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24篇
  免费   10200篇
  国内免费   4749篇
耳鼻咽喉   902篇
儿科学   1477篇
妇产科学   709篇
基础医学   4777篇
口腔科学   1869篇
临床医学   11377篇
内科学   8443篇
皮肤病学   1153篇
神经病学   2288篇
特种医学   3634篇
外科学   7452篇
综合类   21545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预防医学   11119篇
眼科学   995篇
药学   8906篇
  116篇
中国医学   8389篇
肿瘤学   4309篇
  2024年   324篇
  2023年   1357篇
  2022年   2689篇
  2021年   3432篇
  2020年   3135篇
  2019年   1633篇
  2018年   2114篇
  2017年   2723篇
  2016年   2212篇
  2015年   3776篇
  2014年   4675篇
  2013年   6059篇
  2012年   7451篇
  2011年   7805篇
  2010年   7281篇
  2009年   6651篇
  2008年   6300篇
  2007年   6019篇
  2006年   5315篇
  2005年   4135篇
  2004年   2883篇
  2003年   2338篇
  2002年   1863篇
  2001年   1782篇
  2000年   1198篇
  1999年   589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405篇
  1995年   329篇
  1994年   260篇
  1993年   249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67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36篇
  1976年   32篇
  195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71.
经腹膜后隙途径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32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隙途径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的技术和效果。方法 32名供者中,男性15名,女性17名。29例取左肾,3例取右肾。供者全身麻醉,取侧卧位,共选3个穿刺点,第1个穿刺点选在12肋缘下2cm与骶棘肌外侧缘1cm交叉点,第2个穿刺点选在第1个穿刺点向前8~10cm,或肋缘下2cm与腋前线交叉点,第3个穿刺点位于髂棘上2cm与腋中线交叉点,分别插入12mm、10mm和5mm的Trocar。以自制水囊扩张器扩张腹膜后隙,游离供肾和输尿管,前6例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切断肾动脉和静脉,后26例用带锁的塑料夹夹闭切断肾动脉和静脉,在第1个穿刺点向下的延长切口将肾取出。结果 32只供肾切取顺利,手术耗时60~180min,出血量20~200ml,供肾热缺血时间3~8min,冷缺血时间25~50min。3只肾静脉较短,分别为1cm、1.5cm和2cm,另有1只供肾动脉内膜损伤。移植术后第1d,受者的尿量为2800-10 100ml,无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结论 经腹膜后隙途径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是安全、可行的,对供者创伤小,所获供肾的质量较好,但要求有熟练的腹腔镜技术。  相似文献   
72.
脊髓损伤大鼠的阴茎海绵体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海绵体肌电图诊断脊髓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300~400 g)分成:对照组、T9和L6损伤组(每组8只)。损伤脊髓1周后,用肌电图仪采集注射阿朴吗啡前后阴茎肌电数据,采集频率20~3 000 Hz、扫描速度5 ms/d、灵敏度10 μV/d。用t检验方法分析统计数据。结果对照组使用阿朴吗啡10 min均方根振幅为(5.60±0.89)μV, 大于T9损伤组(3.60±1.14)μV(P<0.05);使用阿朴吗啡前、使用后5 min和10 min高/低功率比均为0.05±0.03,小于L6损伤组0.13±0.04、0.15±0.07、0.13±0.07(P<0.05)。T9损伤组使用阿朴吗啡后5 min和10 min平均频率分别为(122.40±47.99)、(151.80±76.42)Hz,较L6损伤组(278.83±118.66)、(265.00±81.35)Hz低(P<0.05)。结论海绵体肌电图对脊髓性勃起功能障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3.
CONTEXT: Although the nonmedical use of stimulant drugs such as cocaine and methamphetamine is increasingly common in many rural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health beliefs of people who use these drugs. PURPOSE: This research describes illicit stimulant drug users' views on health and health-related concepts that may affect their ut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METHODS: A 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 plan was used to recruit 249 not-in-treatment, nonmedical stimulant drug users who were residing in 3 rural counties in west central Ohio.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administered by trained interviewers was us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a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current drug use, self-reported health status, perceived need for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and beliefs about health and health services. FINDINGS: Participants reported using a wide variety of drugs nonmedically, some by injection. Alcohol and marijuana we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rugs in the 30 days prior to the interview. Powder cocaine was used by 72.3% of the sample, crack by 68.3%, and methamphetamine by 29.7%. Fair or poor health status was reported by 41.3% of the participants. Only 20.9% of the sample felt they needed drug abuse treatment. Less than one third of the sample reported that they would feel comfortable talking to a physician about their drug use, and 65.1% said they preferred taking care of their problems without getting professional help. CONCLUSIONS: Stimulant drug users in rural Ohio are involved with a range of substances and hold health beliefs that may impede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74.
