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8篇
  免费   922篇
  国内免费   488篇
耳鼻咽喉   78篇
儿科学   214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589篇
口腔科学   151篇
临床医学   1146篇
内科学   854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188篇
特种医学   352篇
外科学   873篇
综合类   257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109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1128篇
  9篇
中国医学   1236篇
肿瘤学   38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875篇
  2011年   947篇
  2010年   798篇
  2009年   784篇
  2008年   816篇
  2007年   747篇
  2006年   630篇
  2005年   506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目的 以整体和离体实验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 (HSYA) 缓解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异丙肾上腺素 (ISO) 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以 TUNEL 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和 RT-PCR 法观察心肌组织中 bax、bcl-2 基因表达的变化;用缺糖缺氧/再复氧模型诱导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凋亡,以 PI 流式细胞法观察凋亡情况,以 Rhodamine 123 荧光法考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60、120、240 mg/kg HSYA ip 给药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大鼠的线粒体肿胀、核凝集及固缩,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 (P<0.01),下调心肌组织 Bax 蛋白 (P<0.05) 及 bax mRNA 的表达 (P<0.01)。0.64、1.3、2.5 mmol/L HSYA 可减少缺氧/再复氧造成的细胞凋亡 (P<0.05),且可缓解该损伤造成的心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P<0.05)。结论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是 HSYA 缓解心肌缺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了解杭州市公共交通司机工作期间苯系物(BTEX)的暴露量,评价此职业危险指数HI和致癌风险R的水平。方法 于2008年5月14日—6月25日采集了杭州市不同类型公交车行驶期间车厢空气样本,用二硫化碳洗脱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不同类型公交车车厢中BTEX的含量,并进行不同类型公交车环境中BTEX浓度的危险指数肌和致癌风险R的计算。结果 公交司机工作环境空气中BTEX总浓度为42.19~192.57μg/m^3,其中苯为9.39~43.12μg/m^3,其职业BTEX的危险指数小于1,在安全范围之内,而苯的致癌风险为4.85×10^-6-7.31×10^-6,大大超过了美国EPA制定的致癌风险限值(1×10^-6)。结论 公交车司机的职业暴露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脂蛋白和血清酶水平的影响,以及辅酶Q10对阿托伐他汀导致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69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86例)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组(联用组,83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测定血浆脂蛋白(TC、TG、HDL-C、LDL-C)和血清酶(ALT、AST、CK)的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联用组血浆HDL-C水平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LDL-C水平降低(P<0.05),但两组血清酶AST、ALT、CK水平及血浆脂蛋白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血清酶、血浆脂蛋白水平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辅酶Q10可提高HDL-C水平,并且可提高阿托伐他汀对LDL-C的改善作用,但不能降低ALT、AST及CK的水平,提示临床通过辅助使用辅酶Q10来减轻阿托伐他汀治疗过程中导致的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改制前后的药效、毒性展开研究,科学、客观地评价颗粒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通过最大给药量实验评价其急性毒性,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分别观察颗粒改制前后的抗炎、解热作用。结果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虎杖解毒颗粒对小鼠的最大给药量分别相当于成人日剂量的218倍和200倍,小鼠均未死亡,生存状况无异常;颗粒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以及干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强度与剂量相关。结论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改制前后毒性及药效无明显改变,制剂毒性低,具有一定抗炎、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制备橙皮苷脂质体凝胶并对其体外释药和透皮吸收情况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橙皮苷脂质体,以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最优处方制备的橙皮苷脂质体凝胶进行各项理化指标、体外释放模型和透皮吸收进行考察。结果:橙皮苷脂质体最优处方为磷胆比2.35∶1、磷药比7.43∶1、水合介质pH 6.54。橙皮苷脂质体粒径(207.87±13.27)nm,PDI (0.36±0.02),Zeta电位(-40.60±3.32)mV,包封率(58.21±0.90)%,橙皮苷脂质体凝胶体外释药曲线符合Ritger-Peppas方程(R2adj=0.998 9)。结论:橙皮苷脂质体凝胶黏度适宜,易于涂展,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且透皮吸收特性良好,该制备方法稳定可行,适用于橙皮苷脂质体凝胶的制备。  相似文献   
996.
