麻醉的需要,但有时仍需应用一些不常见的技术,如选择性上肢神经阻滞和静脉局部麻醉(IVRA),来阻滞非源自臂丛的神经或弥补臂丛神经阻滞不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为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神经内镜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测量28具干性颅骨表面标志位置关系,确定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位置;在15具尸头上采用内镜模拟手术,观察入路中主要神经、血管等解剖标志的分支、变异情况和周期毗邻关系。结果 ①以星点-乳突尖连线中点为圆心作2.0cm直径的骨窗,可以充分显露桥小脑角区。②采用不同角度内用神经内镜可以减少对脑神经、脑干、小脑的牵拉,能够更好地显露小脑角结构,准确确定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VitapanClassical比色板各比色片中1/3部分的色度值的分布规律,以利于提高临床上的比色准确率。方法:在自然光线下用数码相机对VitapanClassical比色板进行摄影,将拍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Photoshop7.0软件处理后,记录各比色片中1/3部分的亮度和RGB值。结果:各比色片中1/3部分的亮度和R、G、B值是不同的。结论:数码摄影能够较真实地再现VitapanClassical比色片的颜色,可以作为临床比色方法和烤瓷材料颜色选择的补充。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 (套扎 硬化 套扎 )能否获得优于单纯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 (EVL)的疗效。方法 对 9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伴活动性出血或近期出血的患者随机采用单纯EVL或夹心法治疗 (EVL组 5 0例 ,夹心法组 4 8例 )。EVL组每条曲张静脉结扎皮圈不超过 3个 ,夹心法组每条曲张静脉结扎 2个皮圈 ,并在两个结扎点之间的曲张静脉内注射 1~ 3ml硬化剂。夹心法组 7例在首次内镜治疗时接受食管静脉造影检查。 7~ 10d重复 1次内镜治疗 ,直至静脉曲张消除。结果  7例行静脉造影检查 ,其中 6例硬化剂在曲张静脉内滞留时间超过 4 5min。两种方法控制活动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EVB)的止血成功率相同 (10 0 .0 % ) ;两组间静脉曲张消除率相似 (夹心法组 93.8% ,EVL组 90 .2 % ,P >0 .0 5 ) ,但夹心法组一次治疗后静脉曲张消除率明显高于EVL组 (6 6 .7%比10 .0 % ,P <0 .0 0 1) ,达到消除的平均治疗次数明显减少 (1.2± 0 .4比 3.8± 1.5 ,P <0 .0 1) ,所需时间显著缩短 [(13.1± 4 .3)d比 (42 .5± 16 .7)d ,P <0 .0 1];与EVL组相比 ,夹心法组再出血率较低 (8.3%比2 8.0 % ,P <0 .0 5 ) ,随访期内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下降 (8.3%比 4 4 .0 % ,P <0 .0 0 5 ) ;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夹心法组 1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判定颅咽管瘤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63例颅咽管瘤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评价颅咽管瘤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原发组与复发组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32例釉质上皮瘤14例复发,31例鳞状乳头瘤6例复发;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之间以及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组与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预后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在原发组和复发组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在复发过程中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