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0篇
  免费   940篇
  国内免费   518篇
耳鼻咽喉   80篇
儿科学   217篇
妇产科学   64篇
基础医学   598篇
口腔科学   160篇
临床医学   1186篇
内科学   910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200篇
特种医学   361篇
外科学   933篇
综合类   269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137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1155篇
  9篇
中国医学   1272篇
肿瘤学   38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406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919篇
  2011年   979篇
  2010年   830篇
  2009年   805篇
  2008年   857篇
  2007年   785篇
  2006年   678篇
  2005年   549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恶性肿瘤肾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制,以指导介入治疗。方法对141例肾恶性肿瘤患者,常规进行腹主动脉造影及选择性可疑供血动脉造影,分析其肾外供血动脉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141例患者中51例有肾外供血动脉(共87支),这些患者肿瘤均突破肾包膜;90例无肾外供血动脉,其中50例肿瘤突破肾包膜,40例肿瘤未突破肾包膜,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4,P<0.01)。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与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关。结论明确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雷公藤多甙抑制大鼠精子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大鼠精子发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成年雄性大鼠给予雷公藤多甙(16 mg/kg)灌胃,每日1次,在2及6周检测血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可的松水平;光镜观察睾丸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凋亡通路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给药2周后精子数下降和畸形率上升(P<0.05),给药4和6周精子数下降和畸形率升高更显著(P<0.001);组织学检查给药组大鼠生精小管内各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数明显减少,生精细胞排列紊乱,原始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未见明显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凋亡显著增加(2周P<0.05,4和6周P<0.001)。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明显上调,Bcl-2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雷公藤对大鼠精子发生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增加生精细胞凋亡,导致精子计数下降,精子的畸形率升高。雷公藤多甙使睾丸Bax表达增加,与诱导生精细胞凋亡相关,可能是相关的信号通路之一。进一步研究雷公藤多甙作用的分子信号机制有助于今后降低剂量、减少毒副作用,探讨其作为一种安全的男性避孕药可能性。  相似文献   
63.
160例肺曲菌球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的手术适应证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75年9月至2006年3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60例肺曲菌球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部基础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分为单纯性肺曲菌球组(SPA,n=34)和复合性肺曲菌球组(CPA,n=126)。分别行肺切除术154例,胸廓改形术加肺叶切除或肌瓣充填术3例,曲菌球清除加肌瓣填塞术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160例患者中治愈156例,治愈率97.5%。术后发生并发症44例(27.5%),其中肺炎15例,肺复张不全12例,持续漏气10例,脓胸5例,肺脓肿5例,支气管胸膜瘘3例,切口感染2例。SP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PA组(P<0.05)。术后随访151例,随访4个月~5年无复发。结论外科手术为治疗肺曲菌球的首选方法,客观可靠的术前评估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成败的关键。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适用于肺基础病变局限、胸膜粘连较轻的患者。  相似文献   
64.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选择性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式的临床解剖基础及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侧成人尸体胸部及上肢标本上,观测和比较胸小肌及拇对掌肌的解剖数据,行移植模拟试验以评估新术式的可行性;依据解剖研究结果,按新的手术方式施行临床手术治疗5例,术后随访拇对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解剖研究结果显示:胸小肌位置恒定,具备独立的动、静脉和神经支配;移植肌与受区对掌肌匹配;临床手术治疗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拇对掌功能恢复,肌力均达到4级以上,大鱼际部外形满意。结论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这一术式有其临床解剖基础,移植手术能达到恢复对掌功能的要求,是一种新的对掌功能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在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 对7例下腔静脉狭窄同时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在施行下腔静脉成形术后,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的方法,实施肝静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7例患者在单独实施下腔静脉成形术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在B超引导下实施肝静脉成形术,2例单纯球囊扩张,5例植入支架,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B超引导下的经皮肝静脉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定位准确,实施快捷,对合并肝静脉狭窄或梗阻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症状的缓解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6.
