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73篇
  免费   3655篇
  国内免费   1997篇
耳鼻咽喉   266篇
儿科学   764篇
妇产科学   197篇
基础医学   2316篇
口腔科学   901篇
临床医学   5049篇
内科学   3182篇
皮肤病学   382篇
神经病学   868篇
特种医学   1357篇
外科学   3402篇
综合类   10525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4883篇
眼科学   313篇
药学   4566篇
  36篇
中国医学   3859篇
肿瘤学   1752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996篇
  2021年   1232篇
  2020年   1128篇
  2019年   630篇
  2018年   626篇
  2017年   1045篇
  2016年   696篇
  2015年   1464篇
  2014年   1949篇
  2013年   2442篇
  2012年   3761篇
  2011年   3864篇
  2010年   3596篇
  2009年   3256篇
  2008年   3439篇
  2007年   3310篇
  2006年   2992篇
  2005年   2293篇
  2004年   1575篇
  2003年   1161篇
  2002年   845篇
  2001年   723篇
  2000年   598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66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ADR-GHMN)在正常肝脏中的靶向性,并观察ADR-GHMN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及外加磁场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肝动脉插管并固定,肝动脉注射125I-ADR-GHMN(相当于阿霉素0.5 mg/kg),左外叶加磁场,磁场应用30 min,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对照组:肝动脉注射ADR-GHMN,左外叶不加磁场,30min后,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立即取靶区肝、非靶区肝、肾、心、肺、小肠、脾及周围血作γ计数.肝组织作病理切片.结果注入的纳米粒75~85%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极少.病理切片显示磁区小动脉见大量纳米粒存在,对照组及非磁区肝中纳米粒很少见.结论ADR-GHMN在正常肝组织中有明显的磁靶向性;在磁场作用下,ADR-GHMN主要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很少;试验组肾、心、肺、小肠、脾及外周血于对照组的放射活性比较明显降低,表明磁性物质的存在使这些脏器的相对药物暴露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2.
糖尿病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肾内分级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用脉冲多普勒方法分别测量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正常蛋白尿阶段,隐匿性肾病.临床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代偿期及糖尿病肾病肾功失代偿期各组肾内分级动脉Vmax、Vmin、TAMX、PI、RI血流参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不同时期Vmax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Vmin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减低;PI、RI随病情的进展逐渐增高.尤以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代偿期及肾病肾功失代偿期明显。结论: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简便、直观、快速非创伤性检查糖尿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方法.通过对肾内分级动脉血流参数的观察.尤其是PI、RI的变化,判断糖尿病肾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73.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级联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急、慢性疾病中,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可以活化多种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道在招募白细胞于炎症部位聚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p38MAPK异构体的活化可以激活致炎细胞因子,而后刺激白细胞活化。然而,p38MAPK引起的白细胞招募这一系列的功能过程包括:粘附、游走和效应器的功能如氧化爆发以及p38MAPK介导的复杂细胞因子网络在炎症中的作用仍有待研究。针对减少炎症介质产生和以p38MAPK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不远的将来可能会成为治疗炎症疾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74.
上海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外来流动人口对上海市人群传播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简称“三病”)的潜在危害,从而预防和控制外源性“三病”在本市传播。方法:对外省市来沪居留3个月以上人员,进行“三病”血清免疫学检测,达到规定的阳性滴度时进行病原学追踪及治疗。结果:2001—2003年共监测外来流动人口909960人次,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5%、0.28%和0.02%;质量抽检符合率分别为98、42%、94.21%和99.84%。结论:必须加强外来流动人口“三病”监测和防治管理,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外源性“三病”在本市传播。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脂蛋白残粒RLP-c作为新的脂质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分离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C)、冠心病组(CHD)和2型糖尿病组(T2DM)的RLP-c水平,并比较RLP-c与其他脂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和T2DM组RLP-c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1),其水平与甘油三脂(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度相关(P<0.01)。结论 RLP-c可用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76.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也是导致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轻心衰症状,改善临床状态.2007年5月~2009年1月,我院采用倍他乐克治疗CHF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和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以及银杏达莫注射液在DN防治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检测65例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CEC数,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将UAER为30~300mg·d-1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2例,进行常规降血糖、控制血压等治疗;银杏达莫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压、UAER及CEC水平的变化。结果:单纯糖尿病(SDM)组和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的外周血CEC水平比对照组(NC)显著性升高,并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UAER与收缩压(SBP)、外周血CEC水平呈正相关(P<0.01)。EDN组中,银杏达莫治疗后UAER及CEC明显降低(P<0.01);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线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银杏达莫治疗后UAER的改变与CEC数的变化成正相关(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在DN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银杏达莫对VEC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其延缓DN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结合术中内窥镜治疗结直肠良性病变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13例结直肠良性病变以腹腔镜结合术中内窥镜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肠多发性息肉1例,息肉3枚,直径1.5 cm~2.5 cm,乙状结肠、降结肠和直肠上段单发息肉或腺瘤11例,病变直径1.5 cm~3.0 cm,降结肠憩室并出血1例,直径1 cm,全部患者均在腹腔镜下结合术中内窥镜定位,经腹壁小切口找到定位处肠管切开后完整切除病变或缝扎憩室.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结合术中内窥镜治疗结直肠良性病变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有效,适合结直肠大部分位置良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9.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4年间7例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体胖,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剧烈的腹痛和呕吐,腹部体征相比较轻;有2例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腹部X线检查均提示肠梗阻;4例腹部CT检查,其中3例提示本病;6例术前腹腔穿刺出血性液体。7例患者均予以手术探查,分别切除长度不一的坏死小肠段。2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其中1例因严重营养不良,衰竭死亡。4例术后反复出现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髂静脉血栓,需出院后长期服用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令钠。结论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无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治疗方面应强调及时地剖腹探查并配合使用全身性的抗凝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80.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果12例中有1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发病,单纯第四脑室出血4例,全脑室系统出血2例,小脑半球出血3例,小脑蚓部伴第四脑室出血1例,侧脑室伴第三脑室出血1例,以后颅窝占位病变表现1例。8例术前行DSA检查明确诊断,4例术中明确诊断。12例均行后颅窝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其中动脉瘤颈夹闭9例,孤立切除2例,动脉瘤加固术1例,术后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2例中除1例术后留有轻偏瘫外,其余11例恢复良好。结论小脑后下动脉瘤多以第四脑室出血发病,少数以小脑半球或蚓部出血发病,及早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方式应尽量夹闭动脉瘤颈,对于小脑后下动脉末端动脉瘤,可以采用孤立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