目的采用LuxS缺失突变株模型对B型链球菌中数量感应相关分子LuxS的功能及与其相关的自诱导因子-2数量感应通路进行研究,以探索其毒力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菌落印迹分析、生长曲线测定、cAMP因子测定等方法对该缺失突变菌株的表型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应用哈氏弧菌作为报告菌株,通过生物发光测定法分析了突变株对B型链球菌诱导报告菌株中的生物发光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此缺失突变可导致B型链球菌中scpB基因表达的上调;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的生物发光诱导活性比野生株降低了大约两倍。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了LuxS在GBS中AI-2数量感应通路中的重要性,并为GBS中毒力调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5.
光子嫩肤仪配合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疗效。方法 根据皮肤光老化者的肤质及疗效调节治疗方案,光子及激光交替进行治疗,每例治疗5次或5次以上。在治疗前和完成疗程后,由主治医师和接受治疗者共同对疗效做出评价。结果 本组178例,经治疗皮肤光老化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肤色、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质地改善最为明显。临床观察表明,只要选择合适参数及完成疗程,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是改善光老化表现的有效方法,并且比其他有损伤性治疗发生的合并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分别取免疫后第4、6、8、10、12、14、16、18、20天EAE大鼠脑和脊髓制成石蜡切片,行HE染色和ICAM-1半定量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免疫后第8天ICAM-1表达即出现明显上调,早于临床症状的发生;随免疫后时间的延长,ICAM-1表达呈逐渐增高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并且与EAE大鼠病情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03)。结论ICAM-1的表达上调可能在EAE发病中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的治疗经验。[方法]全脊柱截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闭合及植骨矫正脊柱后凸。[结果]于1984~2005年采用上述方法治疗50例病人。术后全组病例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经历2~15a平均2.4a随访,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经全脊柱截骨加有效的内固定手术不仅手术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而且截骨和内固定相结合同时完成,是治疗脊柱后凸目前更完善并不断改进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78.
丹参对持续癫痫幼鼠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马华 《武警医学》2006,17(3):182-185,F0004
目的 探讨丹参对持续癫痫发作诱发幼鼠脑神经元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皮下及腹腔注射贝美格针诱发健康幼龄鼠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光镜下观察神经元病变情况;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持续癫痴组幼鼠脑组织光镜下可见明显的神经元病变。电镜下可见海马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病变。丹参治疗组神经元病变均轻于持续癫痴组;而正常对照组未见类似病变。结论 丹参在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持续癫病幼鼠脑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有效防治小儿惊厥性脑损伤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9.
MR T2加权成像显示胆囊壁增厚点状高信号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胆囊腺肌瘤病、慢性胆囊炎和管壁增厚型胆囊腺癌在MRL加权成像(T2WI)显示病变胆囊壁点状高信号的特征。方法38例患者(胆囊腺肌瘤病16例,慢性胆囊炎13例,管壁增厚型胆囊腺癌9例),每例均进行了MR常规T1WI、常规T2WI和3mm薄层T2WI及MR胰胆管成像(MRCP)。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共同分析不同序列MRI,观察胆囊壁增厚及T2WI显示病变胆囊壁点状高信号的不同表现,将观察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所见对照。结果所有患者的胆囊壁均明显增厚,厚度范围5~15mm,平均9mm。T2WI显示病变胆囊壁存在各种各样的点状高信号,在胆囊腺肌瘤病,点状高信号分布于整个增厚的胆囊壁,且数量较多(5~15个/cm^2),较大(直径2~7mm),边界清楚,呈现中等至明显高信号;在慢性胆囊炎,点状高信号主要位于增厚胆囊壁的黏膜侧,数量较少(3~5个/cm^2),较小(直径2~4mm),边界清楚,呈中等至明显高信号;在管壁增厚型胆囊腺癌,点状高信号边界欠清,呈现稍高信号,其数量和大小差异较大,分布范围取决于癌组织浸润胆囊壁的深度。结论胆囊腺肌瘤病、慢性胆囊炎和管壁增厚型胆囊腺癌在T2WI呈现的点状高信号有一定差别,正确识别这些点状高信号的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良恶性胆囊壁增厚。  相似文献   
80.
目的动态观察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对细胞周期检查点基因的表达影响,研究其分子机制帮助了解那些与热缺血再灌注相关的疾病。方法采用成组对照的实验设计,利用微阵列芯片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分析技术,分析SD大鼠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后的基因表达变化(其中芯片分析8只、RT-PCR定量分析16只);运用系统生物学分析方法对功能基因进行聚类。结果分别得到了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后肝脏的细胞周期各检查点基因及早期即刻基因表达数据,将其中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的的功能基因(上调的223条、下调的62条变化幅度均大于3倍)做进一步分析。结论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细胞周期/检查点控制基因影响细胞周期G1/S、G2/M的运行,抑制DNA的合成和染色体的分裂。推测可能影响受损的DNA双链自我修复和后期的组织细胞再生、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