童彤  丁海文  沈爱宗  刘圣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17):1794-1797,1816
目的: 探究优化智能配药机器人调配技术参数对成品输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优化配药机器人调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溶媒体积、转针速度、推拉次数、抽拉角度、残留稀释、静置时间、二次配药参数,考察成品输液的不溶性微粒数;测定成品输液室温8 h内pH值、渗透压和不溶性微粒数;并对比机器调配与人工调配效率、手部意外刺伤发生率、药液残留量。结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最佳调配技术参数为溶解过程中溶媒体积10 mL、慢速转针、推拉5次、抽拉角度180°、残留稀释1次、静置时间10 s、选择二次配药,成品输液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药典规定;室温8 h内成品输液性状、渗透压和pH值没有显著变化;配药机器人调配的药液残留量小于人工调配,无手部意外刺伤发生,一人同时操作2台机器的调配效率高于人工调配。结论: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药机器人调配技术参数,能够提高调配的成品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影响白癜风发病环境中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运用 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饮酒 (OR =2 99)、精神紧张 (OR =2 19)、饮食不规律 (OR =4 3 7)、喜食辛辣 (OR =3 83 )、外伤 (OR =2 5 8)、经常接触农药 (OR =3 2 1)、接触油漆原料 (OR =3 0 2 )与白癜风发病呈正相关 ,适度阳光照射 (OR =0 81)、常吃蔬菜水果 (OR =0 72 )呈负相关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饮酒 (OR =3 985 )、精神紧张 (OR =4 19)、喜食辛辣 (OR =5 83 )、外伤 (OR =1 73 )是白癜风发病危险因素 ,适度阳光照射 (OR =0 71)是一种负面因素。结论 饮酒、精神紧张、喜食辛辣、外伤是白癜风发病潜在环境危险因素 ,适度阳光照射则是一种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998.
CT、"C"臂导引腰椎间盘造影的穿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C“臂双相导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造影(CTD)的技术。方法对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膨出患者中的45例进行CT、“C“臂导引下腰椎间盘造影。其中5例做单层面的造影,40例做两个椎间盘层面,共85个椎间盘层面。85个椎间盘中5个位于L3~4、43个位于L4~5、37个位于L5~S1。结果45例椎间盘层面CT即刻扫描,38例椎间盘层面术后2小时CT再次扫描。观察到19例造影剂聚集在髓核内,39例造影剂不同程度同心圆样从髓核溢出,到达纤维环内、中、外层,27例见髓核内造影剂呈笔尖状,不同宽度带状穿过椎间盘后方的纤维环到达椎管内。结论在CT、“C“臂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穿刺、造影时,可观察穿刺针在椎间盘内的位置,能降低假阳性率,并在CT横断位图像上观察到造影剂在环、髓核内的分布,明确椎间盘纤维环、髓核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999.
姚红  童娟  王铮  张子谦  陈建雄 《针刺研究》2007,32(3):174-178
目的:探索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的治疗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模型组(n=9)、地塞米松组(n=9)及穴位贴药组(n=9)。以卵蛋白致敏并诱发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地塞米松,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空白药物敷贴;穴位贴药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的生理盐水,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治疗药物敷贴。穴位取“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穴。疗程结束24 h内取各组大鼠肺组织固定、HE染色,观察其炎症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各组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且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大鼠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0.05);穴位贴药组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但对于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无明显作用(P>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IL-4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而IFN-γ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药组大鼠肺组织中IL-4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IFN-γ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穴位贴药组IFN-γ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IL-4、IFN-γ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确的影响,并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影响对大鼠体内Th1/Th2的平衡可能起到了良性的调整作用,从而对哮喘的治疗产生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普通外科收治的142例中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行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结果 14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认真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