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2篇
  免费   882篇
  国内免费   257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112篇
口腔科学   76篇
临床医学   391篇
内科学   261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254篇
综合类   1071篇
预防医学   37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65篇
  19篇
中国医学   952篇
肿瘤学   202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604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566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366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72.
73.
  目的  比较树脂型窝沟封闭剂、流动树脂、复合体、玻璃离子等材料结合不同粘结系统行窝沟封闭术后的边缘密闭性,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寻找简捷有效的防龋措施。  方法  离体牙随机分五组:全酸蚀技术 + 树脂型窝沟封闭剂组(A组,对照组)、自酸蚀粘结剂 + 树脂型窝沟封闭剂组(B组)、自酸蚀粘结剂 + 流动树脂组(C组)、自酸蚀粘结剂 + 复合体组(D组)及玻璃离子组(E组),体外行窝沟封闭并记录操作时间。行体外温度循环后进行扫描电镜及体视显微镜检测。  结果  (1)各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渗漏;(2) B组及C组与对照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3) D组及E组微渗漏高于对照组(P < 0.05);(4) D组在试件制备过程中无折断及松脱等现象。  结论  自酸蚀粘结系统结合树脂型窝沟封闭剂及流动树脂实施窝沟封闭术时操作简便、微渗漏较低;复合体抗压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74.
依据NiTi自膨式血管支架的工作机理及临床使用条件,研究不同热处理条件(包括温度和时间)后的NiTi自膨式血管支架在形状恢复能力的变化及耐腐蚀性能。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支架Af温度、弹性变形适应性、径向支撑力、局部抗挤压和耐腐蚀等性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温度为500℃,热处理时间为10 min的试验条件下得到的NiTi自膨式血管支架的形状恢复能力为最佳状态,耐腐蚀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在气管插管全麻术中预防气道感染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应用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而对照组则未用,分别在麻醉前和手术结束时用无菌棉签采集麻醉机呼气端、吸气端表面标本行细菌学检测;在手术结束时收集钠石灰罐底部10g钠石灰行细菌学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和术后24h内气道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开始前麻醉机呼气端、吸气端细菌学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手术结束时,麻醉机吸气端、呼气端和钠石灰的细菌学培养阳性率均为0,对照组分别为5.26%、42.11%和15.79%,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气道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2.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机气管插管全麻可增加患者气道感染的机会,通过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及时更换钠石灰等措施,可有效预防气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与内分泌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上确诊为PCOS的200例患者为试验组,以及同期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据AMH水平分为高AHM组(AMH≥10ng/mL,n=98)和低AMH组(AMH10ng/mL,n=102);将根据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高HOMA-IR组(HOMA-IR≥2.97,n=108)和低HOMA-IR组(HOMA-IR2.97,n=92)。测定各组卵泡刺激素(FSH)、AM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INS)、睾酮(T)、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计算HOMA-IR,比较各组内分泌代谢指标差异,分析AMH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AMH、HOMA-IR、LH、T均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体质量指数(BMI)高于试验组(P0.05)。高AMH组BMI、HOMA-IR均显著低于低AMH组(P0.05)。高HOMA-IR组与低HOMA-IR组间LH和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OMA-IR组AMH、INS、BMI水平均显著高于低HOMA-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AMH显著升高,且AMH与BMI、HOMA-IR负相关,与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心脏临时起搏对严重心率缓慢患者血液净化的作用。方法7例因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伴严重心率缓慢时,经右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途径穿刺置管行气囊电极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支持血液净化。结果7例中5例行右颈内静脉置管,2例行左锁骨下静脉置管,起搏均成功,效果肯定,起搏时间2~16天,支持血液净化共32次,其中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2次,8例次行血液透析滤过(HDF),22例次行常规血透(HD),未发现心脏穿孔、气胸、血胸,1例发生导管感染。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因低血压心力衰竭不能控制自动出院,其余6例均抢救成功。结论球囊电极床边心脏临时起搏,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有效,可以提高严重心动过缓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的重危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分析前置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腹部体模CT扫描中图像质量的变化规律及辐射剂量的降低程度,探讨优化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最佳前置ASIR-V。方法 采用腹部仿真体模和Revolution CT机。根据噪声指数(NI)设置(6、8、10、12、14)分为5组。每组设置0~100%(间隔10%)前置ASIR-V扫描和常规扫描(即不联合迭代),共获得55组图像。分析各NI组图像CT值、噪声、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随ASIR-V比例的变化规律。各NI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CT值、噪声和辐射剂量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在0~40%前置ASIR-V水平,NI为6、8、10组图像主观评分基本稳定,NI为12、14组图像主观评分呈略升高趋势;50%~100%前置ASIR-V,各组主观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NI为6、8、10组,超过70%前置ASIR-V图像主观评分降至3分以下,NI为12、14组,超过60%前置ASIR-V主观评分降至3分以下;NI为6、8、10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与40%前置ASIR-V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0.915、0.514),NI为12、14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略低于40%前置ASIR-V图像(P=0.041、0.036);各NI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均优于60%前置ASIR-V图像((P=0.021、0.012、0.015、0.014、0.007))。各NI组中不同部位CT值、噪声随前置ASIR-V比例的增高呈基本稳定状态(P均>0.05)。各NI组CTDIvol随前置ASIR-V比例的增高,呈逐渐下降趋势。40%、50%和60%前置ASIR-V比例条件下,CTDIvol较常规扫描组下降比率分别为49.82%、62.51%、71.63%。结论 前置ASIR-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条件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腹部前置ASIR-V比例推荐40%~60%。  相似文献   
79.
优化前后置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腹部CT扫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全模型实时迭代重建技术(ASiR-V)对腹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优化ASiR-V前置联合后置百分比方案。方法 将160例接受上腹部CT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或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分别采用前置20% ASiR-V扫描联合后置20%、40%、60%、80% ASiR-V重建,前置40%联合后置40%、60%、80%,前置60%联合后置60%、80%及前置80%联合后置80%扫描及重建方法;对照组采用前置0% ASiR-V扫描,并分别采用FBP和后置20%、40%、60%和80% ASiR-V两种方式进行重建。对所有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各期相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01)。相同期相内,随后置迭代比例增加,SD值逐渐减小(P<0.01),而CNR值无变化或增加;试验组图像随后置ASiR-V(20%~60%)增高,图像主观评分增加,ASiR-V为80%时图像质量较差。试验组平扫前置20%联合后置40%、60%图像与对照组平扫ASiR-V重建图像、试验组动脉期前置40%联合后置60%图像与对照组动脉期ASiR-V重建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余试验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小于对照组ASiR-V图像。结论 一定比例ASiR-V重建可提高腹部CT图像质量,推荐使用ASiR-V前置40%联合后置60%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拉伸指数模型DW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58例乳腺病变患者,共63个病灶(良性33个,恶性30个),行多b值DWI及动态增强MRI (DCE-MRI)扫描。计算ADC、扩散分布指数(DDC)和扩散异质性指数(α)值,并生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各参数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病变ADC、DDC和α分别为(1.01±0.19)×10-3 mm2/s、(0.89±0.23)×10-3 mm2/s和0.75±0.09,良性病变分别为(1.41±0.27)×10-3 mm2/s、(1.49±0.29)×10-3 mm2/s和0.87±0.07,恶性病变均低于良性病变(P均<0.01)。各参数中DD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958),最佳诊断界值1.22×10-3 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67%、81.82%,DDC与TIC联合所得AUC为0.976,对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93.94%。结论 拉伸指数模型DWI参数DDC、α能够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DDC与TIC联合的诊断效能高于ADC和D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