黄亚渝  童卫  郭立安 《医学争鸣》2005,26(8):682-684
目的: 研究变性蛋白质在高效疏水作用色谱(HPHIC)上的保留行为及复性效率. 方法: 分别用盐酸胍(GuHCl)、尿素(Urea)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将核糖核酸酶(Rnase)等10种标准蛋白质变性,然后在流动相为硫酸铵的条件下,用HPHIC对变性蛋白质进行复性,并测定其保留时间、Z值、质量及活性回收率. 结果: 在10种变性蛋白质中有5种在HPHIC上得到复性,其保留时间、峰形、Z值与天然蛋白基本一致,其中溶菌酶和核糖核酸酶的质量和活性回收率高,复性效果好. 结论: 用HPHIC对变性的标准蛋白质进行复性,得到较好的复性效果.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探讨雷公藤多甙(GTW)与棉酚合用对雄大鼠生育力的影响。SD雄大鼠用棉酚及GTW各6 mg/kg/d,灌胃给药,每周6日,共11周。10只用药动物全部不育,附睾精子密度和活率也明显下降,而体重增长如常,性行为存在。睾丸光镜下结构绝大多数无明显异常,血清睾酮水平正常,副性腺重量无明显变化。停药6周后生育力恢复。在相同剂量下,单用GTW或棉酚均无抗生育效果。表明两药合用有相加作用,为减少棉酚和GTW副作用提供一条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偏心距重建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标准股骨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颈长和股骨距保留对偏心距重建的作用,并分析偏心距重建对软组织平衡的影响。方法68例(71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获得随访。术中确定双下肢等长、髋关节稳定及周围软组织紧张度适中。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手术结果,Cybex-6000等速测定患髋外展肌力,通过手术记录和X线片测量获得偏心距、股骨距、假体颈长、外展肌力臂,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假体颈长对偏心距的影响较股骨距大(P<0.01),并与偏心距呈正相关关系(r=0.642,P<0.001),但两者对于Harris评分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的偏心距较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P<0.01)和股骨颈骨折患者小(P<0.01)。颈于角与偏心距外展肌力臂比呈正相关关系(r=0.25,火0.05)。偏心距重建较好的髋关节术后外展肌力较偏心距重建不足者优(P<0.05),且两者呈相关关系(r=0.29,P<0.05)。结论偏心距的重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软组织平衡中主要起到增强术后外展肌力的作用。采用标准股骨假体重建术后股骨偏心距,股骨假体颈长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偏心距的重建作用大于股骨距的保留,在诸多影响因素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医原性躅内翻矫形手术治疗的经验与防治方法。方法1989年7月至2005年5月治疗医原性躅内翻27例(28足),男4例(4足),女23例(24足);年龄24~62岁,平均51.3岁。采用Hiss手术13例(14足)、myerson手术10例(10足)、跖骨远端截骨术4例(4足)。术前对每个病例进行临床、x线片与CT检查,分析其躅内翻的发病原因。术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百分制评分系统,对疼痛、功能、体征进行评分。结果27例(28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17年2个月,平均5.7年。术前评分平均为52.4(41~57)分,术后平均为89(64~100)分。疗效优13足(46_4%),良11足(39.3%),可4足(14-3%),优良率85.7%。施行Hiss手术者中1例术后13年发生蹿长伸肌腱轻度挛缩,采用myerson手术者术后背伸较术前平均减少9.5°(8°。~12.5°。)。医原性躅内翻的发生原因有5个,其中最常见的是在躅外翻矫形时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过多,本组有14足(50%),然后依次为内侧关节囊过度重叠紧缩缝合5足(17.9%),矫形时过度纠正IMA4足(14-4%),术后长时期固定3足(10.8%),术后躅趾外展与内收肌力失衡2足(6.9%)。结论躅外翻矫形并发躅内翻最常见的原因是对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过多。术者在治疗医原性躅内翻时,应根据各个病例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进行治疗。采用Hiss、Myerson软组织重建术与Chevron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医原性跨内翻切实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爱宝疗浓缩液和栓剂治疗宫颈糜烂69例,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用药1 个疗程有效率为68.12%, 2 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1.30%, 用药后临床症状消失及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均达88%以上.结论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简便、易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